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居亲猰㺄,坐啸和蛩螀。
滇越邻天竺,邛崃隔夜郎。五离殊畛域,一别异炎凉。
窜逐他时并,羁怀此夕长。欢娱渐迢递,晤语落暝茫。
岚霭炎蒸国,烟波瘴疠乡。秦关生马角,蜀岭断猿肠。
折坂沉黎壁,悬绳沬若梁。南盘堆枸酱,西毾缉桄榔。
罗汉标孤桧,观音映远杨。淜街龙簇市,海货贝投庄。
卉服喧丛薄,雕题列大荒。逡巡乌爨弄,噭咷白狼章。
霄迥鸢飞站,星低蛊饮光。堁风氛甚恶,菵露毒仍防。
树偃申家屋,荷凋屈氏裳。独愁吟暟雪,九辩感清商。
永昼消棋阵,流年付酒狂。抨弓穿鴶鵴,鼓枻泛螳螂。
康乐吴趋激,钟仪楚奏伤。盼归频握糈,忆旧几停觞。
夙昔交游日,峥嵘翰墨场。金兰通气味,桑梓借徽芳。
健笔誇鹦鹉,灵陶戛凤凰。执鞭从李杜,倾盖许班杨。
贾谊三书切,相如四赋良。轶尘追騕袅,缺岸倚踦牂。
百斛扛文鼎,千帆掣驶樯。仙才轻绂冕,公望重圭璋。
蒲席青规地,薇垣紫界墙。璇闺高曳履,琼涩俨分行。
笏捧绨囊奏,衣飘画省香。辇花簪矗矗,池草佩锵锵。
儤直承明下,经过韦曲傍。翠微横半岫,白水溢方塘。
暝宿招提境,云眠荟蔚房。樵歌搴薜荔,渔影照沧浪。
倏忽嗟岐路,参差散颉颃。薰华晨逗雨,蓂荚晓凌霜。
拂郁干将剑,联翻戍客装。峨眉临绝顶,瀼水宛中央。
樾荫江枫赤,庭芜塞叶黄。闭门非泄柳,畏垒讵庚桑。
纷绪琴心懒,衰颜镜匣藏。屏居亲猰㺄,坐啸和蛩螀。
张敏情还剧,安期好不忘。形骸元脱略,身世且徜徉。
蚓壤甘怡槁,鸿冥岂慕梁。艰虞宁暇问,吾道任苍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屏居 bǐng jū
退隐;屏客独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谢病,屏居 蓝田 南山 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説之,莫能来。” 宋 叶适 《寄王正言书》:“及其屏居田野,一室萧然,不闻国家之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德州 田山薑 侍郎方以工部郎中膺荐辟,屏居萧寺,不见一客。”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钱根韵即以奉寄》:“屏居爱新什,吟管纷如森。” ——《漢語大詞典》
亲 ( 親 ) qīn/qìng
亲 [ qīn ]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 婚姻:~事。
-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猰 yà/jiá/qiè《國語辭典》
猰 [ yà ]
- 参见「猰貐 」条。
坐啸(坐嘯)zuò xiào
亦作“ 坐歗 ”。 闲坐吟啸。 东汉 成瑨 少修仁义,笃学,以清名见,任 南阳 太守,用 岑晊 (字 公孝 )为功曹,公事悉委 岑 办理,民间为之谣曰:“ 南阳 太守 岑公孝 , 弘农 成瑨 但坐啸。”见《后汉书·党锢传序》。后因以“坐啸”指为官清闲或不理政事。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坐啸徒可积,为邦岁已朞。”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识》:“但今之从政者则不然。凡居斯职者,必恩幸贵臣,凡庸贱品,饱食安步,坐啸画诺,若斯而已矣!” 宋 苏轼 《次韵王滁州见寄》:“君家联翩尽卿相,独来坐歗谿山上。” 清 吴伟业 《寄房师周芮公先生》诗之二:“北府风流坐啸清, 萧郎 白帢爱将迎。” ——《漢語大詞典》
和 hé/hè/huó/huò/hú《國語辭典》
和 [ hé ]
名-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 適中、恰到好處、剛柔並濟的常道。《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禮記·中庸》:「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 和平、停戰。如:「講和」、「議和」。《孫子·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戰國策·趙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
- 日本的別名。如:「大和民族」。
- 姓。如漢代有和武、晉代有和嶠。
- 敦睦、調諧。如:「和好如初」。《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
- 連同。如:「和衣而眠」。
- 溫順的、安詳的。如:「和藹」、「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和。」唐·張說〈岳陽早霽南樓〉詩:「心阻意徒馳,神和生自足。」
- 溫暖的。如:「和煦」、「風和日麗」。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和好時節,微風吹裌衣。」
- 對、向。如:「你和尊長講話的態度要恭敬。」《紅樓夢·第八回》:「好幾處都有,都稱贊得了不得,還和我們尋呢!」
- 與、跟。如:「我和他是好朋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和 [ hè ]
動- 聲音相應。如:「附和」、「唱和」。《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絪等從而和之,議始定。」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 依原詩格律或內容作詩以酬答他人。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序〉:「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來,命僕繼和。」
和 [ huo ]
形- 溫暖的。如:「暖和」。
和 [ hàn ]
連- 之語音。
和 [ hú ]
動- 牌戲中牌張已湊齊成副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鳳梧自己買這樣,買那樣,應酬朋友,吃酒碰和,毛毛的也有一萬了。」
和 [ huò ]
動- 攪拌、混合。如:「攪和」、「和麵」。《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詫異道:『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裡頭。』」
蛩螀(蛩螿)qióng jiāng
蟋蟀和寒蝉。 宋 姜夔 《白石道人诗说》:“悲如蛩螿曰吟,通乎俚俗曰謡,委曲尽情曰曲。”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忆梁汾》词:“纔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螿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