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我生恨不际休嘉,浩荡忧思未有涯。

程公许宋代〕《和冯洁已节夜见过二首

我生恨不际休嘉,浩荡忧思未有涯。
书剑伴人常作客,氍毹暖梦暂还家。
葭灰渐喜回阳律,麦陇时须润雪花。
休沐许宽书檄绕,静中较似日长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我生休嘉浩荡忧思未有

我生 wǒ shēng
(1).我之行为。《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孔颖达 疏:“我生,我身所动。” 朱熹 本义:“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亲。《后汉书·崔駰传》:“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李贤 注:“我生,谓母也。”  ——《漢語大詞典》
恨 hèn《國語辭典》

恨 [ hèn ]

  1. 遗憾、悔恨的事。如:「记恨」、「饮恨而终」。《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 怨、仇视。如:「怨恨」、「憎恨」。《荀子·尧问》:「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唐·李白〈怨情〉诗:「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际 ( 際 ) jì
际 [ jì ]
  1. 交界或靠边的地方:无边无~。天~。春夏之~。
  2. 彼此之间:校~互助。人~关系。
  3. 时候:值此生死存亡之~。
  4. 当,适逢其时:~此盛会。
  5. 交接,接近:善于交~。
  6. 遭遇(多指好的):遭~。~遇。
  7. 中间,里边:胸~。脑~。
休嘉 xiū jiā
美好嘉祥。《汉书·礼乐志》:“佻正嘉吉弘以昌,休嘉砰隐溢四方。” 颜师古 注:“休,美也;嘉,庆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 萧倣 ﹞早以艺文,洊升华显,清贞不磷,介洁无徒,居多正直之容,动有休嘉之称。” 宋 叶适 《梁父吟》:“乐天地之休嘉兮,皇涓洁而荐诚。” 清 姚莹 《噶玛兰颱异记》:“若夫地平天成,大功既毕,则惟慎修人纪以保休嘉。”  ——《漢語大詞典》
浩荡(浩蕩)hào dàng
(1).水壮阔貌。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洪流何浩荡,脩芒鬱苕嶢。” 宋 司马光 《留别东郡诸僚友》诗:“津涯浩荡虽难测,不见惊澜曾覆舟。” 清 钱谦益 《彭城次坡韵》之四:“掉头终拟随公等,浩荡春波戏白鸥。”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觉悟》:“浩荡的江水奔到 鸡头山 下,碰到岩壁下,卷起巨大的漩涡。”
(2).广大旷远。《楚辞·九歌·河伯》:“登 崑崙 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 仇兆鳌 注:“浩荡,旷远也。” 金 元好问 《西楼曲》:“去年与郎西入 关 ,春风浩荡随金鞍。”《红楼梦》第十八回:“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二:“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3).犹荒唐。《楚辞·离骚》:“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姜亮夫 校注:“浩荡,犹今言荒唐耳,一声之转也。”
(4).无常不定。 南朝 梁 何逊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荡。”  ——《漢語大詞典》
忧思(憂思)yōu sī
忧虑;忧愁的思绪。《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任那些外道邪魔,惹不动他一毫的烦恼、忧思、恐怖。” 沙汀 《记贺龙》二三:“他显出一种满足神气,而一刻钟前出现在脸上的忧思,就像他那柚木烟斗里的烟云一样,已经消逝尽了。”  ——《漢語大詞典》
未有 wèi yǒu
(1).没有;不曾有。《诗·大雅·绵》:“ 古公亶父 ,陶復陶穴,未有家室。”《史记·魏公子列传》:“ 如姬 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梁书·许懋传》:“且 燧人 以前至 周 之世,未有君臣,人心淳朴。”《水浒传》第二一回:“﹝ 宋江 ﹞在这里做押司,只是客居……敢怕是未有家室。”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然笔能杀人,犹有或知之者;至笔之杀之较刀之杀人,其快其兇,更加百倍,则未有能知之而明言以诫世者。”
(2).谓尚未成形。《史记·律书》:“圣人知天地识之别,故从有以至未有,以得细若气,微若声。” 张守节 正义:“从有,谓万物形质也。未有,谓天地未形也。”  ——《漢語大詞典》
涯 yá《國語辭典》

涯 [ yá ]

  1. 水边。《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汉·王充《论衡·验符》:「庐江皖侯国,民际有湖。皖民小男,曰陈爵陈挺,年皆十岁以上,相与钓于湖涯。」
  2. 边际。《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3. 极限。《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宋·苏轼〈答李方叔〉:「某以虚名过实,士大夫不察,责望逾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