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秋云淡淡秋水多,已办青钱易棹歌。

林大春明代〕《自关塞归将北上寄苏道先时苏谪居浙东

去年分袂忽西游,离怀世路空悠悠。却从燕赵走河洛,欲乘紫气凌青牛。

紫气微茫不可见,关山浩荡若为愁。仰天长啸更西去,朝行暮行边塞头。

边场风色满眼新,平沙荒碛半胡尘。日暮独吟古战地,白草茫茫愁杀人。

胡笳何处入云哀,烽烟又报白登台。三月大河尚冰雪,虏骑冯河踏雪来。

逐北正思汉飞将,中夜昂藏动星剑。欲请长缨缚左贤,归来疏奏未央殿。

论兵愧乏卢龙策,作赋空惊梁兔苑。兔苑词人称绝奇,一时冠履尽追随。

临川翻怜骤雨笔,宋玉总愧雄风辞。羌云陇树非吾土,东望沧溟万馀里。

揽剑翻然下朔方,王孙惜别骊歌起。佩玉珊珊送玉人,兰芷纷纷忆公子。

归向秦川正暮春,去时倾盖转相亲。索居已就兰若远,门前车马何諠嗔。

题诗仍留长乐观,祖道重开灞浐滨。主人投辖意良苦,贱子驱车辞已勤。

竟去三秦指百粤,还趋江汉循河津。可怜赤地几千里,区区欲效淮阳臣。

春尽未嗟行路难,太行回首更西看。篮舆偏念仆夫苦,每从险仄傍银鞍。

银鞍飘忽洛阳转,访旧夜宿黄泥阪。兴亡战处迹已陈,今古繁华事空叹。

山径周驰愁郁纡,翻忆关河势空荡。长城万里连霄起,黄河九曲来天上。

前朝陵庙宛依然,百代遗文馀断简。游览忽销旅客愁,恨不移置怀人眼。

一从别后两茫茫,奇文胜迹空中玩。风前倚棹入匡庐,雨际题诗招惠远。

四月薰风五岭东,故山归及荔枝红。亲颜顿开游子至,秉烛相看梦寐中。

綵衣起舞为亲寿,老亲犹念别离久。满堂宾客尽含愁,相宽更酌荷花酒。

幼女出门问父谁,山妻脉脉重回首。酒阑客散扇枕罢,洞房涕泪询安否。

青镜朝临尘土容,当日妙年成老丑。人生离别宁足论,但念年华暗奔走。

何况区区身外名,底事谁能为不朽。秦中洛浦帝王都,当年帝业今何有。

抵应长醉杯中物,百年愿结神仙友。誓将及此爱吾庐,犹诵诗人畏简书。

因记天涯留宿约,拟从江上问谪居。秋云淡淡秋水多,已办青钱易棹歌。

便期明发渡江去,迁客有酒定如何。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秋云淡淡秋水青钱棹歌

秋云(秋云)
唐 卢纶 送万巨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唐 戴叔伦 送别钱起 孤舟经暮雨,征路入秋云。
唐 雍陶 送客遥望 光华不可见,孤鹤没秋云。
唐 施肩吾 宿兰若 独夜客心何处是,秋云影里一灯然。
唐 张祜 观宋州于使君家乐琵琶 玉盘飞夜雹,金磬入秋云。  ——《骈字类编》
淡淡 dàn dàn
(1).形容颜色浅淡。 唐 杜甫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 宋 徐铉 《寒食日作》诗:“过社纷纷燕,新晴淡淡霞。” 宋 陆游 《泛舟至东村》诗:“颼颼风渐冷,淡淡月初生。”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一:“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
(2).轻淡,微弱。 宋 晏殊 《寓意》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杏花初落疎疎雨,杨柳轻摇淡淡风。” 曹禺 《雷雨》第三幕:“那时天边上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
(3).冷淡,不热情。《宋书·王景文传》:“人情向 粲 ,淡淡然亦復不改常。” 宋 陆游 《筑舍》诗:“与人元淡淡,不是故相忘。”《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把当时贫交看不在眼裡,放不在心上,全无一毫照顾周恤之意,淡淡相看,用不着他一分气力。”《红楼梦》第五五回:“虽然脸上淡淡的,皆因是 赵姨娘 那老东西閙的,心里却是和 宝玉 一样呢。”
(4).不经意,漫不经心。《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河 臺﹞因又动了个忌才之意,淡淡的问了几句话,就起身让走,送出来了。” 茅盾 《子夜》十:“ 吴荪甫 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 巴金 《春》一:“‘不见得,说不定就讲五爸五婶吵架的事。’ 觉民 淡淡地说了一句。”
(5).同“ 澹澹 ”。水波动貌。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緑池汎淡淡,青柳何依依。”《南齐书·乐志三》:“《碣石辞》:东临 碣石 ,以观沧海。水河淡淡,山嶋竦峙。”
水流平满貌。《文选·宋玉〈高唐赋〉》:“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 李善 注:“淡,以冉切,安流平满貌。”
隐隐约约。《列子·汤问》:“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  ——《漢語大詞典》
秋水 qiū shuǐ
