古诗词网

曩游历历梦中似,往事茫茫知者稀。

魏了翁宋代〕《寄题李季衡东楼

前年呼舫下玻瓈,突兀新楼闯目围。
雁影已随流水去,鹤归空感昔人非。
曩游历历梦中似,往事茫茫知者稀。
幸有季衡风味肖,何当倚槛语朝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历历梦中往事茫茫知者

曩 nǎng《國語辭典》

曩 [ nǎng ]

  1. 从前、往日。如:「曩昔」、「曩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寡人曩不知子,今知矣。」
游 yóu《國語辭典》

游 [ yóu ]

  1. 在水中行動。如:「游泳」。《詩經·邶風·谷風》:「就其淺矣,泳之游之。」《淮南子·墬形》:「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士者無心而慧。」
  2. 遨遊。《墨子·貴義》:「子墨子南游於楚,見楚獻惠王。」通「遊」。
  3. 交往。《左傳·隱公三年》:「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通「遊」。
  1. 飄蕩不定。如:「游民」、「游資」、「氣若游絲」。《新唐書·卷九五·竇威傳》:「周洛間,因隋亂,人不土著,軌下令諸縣,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趨本。」
  1. 河流、江河的段落。如:「上游」、「中游」、「下游」。《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2. 姓。如清代有游士鳳。
历历(歷歷)lì lì
(1).清晰貌。《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玉衡指孟冬,众星何歷歷。” 唐 杜甫 《历历》诗:“歷歷 开元 事,分明在眼前。” 宋 孔平仲 《月夜》诗:“更登高处望,歷歷见湖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桂庵》:“景物歷歷,如在目前。”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六:“两岸的风物都历历如画。”
(2).逐一,一一。 唐 韩愈 《送李正字归》诗:“歷歷余所经,悠悠子当返。” 明 高启 《门有车马客行》:“对案未能食,歷歷问桑梓。”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善饮者歷歷尝之曰:‘此 南京 酒也,此 苏州 酒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同治壬戌十月初七日》:“计看此俱已三过,故歷歷翻去,殊不费目力。”
(3).排列成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陇西行》:“天上何所有,歷歷种白榆。”《楚辞·刘向〈九叹·惜贤〉》“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 汉 王逸 注:“蠡蠡犹歷歷,行列貌也。” 宋 司马光 《静斋》诗:“聊窥碧甃缺,寒草生歷歷。”
(4).犹历录。《诗·小雅·斯干》“约之阁阁” 毛 传:“阁阁,犹歷歷。” 马瑞辰 通释:“《传》云:‘阁阁犹歷歷’者,谓束板歷録之貌。”参见“ 歷録 ”。
(5).零落貌。 清 钱谦益 《东归漫兴》诗:“招魂倘有 巫阳 在,歷歷残棋忍重看。”
(6).象声词。 唐 曹唐 《赠南岳冯处士》诗:“穿厨歷歷泉声细,绕屋悠悠树影斜。” 元 耶律楚材 《再用张敏之韵》:“悲歌声歷歷,雅调韵洋洋。” 明 高启 《鹤瓢》诗之二:“醉听树头风歷歷,还疑秋傍九皋鸣。”  ——《漢語大詞典》
梦中(夢中)mèng zhōng
(1).睡梦之中。《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 古莽之国 ,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南朝 梁 沈约 《别范安成》诗:“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賸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説着,便把他梦中所闻所见,云端里的情节,详细告诉了那 毕生 一遍。” 陶铸 《一室》诗:“ 井冈 晓日 延河 月,莫嘆相逢是梦中。”
(2).比喻懵懂糊涂,受人欺骗。《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 跃起拔剑斩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3). 梦泽 之中。《左传·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弃诸 梦 中。”  ——《漢語大詞典》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往事 wǎng shì
过去的事情。《荀子·成相》:“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史记·太史公自序》:“此人皆意有所鬱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唐 刘长卿 《南楚怀古》诗:“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 明 刘基 《满江红》词:“怀往事,空凄切。思不断,肠千结。”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一章:“去年夏天, 郭祥 遇到 朴贞淑 时,两人谈起往事。”  ——《漢語大詞典》
茫茫 máng máng
(1).广大而辽阔。《关尹子·一宇》:“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儻儻而无羈乎。”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俯视 大江 奔,茫茫与天平。”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沧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 鸿干 者否?” 朱德 《苦热》诗之一:“滚滚 长江 嗟还逝,茫茫大野喜云封。”
(2).遥远。 汉 荀悦 《〈汉纪〉论》:“茫茫上古,结绳而治。” 唐 杨衡 《桂州与陈羽念别》诗:“茫茫从此去,何路入 秦 关?” 清 陈维嵩 《女冠子·本事》词之二:“路茫茫,度海云鬟乱,还宫绣带长。” 龚尔位 《怀人》诗之二:“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
(3).渺茫;模糊不清。 汉 扬雄 《法言·重黎》:“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曼云。”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茫茫十月交,穷阴千餘里。” 宋 王安石 《吴任道说应举时事》诗:“独骑瘦马冲残雨,前伴茫茫不可寻。” 清 杜浚 《登金山塔》诗:“咄哉天咫尺,消息转茫茫。”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夜雾茫茫,月色朦胧。‘迎春亭’佇立山岗。”
(4).纷繁,纷杂;众多。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隋书·音乐志上》:“茫茫亿兆,无思不遂。”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俯视 洛阳 川,茫茫走 胡 兵。” 清 秋瑾 《宝剑歌》:“ 炎帝 世系伤中絶,茫茫国恨何时雪?”
(5).茂盛。《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 唐 刘长卿 《经漂母墓》诗:“春草茫茫緑,王孙旧此游。” 宋 王安石 《和农具诗·耕牛》:“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  ——《漢語大詞典》
知者 zhī zhě
能了解的人;有见识的人。 唐 元稹 《琵琶歌》:“曲名《无限》知者鲜,《霓裳羽衣》偏宛转。” 宋 苏轼 《以双刀遣子由次其韵》:“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故余尝谓 太白 诗,谨守古人绳墨,亦步亦趋,不敢相背。至 杜陵 乃真与古人为敌,而变化不可测矣……但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有智慧的人。《周礼·考工记序》:“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史记·商君列传》:“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鬱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 章炳麟 《文学说例》:“党同妬真,以破碎讥知者,人心浑浑,日益顽嚚,良有以也。”  ——《漢語大詞典》
稀 xī《國語辭典》

稀 [ xī ]

  1. 疏、不密。如:「地廣人稀」。《文選·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2. 少、不多。如:「稀罕」、「稀有動物」。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3. 不濃、不稠。如:「稀薄」、「稀飯」、「和稀泥」。宋·蘇軾〈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二絕〉之二:「火冷餳稀杏粥稠,青裙縞袂餉田頭。」
  4. 隱約、不清楚。唐·韓愈〈山石〉詩:「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1. 很、甚。如:「稀爛」、「稀鬆平常」。《老殘遊記·第八回》:「我這隻腳還是稀軟稀軟,立不起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那稀髒的,人家外國人的輪船肯裝麼?」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