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木生
汉书翼奉传东方之情怒也怒行阴贼亥卯主之注孟康曰东方木木生于亥盛于卯木性受水气而生贯地而出故为怒衰又律历志帝喾四妃陈丰生帝尧封于唐盖高辛氏 天下归之木生火故为火德天下号曰陶唐氏相后汉书张奂传臣闻风为号令动物通气木生于火 须乃明 晋书五行志明帝太宁元年九月会稽剡县木生如人面是后王敦称兵作逆祸败无成 北齐书杜弼传弼与邢邵共论名理邵云欲使土化为人木生眼鼻造化神明不应如此弼曰腐草为萤老木为蠍造化不能谁其然也 张融海赋当其济兴绝感岂觉人在我外木生之作君自君矣分浑始地判气初天作成万物为山为川 ——《骈字类编》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民生 mín shēng
(1).民众的生计、生活。《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匱。” 明 何景明 《应诏陈言治安疏》:“民生已困,寇盗未息,兵马弛备,财力并竭。” 章炳麟 《訄书·商鞅》:“国政陵夷,民生困敝,其危不可以终一餔。” 孙中山 《民生主义》:“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2).人的本性。《书·君陈》:“惟民生厚,因物有迁。” 孔 传:“言人自然之性敦厚。”
(3).人生。《楚辞·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朱熹 集注:“言人生各随气习,有所好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鲁 穆叔 会晋归,告 孟孝伯 曰:‘ 赵孟 将死矣!其语偷,不似民主;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 孝伯 曰:‘民生几何,谁能毋偷!’”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七:“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年去年来自如削,白髮零落不胜冠。”
(4).生民,民众。 南朝 梁 沈约 《均圣论》:“自天地权舆,民生攸始,遐哉眇邈,无得而言焉。” 明 何景明 《忧旱赋》:“嗟民生之何尤兮,憯遘兹之匪辰!”《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民生以德义为本,兵事以民为本。惟有德义者,方能恤民。能恤民者,方能用兵。” 清 钱谦益 《卢维屏授通议大夫制》:“有司益用不职,民生无所告愬。”
(5). 明 清 科举制度,庶民纳粟入官,取得监生资格的称谓。《明史·选举志一》:“迨开纳粟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
(6).泛称平民身分的学生,与“官生”相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宗室应试之始》:“﹝ 郑世子 ﹞条奏七事,俱为宗藩应试,臚列,一令奉国中尉以下,尽同民生赴考入学。”《清史稿·选举志一》:“少詹事 李若琳 首为祭酒,请仿 明 初制,广收生徒,官生除恩廕外,七品以上官子弟勤敏好学者,民生除贡生外,廪、增、附生员文义优长者,并许提学考选送监。”
(7).谓人口增殖。 严复 《〈原富〉按语》:“地产有限而民生无穷。” ——《漢語大詞典》
(2).人的本性。《书·君陈》:“惟民生厚,因物有迁。” 孔 传:“言人自然之性敦厚。”
(3).人生。《楚辞·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朱熹 集注:“言人生各随气习,有所好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鲁 穆叔 会晋归,告 孟孝伯 曰:‘ 赵孟 将死矣!其语偷,不似民主;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 孝伯 曰:‘民生几何,谁能毋偷!’”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七:“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年去年来自如削,白髮零落不胜冠。”
(4).生民,民众。 南朝 梁 沈约 《均圣论》:“自天地权舆,民生攸始,遐哉眇邈,无得而言焉。” 明 何景明 《忧旱赋》:“嗟民生之何尤兮,憯遘兹之匪辰!”《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民生以德义为本,兵事以民为本。惟有德义者,方能恤民。能恤民者,方能用兵。” 清 钱谦益 《卢维屏授通议大夫制》:“有司益用不职,民生无所告愬。”
(5). 明 清 科举制度,庶民纳粟入官,取得监生资格的称谓。《明史·选举志一》:“迨开纳粟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
(6).泛称平民身分的学生,与“官生”相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宗室应试之始》:“﹝ 郑世子 ﹞条奏七事,俱为宗藩应试,臚列,一令奉国中尉以下,尽同民生赴考入学。”《清史稿·选举志一》:“少詹事 李若琳 首为祭酒,请仿 明 初制,广收生徒,官生除恩廕外,七品以上官子弟勤敏好学者,民生除贡生外,廪、增、附生员文义优长者,并许提学考选送监。”
(7).谓人口增殖。 严复 《〈原富〉按语》:“地产有限而民生无穷。” ——《漢語大詞典》
何者 hé zhě
(1).为什么。用于设问。《公羊传·桓公二年》:“然则为取可以为其有乎?曰:否。何者?若 楚王 之妻媦,无时焉可也。” 何休 注:“何者,将设事类之辞。”《史记·儒林列传》:“ 黄生 曰:‘冠虽敝,必加於首;履虽新,必关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新唐书·突厥传上》:“ 班固 谓‘其来慕义,则接之以礼让。’何者?礼让以交君子,非所以接禽兽夷狄也。”
(2).哪一个。用于疑问。《后汉书·鲜卑传》:“夫万民之飢与远蛮之不讨,何者为大?” 唐 顾况 《送行歌》:“送行人,歌一曲,何者为泥何者玉?” 宋 曹豳 《西河》词:“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3).哪一个。用于陈述。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人之於事也,能辨识其何者为主,何者为客,而不失其权度,则亦庶几乎寡悔矣夫。” ——《漢語大詞典》
(2).哪一个。用于疑问。《后汉书·鲜卑传》:“夫万民之飢与远蛮之不讨,何者为大?” 唐 顾况 《送行歌》:“送行人,歌一曲,何者为泥何者玉?” 宋 曹豳 《西河》词:“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3).哪一个。用于陈述。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人之於事也,能辨识其何者为主,何者为客,而不失其权度,则亦庶几乎寡悔矣夫。” ——《漢語大詞典》
为当(爲當)wéi dāng
犹抑或;还是。 南朝 梁武帝 《答陶弘景书》:“但迁徙之日,为当使人,为当使鬼?”《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汝当游学,元期三周,何为去今九载?为当命化零落?为当身化黄泉……为当逐乐不归?”《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 董侯 似可,今欲立之,为能胜 史侯 否?人有小智大痴,亦知復何如?为当且尔。” ——《漢語大詞典》
恤 xù《國語辭典》
恤 [ xù ]
动- 忧心、顾虑。《易经·晋卦·六五》:「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国语·周语上》:「勤恤民隐而除其害。」
- 怜悯。如:「体恤」、「怜恤」。唐·沈佺期〈移禁司刑〉诗:「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
- 赈济、救济。《周礼·地官·典瑞》:「珍圭以征守,以恤凶荒。」南朝梁·沈约〈南郊恩诏〉:「京师三县尤穷之民,详加赈恤。」
- 姓。如春秋时鲁有恤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