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殷盘周鼎愧君古人以相期,瓠壶呺然问字无一奇。

程公许宋代〕《谢新胥口监征赵立之

鲁壁峄碑远莫睹,艰哉河汉讯鼗鼓。披荒摸搭不厌多,翻阅端能助稽古。

向来四壁风雨秋,谁遣彯缨群玉府。终年肮脏甘谪堕,采采蒿菁不盈筥。

岂无蠹简供咀味,竟恨白石费烹煮。有来剥啄契襟期,明诚无乃同而祖。

千金凑买不知惜,倾囊要我细摩抚。评书已愧老萧翁,作歌况拟昌黎愈。

临池强自学点𪑮,效颦宁容避讥侮。隶画聊从祖逖窥,篆体那与阳冰侣。

拜嘉深恐伤廉甚,赠诗想更用心苦。担夫争道大娘舞,精思神悟失寒暑。

铦锋未易画锥沙,拱璧暗投等黄土。羊枣共嗜能几何,圆规宁免龃方矩。

岷峨之阳一茅宇,门无杂宾况市贾。圆书悔不偕载行,瞻伫崇朝不能俯。

遥怜兵火暗跌荡,守护童仆何不武。辱君珍赠补阙亡,金薤龙梭粲可数。

我不能舍我灵龟观朵颐,炊烟不动睡味恰与破衲宜。

殷盘周鼎愧君古人以相期,瓠壶呺然问字无一奇。

试烹苦茗能来与我共商略,功名儿戏可须千字淮西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殷盘周鼎古人相期瓠壶问字一奇

殷盘(殷盤)yīn pán
(1).指 殷 王 盘庚 。《文选·张衡〈东京赋〉》:“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 殷盘 。” 薛综 注:“ 盘庚 , 殷 王之名也。”
(2).《书·盘庚》。 唐 韩愈 《进学解》:“ 周 《誥》《盘》,佶屈聱牙。”  ——《漢語大詞典》
周鼎 zhōu dǐng
(1).指 周 代传国的九鼎。《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还,过 彭城 ,斋戒祷祠,欲出 周 鼎 泗水 ,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九:“ 蓟门 重险旧 尧 封, 周 鼎销沉 泗水 踪。”参见“ 九鼎 ”。
(2). 春秋 时 楚庄王 觊觎王位,因伐戎之便而至 周 境,遂问 定王 使臣 周 鼎之大小、轻重。事见《左传·宣公三年》。后因以“周鼎”借指国家政权。 唐 张说 《开元正历握乾符颂》:“ 神龙 中兴, 周 鼎归 唐 。” 陈毅 《赣南游击词》:“强寇北国问 周 鼎,大军西去渡 金沙 ,抗日要开花。”参见“ 问鼎 ”。
(3).比喻宝器。 汉 贾谊 《吊屈原赋》:“于嗟嚜嚜兮,生之无故!斡弃 周 鼎兮宝康瓠。”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洪钟 周 鼎,不为委沦而轻其体。”
(4).古星名。属后发座。 汉 甘公 石申 《星经·周鼎》:“周鼎三星,足状,云鼎足星,在摄提大角西,主神鼎。”  ——《漢語大詞典》
愧 kuì/chŏu《國語辭典》

愧 [ kuì ]

