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峨峨海中山,十二楼五城。

魏了翁宋代〕《送徐校书知处州

峨峨海中山,十二楼五城。
仙人驷玉虬,径上凌紫清。
中道忽回薄,珪符下玉京。
彤幨曜白日,锦舆上头行。
扶桑揽余辔,缓步宽作程。
世间行己地,端亦胜蓬瀛。
谁乎低着身,哑咤闻新莺。
何如携令名,归以见母兄。
用世无小大,千里亦民氓。
少施五夸手,竚录屏风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峨峨海中十二五城

峨峨 é é
亦作“峩峨”。
(1).高貌。《文选·〈楚辞·招魂〉》:“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 吕向 注:“峨峨,高皃。”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 九嵕 嶻嶭, 南山 峩峩。”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三:“峩峩高山巔,浼浼青川流。” 元 张可久 《寨儿令·题昭君出塞图》曲:“羽盖峨峨,虎皮驮驮。” 苏曼殊 《燕子龛随笔》:“﹝王子﹞傅粉涂脂,峨峨云髻,状若好女焉。”
(2).盛壮,盛美。《诗·大雅·棫朴》:“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毛 传:“峨峨,盛壮也。” 清 王士禄 《顾云美八分书歌》:“当年海内无干戈,留都之物尤峨峨。”  ——《漢語大詞典》
海中
唐 方干 宁国寺 海中日出山先晓,世上寒轻谷未春。  ——《骈字类编》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1.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2.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3. 姓。如晋代有山涛。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十二 shí èr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漢語大詞典》
楼 ( 樓 ) lóu
楼 [ lóu ]
  1. 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或指楼房的一层:~房。~梯。~道。~层。城~。岗~。阁~。~台。~船。办公~。高~大厦。
  2. 姓。
五城 wǔ chéng
(1).神仙的居所。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白玉楼赋》:“惟五城一覩之珍,三献不逢之寳,盖於此山积而云駢。”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一》:“逮今所传,五城三山,絳宫璚楼,诸仙圣仪卫章服,一胡纷纷丽诡也。”参见“ 五城十二楼 ”。
(2).指京城。 宋 王禹偁 《送荣礼丞赴宋都序》:“驾騑騑之四牡,别峨峨之五城。”
(3).指 北京 城内的中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城。 明 张居正 《请停止输钱内库供赏疏》:“不行 嘉靖 旧钱,小民甚以为苦,近该五城榜示晓諭,民情少定。”《清会典·都察院》:“掌分辖京师五城十坊之境。”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