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玉斧修成三夜景,银盘赛过十年秋。

郭印宋代〕《中秋佳月怀杜安行冯当可二首 其一

西风捲尽片云浮,天宇团圆素月流。玉斧修成三夜景,银盘赛过十年秋。

佳人渺邈心相照,羁客徘徊影共愁。安得仙娥一招手,驱鸾驾鹤上琼楼。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玉斧修成三夜银盘赛过十年

玉斧 yù fǔ
(1).以玉饰柄的斧子。亦作为斧的美称。《南史·陈纪上·武帝》:“公夙驾兼道,衣製杖戎,玉斧将挥,金鉦且戒,祅酋震慴,遽请灰钉。”《礼记·明堂位》“冕而舞《大武》” 唐 孔颖达 疏:“王者袞冕,执赤盾玉斧而舞 武王 伐 紂 之乐也。” 宋 曾觌 《壶中天慢》词:“何劳玉斧,金甌千古无缺。” 元 赵孟俯 《宫中口号》:“一时侍卫回身立,天步将临玉斧来。” 清 钱谦益 《清明日陪祀定陵恭述》诗之一:“纱灯玉斧儼垂旒,慟哭珠襦閟一丘。” 霅中人 《〈中西纪事〉后序》:“画玉斧而不渝,巩金甌於无缺。”
(2).仙斧,神斧。 宋 杨万里 《九月十五夜月二绝句》之一:“ 吴刚 玉斧何曾巧,斫尽南枝放北枝。”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题冷泉亭》词:“谁信天峯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参见“ 玉斧修月 ”。
(3).喻媒人。 明 杨珽 《龙膏记·买卜》:“是结婚姻玉液琼飴,成好事玉斧灵丝。”《群音类选·溉园记·中秋烧香》:“怎能得玉斧伐为柯,怎能得簫凤共鸣和。”参见“ 冰斧 ”。
(4).人名。传说为仙人 许翽 的小字。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卷二十:“﹝ 许穆 ﹞小男名 翽 字 道翔 ,小名 玉斧 。” 唐 韦应物 《萼绿华歌》:“世淫浊兮不可降,胡不来兮 玉斧 家。” 宋 苏轼 《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至今 许玉斧 ,犹事 蕚緑华 。”  ——《漢語大詞典》
修成
张衡文若修成之不暇尚何功之可立  ——《韵府拾遗 庚韵》
三夜
唐 白居易 失鹤 九霄应得侣,三夜不归笼。
宋 方回 喜晴行 野次忽惊三夜雪,林端初住五更风。  ——《骈字类编》
景 jǐng/yǐng《國語辭典》

景 [ jǐng ]

  1. 日光。《文选·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二》:「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2. 时光。《文选·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怀杂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3. 可供玩赏的形色。如:「风景」、「山景」、「景物依旧,人事全非。」
  4. 情况、境遇。如:「晚景凄凉」。宋·苏轼〈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红楼梦·第四六回》:「率性把方才凤姐过去回来所有的形景言词,始末原由,告诉与他。」
  5. 戏剧中因布幕不同而画分的段落。如:「第一幕第三景」。
  6. 姓。如战国时楚国有景差。
  1. 仰慕。如:「景仰」。《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今恺景仰前修,有伯夷之节。」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1. 大。《诗经·小雅·小明》:「神之听之,介尔景福。」《隋书·卷三·炀帝纪上》:「朕嗣膺景业,傍求雅训,有一弘益,钦若令典。」

景 [ yǐng ]

  1. 物体的形影、阴影。《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同「影 」。
银盘(銀盤)yín pán
(1).银质或银饰的盘子。《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荒中有二金闕,高百丈,金闕银盘圆五十丈。二闕相去百丈,上有明月珠,径三丈,光照千里。”《水浒传》第二回:“只见空地上一箇后生脱膊着,刺着一身青龙,银盘也似一箇面皮。”
(2).比喻明月。 唐 卢仝 《月蚀》诗:“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 宋 陆游 《十月十四夜月终夜如昼》诗:“月从海东来,径尺熔银盘。” 明 沈周 《有竹庄赏月》诗:“烂拥银盘草屋东,白头相赏两三翁。”  ——《漢語大詞典》
赛过(賽過)sài guò
(1).超过;胜过。《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自古及今,罕有这婆娘,贞列赛过 孟姜 。”《水浒传》第三九回:“这厮无礼,他却要赛过 黄巢 。” 谢觉哉 《不惑集·干劲》:“社会主义抚养的一代,应该比老一代强,要一代赛过一代。”
(2).如同。 清 李玉 《清忠谱·骂像》:“城墙坚固,赛过石头城、紫金城,万年基业;殿宇巍峩,一似皇极殿、凌霄殿,千丈辉煌。”《海上花列传》第四五回:“坎坎説个闲话消脱,赛过勿曾説,俚赎身勿赎身也勿关我事。”  ——《漢語大詞典》
十年 shí nián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漢語大詞典》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3.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4. 姓。如清代有秋瑾。
  1.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