  1. 因理虧或做錯事,而感到難為情。如:「慚愧」、「愧不敢當」。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明·宋濂〈秦士錄〉:「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2. 辱人而使之感到羞慚。《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
  3. 辜負、對不起。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1. 羞慚。如:「面有愧色」。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古人 gǔ rén
(1).古时的人。《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 汉 班昭 《东征赋》:“盍各言志,慕古人兮。” 唐 韩愈 《复志赋》:“考古人之所佩兮,閲时俗之所服。”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古人行事,殊非今人所及。”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2).指亡故之人。《诗·邶风·绿衣》:“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按,此指亡妻。《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復奉齐酎见 高祖 之庙乎!” 颜师古 注:“古人谓先人。”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黄州忆王子立》:“ 张师厚 久已死,今年 子立 復为古人,哀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李兄 果是我八拜至交,指望再得相会,谁知已作古人!” 鲁迅 《热风·望勿“纠正”》:“ 汪原放 君已经成了古人了。”
(3).介于猿人与新人之间的人类。亦称早期智人。如我国的 广东 马坝 人、 湖北 长阳 人和 山西 丁村 人等。  ——《漢語大詞典》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1.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3.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4.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5.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1.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2.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5.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1.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4.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1.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1.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2.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3.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1.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2.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3. 姓。如汉代有以彤。
相期 xiāng qī
期待;相约。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宋 王安石 《送孙立之赴广西》诗:“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网罗。”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人臣之进説於其君者,有以王者之治相期者矣,有以霸者之治相期者矣。” 郭沫若 《井冈山巡礼·登郁孤台》诗注:“ 赣江 一带绿化颇佳,相期十年,可以战胜洪水。”  ——《漢語大詞典》
瓠壶(瓠壺)hù hú
(1).一种盛液体的大腹容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周 又有瓠壶,形长一尺二寸六分,濶五寸,口径一寸,两鼻有提梁,取便於用。”
(2).喻虚有其表。《三国志·蜀志·张裔传》:“ 张府君 如瓠壶,外虽泽而内实麤。”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然率皆皮肤狡泽,而怀空抱虚,有似 蜀 人瓠壶之喻,胸中无一纸之诵,所识不过酒炙之事。”  ——《漢語大詞典》
呺 xiāo/háo《國語辭典》

呺 [ xiāo ]

  1. 外大而中空、虚大。《集韵·平声·宵韵》:「呺,呺然,虚大貌。」《庄子·逍遥游》:「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揞之。」

呺 [ háo ]

  1. 号叫、吼叫。《庄子·齐物论》:「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
然 rán《國語辭典》

然 [ rán ]

  1. 烧。燃的本字。《孟子·公孙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 赞同。《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沛公然其计,从之。」《三国演义·第一回》:「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1. 对、正确。如:「不以为然」。《论语·雍也》:「雍之言然。」
  1. 如此。《论语·宪问》:「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辩〉:「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1. 但是、可是。《左传·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2. 虽。《董西厢·卷八》:「师言然善,奈处凡浮,遭此屈辱,不能无恨。」
  3. 然后。《隋书·卷七○·李密传》:「待士马肥充,然可与人争利。」
  1. 形容词或副词词尾。如:「斐然」、「赫然」、「恍然」。《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2. 用于句末,表肯定、断定的语气。《论语·宪问》:「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礼记·檀弓下》:「穆公召县子而问然。」
  3. 表示比拟的语助词。《吕氏春秋·孟秋纪·荡兵》:「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
  1. 唯,表应答。《论语·阳货》:「子曰:『然!有是言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
  1. 姓。如汉代有然温。
问字(問字)wèn zì
《汉字·扬雄传》载, 扬雄 多识古文奇字, 刘棻 曾向 扬雄 学奇字。后来称从人受学或向人请教为“问字”。 宋 黄庭坚 《谢送碾壑源拣芽》诗:“已戒应门老马走,客来问字莫载酒。” 宋 陆游 《小园》诗:“客因问字来携酒,僧趁分题就赋诗。” 清 赵翼 《稚存见题贱照》诗:“乞书币涌 李邕 门,问字酒填 扬子 宅。”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一奇 yī qí
(1).一个奇计。《汉书·扬雄传下》:“今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宋史·宋祁传》:“贼若深入,以 河东 健马佐 镇 、 定 兵,掩其惰若归者,万出万全,此一奇也。”
(2).一件稀罕之物;一桩异事。 汉 刘向 《说苑·反质》:“夫 卫 国虽贫,岂无文履一奇以易十稷之绣哉?” 宋 陆游 《初春书怀》诗之二:“食观《本草》虽多事,醉读《离骚》自一奇。”
指卦之一阳爻或数之一单数。《陆象山语录》卷下:“两偶一奇为少阳,两奇一偶为少阴。”《朱子语类》卷六五:“天下之万数,出於一奇一偶。”《宋史·儒林传四·蔡元定》:“数始於一奇,象成於两偶。”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