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锦衣华故里茸纛拂遐冲。

程公许宋代〕《上泸州杨尚书四十韵

清莹坡璃水,巉岩石笋峰。
孕才供世用,有道致时雍。
阀阅宋清节,源流唐靖恭。
异时先太史,司匦事光宗。
忠愤排典闼,忧危溢皂封。
扶颠重立极,涉笔但司农。
余地勤菑获,连城荐璧琮。
羽毛参薛凤,头角半荀龙。
赫奕夸分鼎,鉴鍧响大镛。
云霄才直上,时运快遭逢。
袖馥麋丸惕,芸繙蠹简重。
亨衢无龃龉,按辔独从容。
监寺虽平进,班行欢乏供。
赐茶经幄螟,濡笔殿坳彤。
晓陛荷囊拥,春墀革履跫。
时来如邂逅,虎远妙弥缝。
霖雨睿思渴,云山归兴浓。
入辞亲黼座,宣劝灎金钟。
可使安耕稼,无劳访枸筇。
锦衣华故里茸纛拂遐冲。龙驾攀无及,
乌号涕莫从。嗣皇初访落,
达孝极思庸。故老尤纡眷,
庭臣熟比纵。威名震滇僰,
治体嗣黄龚。白羽间春燕。
黄埃斂夕烽。官刑惩纵暴,
民气化醇浓。北定风簷敞,
西来雪浪舂。凭栏聊放目,
忧国若为悰。褒诏烦因任,
真祠示许慵。定知频侧席,
胡不趣追锋。念昔聊瓜葛,
游谈及菲葑。驽骀劳剪拂,
矿质费陶熔。冰谷窘寒冻,
石田加蕴烛。摄斋时缓缓,
衔感志忪忪。世论方胶柱,
人情谨护癰。迟公归燮理,
为国扫蒙茸。逆日孤忠炯,
飞霜鬓忪。欲酬青玉案,
何有色丝胸。自笑疏顽甚,
犹须砭剂攻。兔丝虽小草,
千丈吒长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锦衣故里遐冲

锦衣(錦衣)jǐn yī
(1).精美华丽的衣服。旧指显贵者的服装。《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毛 传:“锦衣,采色也。” 孔颖达 疏:“锦者,杂采为文,故云采衣也。” 唐 李白 《越中览古》诗:“ 越王 句践 破 吴 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行仪卫》:“象七头,各以文锦被其身……锦衣人跨其颈。”
(2).指禁卫军士卒。《前汉书平话》卷上:“黄罗旗盖下,见三千个锦衣簇拥,二百员战将遮护。”
(3).指锦衣卫。亦指锦衣卫的官员。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周新异政》:“公在 浙 多异政,时锦衣纪纲擅宠,使千户往 浙 辑事,作威受赂, 新 捕治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定生 大为锦衣 冯可宗 所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听説要拿廵按 黄澍 、督抚 袁继咸 、大锦衣 张薇 。”  ——《漢語大詞典》
华 ( 華 ) huá/huà/huā
华 [ huá ]
  1. 美丽而有光彩的:~丽。~艳。~彩。~贵。~章。~表(亦称“桓表”)。~盖。
  2. 精英:精~。含英咀(jǔ)~。
  3. 开花:~而不实。春~秋实。
  4. 繁盛:繁~。荣~富贵。
  5. 奢侈:浮~。奢~。
  6. 指中国或汉族:~夏。中~。~裔。~胄( ➊ 华夏的后裔; ➋ 贵族的后裔)。~工。
  7. 敬辞,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翰(称人书信)。~诞(称人生日)。~居(称人住宅)。
  8. 头发花白:~发(fà)。~颠(指年老)。
  9. 指时光:年~。韶~。
华 [ huà ]
  1. 〔~山〕山名,五岳中的西岳,在中国陕西省。
  2. 姓。
华 [ huā ]
  1. 同“花”,花朵。
故里 gù lǐ
故乡;家乡。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臣得重赏,由如衣锦夜行;特望天恩,放臣皈国,还於故里,岂不是大王慈恩?”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题欧阳叔弼息斋》:“行者归故里,居者爱吾庐。”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呵,我所熟悉的山区--我们英雄的故里。”  ——《漢語大詞典》
茸 róng《國語辭典》

茸 [ róng ]

  1. 草木初生時細柔的樣子。《說文解字·艸部》:「茸,艸茸茸貌。」
  2. 散亂不整齊。唐·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旖旎狐裘茸,鄒顛蓐髮軟。」
  1. 草木初生時的嫩苗。唐·韓愈、孟郊〈有所思聯句〉:「臺鏡晦舊暉,庭草滋深茸。」
  2. 鹿茸的簡稱。因初生的鹿被有細短的毛,所以稱為「鹿茸」。宋·黃庭堅〈夏日夢伯兄寄江南〉詩:「河天月暈魚生子,槲夜風微鹿養茸。」
  3. 鳥獸細柔的毛。宋·蘇軾〈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回作〉詩二首之一:「水崖落屐齒,風葉亂裘茸。」
  4. 繡線。明·高啟〈效香奩〉詩二首之一:「青瑣初空別恨長,繡茸留得唾痕香。」通「絨」。

茸 [ rǒng ]

  1. 推入、推致。《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而僕又茸以蠶室,重為天下觀笑。」
纛 dào《國語辭典》

纛 [ dào ]

  1. 以牦牛尾或雉尾为装饰的大旗,古时多用在丧葬大事及显贵人家。《周礼·地官·乡师》:「及葬持纛,以与匠师御育匶而治役。」
  2. 舞者所持的羽毛。《尔雅·释言》:「纛,翳也。」邢昺疏引孙炎曰:「纛,舞者所持羽也。」
  3. 军中的大旗。《周书·卷一七·刘亮传》:「亮乃将二十骑,先竖纛于近城高岭,即驰入城中。」

纛 [ ​dú ]

  1. (一)​之又音。
拂 fú/bì《國語辭典》

拂 [ fú ]

  1. 掸拭尘埃或驱除蚊蝇的用具。如:「拂子」。汉·徐淑〈又报嘉书〉:「今奉旄牛尾拂一枚。」《南史·卷四五·陈显达传》:「麈尾蝇拂是王、谢家物,汝不须捉此自逐。」
  1. 抹拭。《仪礼·士昏礼》:「主人拂几。」
  2. 轻轻掠过、擦过。如:「春风拂面」。唐·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红楼梦·第四九回》:「闻得一阵寒香拂鼻。」
  3. 甩动、抖动。如:「拂袖而去」。《西游记·第七一回》:「那菩萨将柳枝连拂几点甘露,霎时间,烟火俱无,黄沙绝迹。」
  4. 违反、违逆。《孟子·告子下》:「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只因难拂你老先生一片为好的意思。」

拂 [ bì ]

  1. 辅助。通「弼」。参见「拂士 」条。
遐冲(遐衝)xiá chōng
亦作“遐冲”。 千里之外故国之冲车。引申为与远方邦国间的冲突。《后汉书·马融传》:“盖安不忘危,治不忘乱,道在乎兹,斯固帝王之所以曜神武而折遐衝者也。” 宋 苏辙 《刘奉世起居郎孔文仲起居舍人》:“朕顾瞻周行,惻焉兴叹,或盘桓久次而未用,或沉伏下僚而莫知,将以责成功、折遐衝,人不素具,其何赖焉?”《宋史·乐志十》:“折彼遐冲,而昭圣武。”
见“ 遐衝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