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源渤海出清河,南宋尚书今几叶。
少微经天何烨烨,处士不言情亦惬。仙源渤海出清河,南宋尚书今几叶。
人言处士曾怀宝,脱略凡机一何早。仲举空怜徐稚高,王弘未识渊明好。
三十儒衣鬓尚玄,萧条元季事戈鋋。金天厌见搀抢动,洛邑长愁郏鼎迁。
谁似当年独高洁,清风飘飘洒兰雪。仙客神交碧落游,仙人口受青囊诀。
别墅閒堂野水滨,日长高枕道为邻。龙门月出翁山晓,鸡屿花明宰岭春。
堂前玉树惊摧折,颜巷俄闻丧贤哲。天上文章记玉楼,人间皎白传清节。
况有承家伍桂芳,若为黄鹄叹孤房。伤心忽洒亡人泪,丸胆曾留教子方。
生平约契归同穴,百岁何曾昩成说。宦游令子远辞天,千里家林泣归血。
福山原上草离离,地下焚黄会有期。黄阁词臣书墓碣,白云居士赋哀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仙源 xiān yuán
(1).道教称神仙所居之处。《云笈七籤》卷二七:“福地第四曰东仙源,福地第五曰西仙源,均在 台州 黄巖县 属地。”
(2).特指 晋 陶渊明 所描绘的理想境地桃花源。 唐 王维 《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3).借指风景胜地或安谧的僻境。 明 顾大典 《青衫记·郊游访兴》:“花光艳,草色新,且停驂向仙源问津。”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一:“白云护仙源,劫灰应不扰。” ——《漢語大詞典》
(2).特指 晋 陶渊明 所描绘的理想境地桃花源。 唐 王维 《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3).借指风景胜地或安谧的僻境。 明 顾大典 《青衫记·郊游访兴》:“花光艳,草色新,且停驂向仙源问津。”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一:“白云护仙源,劫灰应不扰。” ——《漢語大詞典》
渤海 bó hǎi
(1).我国的内海,位于 辽 、 冀 、 鲁 、 津 三省一市间,东至 辽东半岛 南端,南至 山东半岛 北岸。《庄子·说剑》:“绕以 渤海 ,带以 常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上亲禪 高里 ,祠后土,临 渤海 。” 唐 骆宾王 《浮查》诗:“ 渤海 三千里,泥沙几万重。”
(2).我国 唐 代以 靺鞨 族为主体所建的政权。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渤海 贡马脑樻、紫瓷盆。”《新唐书·北狄传·渤海》:“ 渤海 ,本 粟末 靺鞨 附 高丽 者,姓 大 氏。” 宋 岳飞 《申省承州捷状》:“所有逐次生擒 女真 、 契丹 、 渤海 、 汉 儿军 高太保 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渤海 部又东奔 挹娄 故地 东牟山 ,酋长 大祚荣 建国自立,称 震国王 。七一二年, 唐睿宗 封 大祚荣 为 忽汗州 都督、 勃海 郡王,后世遂号 渤海 。” ——《漢語大詞典》
(2).我国 唐 代以 靺鞨 族为主体所建的政权。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渤海 贡马脑樻、紫瓷盆。”《新唐书·北狄传·渤海》:“ 渤海 ,本 粟末 靺鞨 附 高丽 者,姓 大 氏。” 宋 岳飞 《申省承州捷状》:“所有逐次生擒 女真 、 契丹 、 渤海 、 汉 儿军 高太保 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渤海 部又东奔 挹娄 故地 东牟山 ,酋长 大祚荣 建国自立,称 震国王 。七一二年, 唐睿宗 封 大祚荣 为 忽汗州 都督、 勃海 郡王,后世遂号 渤海 。” ——《漢語大詞典》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动-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到。如:「出席」、「出场」。
-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清河 qīng hé
指陆云,他曾做过清河内史。例如: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清河曰。 ——《漢語大詞典》
南宋 nán sòng
朝代名。自公元1127年 赵构 ( 高宗 ) 建炎 元年在 南京 (今 河南 商丘 )称帝起,至1279年 赵昺 祥兴 二年被 元 灭亡止,共历九帝,一百五十三年,史称 南宋 。 ——《漢語大詞典》
尚书(尚書)shàng shū
官名。始置于 战国 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 秦 为少府属官, 汉武帝 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逐渐重要。 汉成帝 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办事。 东汉 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 魏 晋 以后,尚书事务益繁。 隋 代始分六部, 唐 代更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从 隋 唐 开始,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尚书省即其中之一,职权益重。 宋 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 元 代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 明 初犹沿此制,其后废去中书省,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 清 代相沿不改。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名-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名-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叶 ( 葉 ) yè/xié《國語辭典》
- 「協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