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
父母遗体宜宝之,箕畴五福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慾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先生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
贪慾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走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仗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歇。
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
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瞋怒少。
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长呼脾化食,三焦嘻却热难停。
发宜多梳气宜炼,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
夏要增辛聊减苦,秋辛可省但加酸。
季月少咸甘略戒,逢然五臓保平安。
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多无病难。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须换著。
秋冬衣冷惭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惟有夏月难调理,内有伏阴忌冰水。
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至秋来成虐痢。
心旺肾衰切宜记,君子之人守斋戒。
常令充实勿空虚,日食须当去油腻。
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
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致膨脝损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身不生疾。
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将安适。
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濯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情性,大饮过多防有病。
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其家。
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
坐卧切防风入脑,脑内入风人不寿。
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一入成灾咎。
枞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
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
养体须当节五辛,五辛不节养伤身。
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疾病萦。
不问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至。
急须端肃敬天威,静室收心须少避。
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索绊几时休。
放宽些子自家福,免致中年早白头。
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
思量无以报洪恩,晨夕焚香谢天地。
身安寿永是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
惜命惜身兼惜气,请君熟玩卫生歌。
父母遗体宜宝之,箕畴五福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慾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先生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
贪慾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走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仗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歇。
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
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瞋怒少。
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长呼脾化食,三焦嘻却热难停。
发宜多梳气宜炼,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
夏要增辛聊减苦,秋辛可省但加酸。
季月少咸甘略戒,逢然五臓保平安。
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多无病难。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须换著。
秋冬衣冷惭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惟有夏月难调理,内有伏阴忌冰水。
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至秋来成虐痢。
心旺肾衰切宜记,君子之人守斋戒。
常令充实勿空虚,日食须当去油腻。
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
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致膨脝损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身不生疾。
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将安适。
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濯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情性,大饮过多防有病。
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其家。
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
坐卧切防风入脑,脑内入风人不寿。
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一入成灾咎。
枞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
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
养体须当节五辛,五辛不节养伤身。
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疾病萦。
不问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至。
急须端肃敬天威,静室收心须少避。
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索绊几时休。
放宽些子自家福,免致中年早白头。
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
思量无以报洪恩,晨夕焚香谢天地。
身安寿永是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
惜命惜身兼惜气,请君熟玩卫生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名-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诚 ( 誠 ) chéng
诚 [ chéng ]
- 真心:~恳。~朴。~实。~挚。忠~。心悦~服。
- 实在,的确:~然。~有此事。
意 yì《國語辭典》
意 [ yì ]
名- 意思。《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唐·杜牧〈答庄充书〉:「是意能 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
- 见解、看法。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私念、成见。《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情趣。如:「春意」、「醉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 情感。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之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愿望。如:「称心如意」。《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
