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正冬白堆墙,初夏黄绕屋。

魏了翁宋代〕《汪漕使即梅圃作浮月亭追和古诗余亦补和

一元播群卉,其气清以馥。
诗人竞称许,胡然於梅独。
黄宫播雷鼗,玉管动葭毂。
惟梅命於阳,清艳照朴蔌。
正冬白堆墙,初夏黄绕屋。
纯乾禀自高,奚止香百斛。
又从晏阴后,仍作来年复。
番君为筑亭,挥弄月盈掬。
可敬不可玩,醉语惧三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正冬初夏

正冬 zhèng dōng
《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孔 传:“日短,冬至之日。昴,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并见,以正冬之三节。”后以“正冬”指仲冬。亦指冬至。 汉 刘向 《说苑·敬慎》:“正冬采榆叶。”《北史·隋房陵王勇传》:“皇太子虽居上嗣,义兼臣子,而诸方岳牧正冬朝贺,任土作贡,别上东宫。”  ——《漢語大詞典》
白 bái《國語辭典》

白 [ ​bái ]

語音
  1. 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
  2. 代表五行中金的顏色。如天地四方的西方、一年四季的秋、五臟的肺等。《說文解字·白部》:「白,西方色也。」
  3. 罰酒的杯子。也泛指一般酒杯。《漢書·卷一○○·敘傳上》:「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噱。」《文選·左思·吳都賦》:「飛觴舉白。」唐·李善·注:「白,罰爵名也。」
  4. 戲劇裡的對話。如:「道白」、「對白」。
  5. 姓。如唐代有白居易、白行簡,元代有白樸。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告訴。《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2. 在書信末署名下的敬語,用於平輩或晚輩。唐·韓愈〈答李翊書〉:「聊相為言之。愈白。」
  3. 晨光初發,天明。宋·蘇軾〈赤壁賦〉:「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4. 彰明、表明。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5. 揭穿,專指戳穿謊言。元·王曄《桃花女·楔子》:「我周公在卦鋪裡面,你自喚他出來,白他謊,討他銀子去。」
  6.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動作。如:「白了他一眼。」
  1. 白色的。如:「白紙」、「白布」、「藍天白雲」。
  2. 潔淨的。如:「潔白」。
  3.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4. 率直、誠實。如:「坦白」。
  5. 沒有添加任何東西的。如:「白飯」、「白開水」。
  6. 錯誤的。如:「寫白字」。
  7.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樣子。如:「白眼」。
  8. 以合法掩護非法,以正當掩護不法的。與「黑」相對。如:「白道」。
  1. 徒然。如:「白跑一趟」、「白來」、「白費」。《紅樓夢·第六○回》:「沒的惹人笑話自己獃,白給人做粗活。」
  2. 不付代價而得到好處。如:「白吃白喝」。
  3. 就是、完全、實在。《金瓶梅·第一一回》:「家中好不無人,只靠著我逐日出來供唱,……也要往宅裡看看姑娘,白不得個閒。」

白 [ ​bó ]

讀音
  1. (一)​之讀音。
堆 duī《國語辭典》

堆 [ duī ]

  1. 积聚成小山的东西。如:「土堆」、「瓦砾堆」、「柴火堆」。
  2. 量词。计算堆积物、成群人的单位。如:「一堆土」、「两堆人」。
  3. 地名用字。如屏东县的六堆,大陆地区四川省奉节县东瞿塘峡口的滟滪堆。
  1. 积聚。如:「堆恨成仇」。
  2. 用手或工具把东西聚积起来。如:「把白菜堆在院子里。」、「把书堆在桌子上。」
墙 ( 墻 牆 ) qiáng
墙 [ qiáng ]
  1.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土~。院~。城~。~垣。~头。~头草。铜~铁壁。
  2. 门屏:萧~(喻内部,如“祸起~~”)。
  3.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
初夏 chū xià
夏季的第一个月。又称孟夏。 唐 孙逖 《奉和四月三日上阳水窗赐宴应制得春字》诗:“今日逢初夏,欢游续旧旬。”《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时值初夏,真人一日会集诸弟子,同登 天柱峯 絶顶。”  ——《漢語大詞典》
黄 ( 黃 ) huáng《國語辭典》
  1. 「黄 」的异体字。
绕 ( 繞 ) rào
绕 [ rào ]
  1. 缠:~线。缠~。
  2. 纠缠,弄迷糊:~嘴。~口令。
  3. 走弯曲迂回的路:~远。~道。~越。
  4. 围着转:~场一周。围~。环~。
屋 wū《國語辭典》

屋 [ wū ]

  1. 房舍。如:「茅屋」、「住屋」、「房屋」。
  2. 房间。如:「这屋子光线充足。」
  3. 车盖。《文选·张衡·东京赋》:「輹弩重旃,朱旄青屋。」《辽史·卷五五·仪卫志一》:「平头辇,常行用之。制如逍遥,无屋。」
  4. 帐幕。《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墨子·节葬下》:「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又必多为屋幕。」通「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