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安寿面析章惇,

岳珂宋代〕《林文节绍圣日记前帖赞

史本乎公,不厌於复。
重观绍圣以来之记述,初无及于郑雍。
非亲札之具存,虽欲考之而孰从。
如王谊李祉之实迹,遍考史录,
皆无预乎此案之中。郦保姓名,
亦各不同。至于韩忠彦力谏兴狱,
直乞陛下且与含容。安寿面析章惇,
以为乡风。此皆系其人之大节,
而金匮之汗青,皆泯泯于二人之忠。
凡此帖纸之所具,以同时附会白帖子之人,
犹能秉直以写其衷。抑可以见人心之是非,
本无所蔽蒙也。然于此时,
凡六人者皆有所抗论,独雍首尾噤然若不预者。
佩玉端委,接武夔龙,
又何其无一言之献替,广于四总耶。
迎合于始,循默于终,
而迄不免于党籍之归,此枉道事人之所以不胜於直躬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寿面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1.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3.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4. 姓。如汉代有安成。
  1.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2.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1.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2.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3. 加上。如:「安罪名」。
  4.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5.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1.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1.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2.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1.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寿面(壽麵,壽麪)shòu miàn
亦作“寿麫”。祝寿用的面条;生日食用的面条。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赐百官食》:“太后圣诞,皇后令诞,太子千秋,俱赐寿麵。”《歧路灯》第七八回:“单表十五日早晨, 谭 宅安排寿麪待客。”  ——《漢語大詞典》
析 xī《國語辭典》

析 [ xī ]

  1. 剖开、劈开。《诗经·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2. 分开、离散。如:「分崩离析」、「条分缕析」。《汉书·卷三○·艺文志》:「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文选·王赞·杂诗》:「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3. 解释、辨释。如:「解析」、「辨析」、「析疑」。晋·陶渊明〈移居〉诗二首之二:「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章 zhāng《國語辭典》

章 [ zhāng ]

  1. 成篇的文字。如:「文章」、「出口成章」、「下筆成章」。
  2. 文體名。古代臣子上奏國君的文書。漢·蔡邕《獨斷·卷上》:「凡群臣尚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
  3. 量詞。計算書、文等段落的單位。如:「全書共分二十五章。」
  4. 文采、花彩。《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5. 條理、次序。如:「雜亂無章」。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6. 法規、條例。如:「規章」。《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
  7. 印信。如:「私章」、「圖章」。
  8. 標識、標記。如:「徽章」、「勛章」、「臂章」。
  9. 姓。如漢代有章明。
  1. 表揚、顯揚。《禮記·緇衣》:「有國者章善𤺺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史記·卷三七·衛康叔世家》:「舉康叔為周司寇,賜衛寶祭器,以章有德。」
惇 dūn《國語辭典》

惇 [ dūn ]

  1. 笃厚、信实。如:「风惇俗厚」。《书经·舜典》:「柔远能迩,惇德允元。」汉·孔安国·传:「敦,厚也。」
  1. 劝勉。《文选·班固·西都赋》:「命夫惇诲故老、名儒、师傅,讲论乎六艺,稽合乎同异。」
  2. 重视、推崇。《书经·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