- 内心、胸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 姓。如明代有意秀。
- 怀疑。《韩非子·存韩》:「为计而使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 猜测、推测。如:「出其不意」。《庄子·胠箧》:「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管子·小问》:「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
- 考虑。《诗经·小雅·正月》:「终逾绝险,曾是不意。」《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 或。《墨子·明鬼下》:「岂女为之与?意鲍为之与?」《庄子·盗跖》:「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通「抑」。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形-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 参见「正月 」条。
思虑(思慮)sī lǜ
(1).思索考虑。《楚辞·九章·悲回风》:“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正贯》:“夙夜无寤,思虑惓心。” 清 黄遵宪 《杂感》诗:“从古祸患来,每在思虑外。” 茅盾 《有志者》:“他挺了挺胸膛,觉得自己的思虑真是周密之至。”
(2).犹心智,心思。《墨子·公孟》:“身体强良,思虑徇通。” 汉 徐干 《中论·治学》:“然鄙儒之博学也……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宋 欧阳修 《东斋记》:“官署之东,有阁以燕休,或曰斋,谓闲居平心以养思虑。” 丁玲 《阿毛姑娘》四:“﹝ 阿毛 ﹞从单纯的孩提一变而为好用思虑的少女了。” ——《漢語大詞典》
(2).犹心智,心思。《墨子·公孟》:“身体强良,思虑徇通。” 汉 徐干 《中论·治学》:“然鄙儒之博学也……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宋 欧阳修 《东斋记》:“官署之东,有阁以燕休,或曰斋,谓闲居平心以养思虑。” 丁玲 《阿毛姑娘》四:“﹝ 阿毛 ﹞从单纯的孩提一变而为好用思虑的少女了。” ——《漢語大詞典》
除 chú《國語辭典》
除 [ chú ]
动- 去掉。如:「铲除」、「扫除」、「为民除害」、「排除万难」。
- 免掉旧官职,任命新官职。《文选·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三国演义·第一回》:「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都尉。」
- 更易、更换。如:「除岁」、「爆竹一声除旧岁」。
- 整治、修治。《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
- 用一数把另一数分成若干等分。如:「六除以二等于三。」
- 台阶。《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群臣扶掖莽,自前殿南下椒除。」唐·杜甫〈南邻〉诗:「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 数学上的运算方法之一。即除法。如:「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方法。」
- 表示不计算在内。如:「除非」、「除了教书外,晚上他还在大学进修。」
顺理(順理)shùn lǐ
(1).遵循道理。《管子·君臣上》:“是故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韩诗外传》卷七:“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激行。” 晋 张华 《鹪鹩四赋》:“委命顺理,与物无患。”《朱子语类》卷八:“‘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2).有条理,不紊乱。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二贤推盪往反解材之势,纵復得解,非顺理之作,顺理析之,岂得推盪。”《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君臣唱和,雅合顺理之仪。”《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那老头儿把那将及二尺长的白鬍子……收拾得十分洁浄光彩,根根顺理飘扬。”《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姑娘没曾这么冷静地顺理想过。”
(3).方言。整理。《十月》1982年第5期:“这个烂摊子,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拾掇好的,就像倒了一座大厦,光这碎石烂瓦、破檩糟椽,怎么个顺理?顺理完了,地基也得重新清理。这个担子,可非同小可!” ——《漢語大詞典》
(2).有条理,不紊乱。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二贤推盪往反解材之势,纵復得解,非顺理之作,顺理析之,岂得推盪。”《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君臣唱和,雅合顺理之仪。”《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那老头儿把那将及二尺长的白鬍子……收拾得十分洁浄光彩,根根顺理飘扬。”《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姑娘没曾这么冷静地顺理想过。”
(3).方言。整理。《十月》1982年第5期:“这个烂摊子,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拾掇好的,就像倒了一座大厦,光这碎石烂瓦、破檩糟椽,怎么个顺理?顺理完了,地基也得重新清理。这个担子,可非同小可!” ——《漢語大詞典》
修身 xiū shēn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儒家以修身为教育八条目之一。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慎独以修身,推诚以事朕。” 鲁迅 《南腔北调集·真假堂吉诃德》:“意思其实很明白,是要小百姓埋头治心,多读修身教科书。”参阅《礼记·大学》。 ——《漢語大詞典》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烦恼(煩惱)fán nǎo
(1).佛教语。谓迷惑不觉。包括贪、嗔、痴等根本烦恼以及随烦恼。能扰乱身心,引生诸苦,为轮回之因。见《唯识论》卷六。《百喻经·五人买婢共使作喻》:“五阴亦尔,烦恼因缘合成此身。而此五阴,恒以生老病死无量苦恼搒笞众生。”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抱惑而生,与之偕老;随逐无明,莫非烦恼。”《坛经·般若品》:“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道无明晦》:“实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禪定而不寂。性相如如,名之为道。”
(2).忧愁苦闷。 唐 孟浩然 《宿天台桐柏观》诗:“愿言解缨紱,从此去烦恼。”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之一:“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三国演义》第五四回:“ 玄德 自没了 甘夫人 ,昼夜烦恼。” 闻一多 《红烛·时间底教训》:“昨日的烦恼去了,今日底还没来呢。”
(3).担心;挂虑。《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只因这箇人身上,我只替押司娘和 小孙押司 烦恼!”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老地主还是在烦恼着怎样来祭塔的那一回事。”
(4).犹打扰。《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媒婆道:‘押司娘烦恼!外日不知,不曾送得香纸来,莫怪则箇!’” ——《漢語大詞典》
(2).忧愁苦闷。 唐 孟浩然 《宿天台桐柏观》诗:“愿言解缨紱,从此去烦恼。”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之一:“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三国演义》第五四回:“ 玄德 自没了 甘夫人 ,昼夜烦恼。” 闻一多 《红烛·时间底教训》:“昨日的烦恼去了,今日底还没来呢。”
(3).担心;挂虑。《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只因这箇人身上,我只替押司娘和 小孙押司 烦恼!”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老地主还是在烦恼着怎样来祭塔的那一回事。”
(4).犹打扰。《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媒婆道:‘押司娘烦恼!外日不知,不曾送得香纸来,莫怪则箇!’”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