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宫讲静有仪,正字竭忠告。

程公许宋代〕《重阳陪诸乡丈游水乐洞过风篁岭龙井张饮观两苏仙辩才法师像晚憩杨家梅园归路小雨

凛秋天气佳,令节天赐沐。客居意莫展,胜赏诺已宿。

风澹湖不波,雾敛山更簇。画舫厌嚣喧,笋舆恣追逐。

閒寻水乐洞,嵌空韵琴筑。烟云互吞吐,台馆适凉燠。

非无人力胜,亦自天巧足。侧步滑青苔,醉面爽飞瀑。

风篁转幽径,龙井鉴寒玉。默堂定未起,清风谁与续。

四海两仙翁,三生缘契熟。定知明月夜,屐响答空谷。

归路取名园,移尊屡更仆。冻雨不成泥,驺骑未须趣。

峨岷渺何在,万里劳远目。安得天瓢翻,尽把边尘沃。

文昌德宏毅,承旨气肃穆。温雅奉常卿,忠愤胶庠博。

宫讲静有仪,正字竭忠告。而我赘其间,自省羞朴樕。

明堂索桴栋,底用采卷曲。平生丘壑姿,本不耐羁束。

抚事长郁陶,临觞转颦蹙。故园俯大江,绕屋艺嘉木。

何以娱岁晚,篱落森杞菊。糗粮幸有储,那不返耕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正字竭忠

宫 ( 宮 ) gōng
宫 [ gōng ]
  1. 房屋(封建时代专指帝王的住所):~室。~廷。~殿。~观(guàn )(a.供帝王游乐的离宫;b.道教的庙宇)。~禁。~苑。~刑。
  2. 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天~。龙~。蟾~。
  3. 庙宇的名称:雍和~。
  4. 一些文化娱乐场所:少年~。文化~。
  5. 天文上黄道分为十二宫,每一宫三十度。
  6. 中国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1”。
  7. 指“子宫”(妇女生殖器官)。
  8. 姓。
讲 ( 講 ) jiǎng
讲 [ jiǎng ]
  1. 说,谈:~话。~叙。
  2. 把事情和道理说出来:~说。~学。~武。~演。~义。~师。~坛。
  3. 注重某一方面,并设法使它实现:~求。~团结。
  4. 和解:“而秦未与魏~也”。
  5. 商量,商议:~价儿。~条件。
静 ( 靜 ) jìng《國語辭典》
  1. 「静 」的异体字。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仪 ( 儀 ) yí
仪 [ yí ]
  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
  3. 礼物:贺~。谢~。
  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
  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
  6. 姓。
正字 zhèng zì
(1).字形或拼法符合标准的字。区别于异体字、错字、别字等。亦指本字。《汉书·艺文志》:“ 成帝 时,将作大匠 李长 作《元尚篇》,皆《苍頡》中正字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吐蕃回纥》:“大抵外国之音,皆无正字。 唐 之 吐蕃 ,即今之 土鲁番 是也; 唐 之 回紇 ,即今之 回回 是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文异字同义例》:“《孟子·公孙丑篇》:‘有仕於此而子悦之……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於子。’按:‘有仕於此’之‘仕’,即‘夫士也’之‘士’。‘夫士也’,正承‘有仕於此’而言。‘士’,正字;‘仕’,叚字。”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那所谓‘正字’就有许多是别字。”
(2).指楷书。
(3).矫正字形,使符合书写或拼写规范。
(4).官名。 北齐 始置,与校书郎同主雠校典籍,刊正文章。《隋书·百官志中》:“﹝ 北齐 ﹞祕书省,典司经籍,监、丞各一人,郎中四人,校书郎十二人,正字四人。”  ——《漢語大詞典》
竭忠 jié zhōng
竭尽忠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 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后汉书·祭遵传》:“臣窃见 遵 修行积善,竭忠於国。”《清史稿·显荣贝勒喀尔楚浑传》:“今诸贝勒誓改行竭忠,辅开太平之基。”  ——《漢語大詞典》
告 gào《國語辭典》

告 [ gào ]

  1. 诉说、报告。如:「告诉」、「告退」。《诗经·大雅·江汉》:「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2. 请求。如:「告饶」、「告假」、「告贷」。《国语·鲁语上》:「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
  3. 揭发、提出诉讼。如:「告状」、「控告」。《韩非子·奸劫弑臣》:「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
  1. 对大众宣布的语言或文字。如:「公告」、「广告」、「文告」。
  2. 诉讼的两方。如:「原告」、「被告」。
  3. 休假。宋·苏轼〈乞郡劄子〉:「遣使存问,赐告养疾。」
  4. 姓。如战国时有告不害。

告 [ gù ]

  1. 规劝。参见「[[忠告]]」条。
  1. 参见「告朔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