(1).秋天的江湖水,雨水。《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 河 。”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岁暮寒飇及,秋水落芙蕖。”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宋 王安石 《散发一扁舟》诗:“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 清 王士禛 《樊圻画》诗:“芦荻无花秋水长,淡云微雨似 瀟湘 。” 峻青 《黎明的河边》:“你听,哇--哇--,秋水下来就是这么响。”
(2).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3).比喻清朗的气质。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属氤氲。”
(4).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5).比喻明净的镜面。 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迴秋水照蹉跎。”
(6).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軫成。”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办 ( 辦 ) bàn
办 [ bàn ]
  1. 处理:~公。~事。~理。
  2. 处分:惩~。法~。首恶必~。
  3. 置备:~置。~货。
  4. 创设:创~。兴(xīng)~。
青钱(青錢)qīng qián
(1).即青铜钱。 唐 杜甫 《北邻》诗:“青钱买野竹,白幘岸江皋。”《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摸到床上,见一人朝着里床睡去,脚后却有一堆青钱,便去取了几贯。” 清 郑燮 《唐多令·思归》词:“官舍冷无烟,江南薄有田,买春山不用青钱。”参见“ 青铜钱 ”。
(2).喻优秀人才。 南唐 陈陶 《赠江南从事张侍郎》诗:“姻联紫府萧窗贵,职称青钱绣服豪。”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拜谒忠灵》:“幸科名选中青钱,展所学功崇紫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 柳泉先生 赠以二诗云:‘良工心苦选青钱,臚唱蝉联十二年。’”
(3).喻色绿而形圆之物。如榆叶、萍叶、苔点等。 后蜀 欧阳炯 《春光好》词:“风颭九衢榆叶动,簇青钱。” 宋 张先 《木兰花·邠州作》词:“青钱贴水萍无数,临晓 西湖 春涨雨。”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榆散青钱乱,梅攒翠豆肥。” 清 唐孙华 《长夏闲居杂感次随庵韵》之二:“萧条穷巷少人来,籹点青钱石上苔。”  ——《漢語大詞典》
易 yì《國語辭典》

易 [ yì ]

  1. 簡單、不困難。如:「容易」、「得來不易」。
  2. 平和、和藹。如:「平易近人」。《詩經·小雅·何人斯》:「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1. 交換。如:「交易」、「貿易」、「以物易物」。《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 》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 改變。如:「變易」、「易容」、「移風易俗」。《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3. 輕視、輕慢。《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貴貨易土。」《漢書·卷八六·王嘉傳》:「二千石益輕賤,吏民慢易之。」
  4. 治理。《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1. 《易經》的簡稱。《論語·述而》:「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漢書·卷八八·儒林傳·丁寬傳》:「梁項生從田何受《易》,時寬為項生從者。」
  2. 姓。如春秋時代齊國有易牙。
棹歌 zhào gē
亦作“櫂歌”。
(1).行船时所唱之歌。 汉武帝 《秋风辞》:“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嶂。”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诗》:“尚讶棹歌闻,那有市声起。”
(2).《櫂歌行》曲。《南史·羊侃传》:“﹝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櫂歌》两曲,甚有新致。” 唐 骆宾王 《櫂歌行》:“相思无别曲,并在《櫂歌》中。”参见“ 棹歌行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