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岩岩(巖巖)yán yán
亦作“岩岩”。亦作“嵓嵓”。亦作“嵒嵒”。
(1).高大;高耸。《诗·鲁颂·閟宫》:“ 泰山 巖巖, 鲁 邦所詹。” 孔颖达 疏:“言 泰山 之高巖巖然, 鲁 之邦境所至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冠嵒嵒其映盖兮,珮綝纚以煇煌。” 李周翰 注:“嵒嵒,高貌。” 晋 潘岳 《怀旧赋》:“巖巖双表,列列行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叔夜 之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唐 张说 《赠华州刺史杨君碑》:“碑闕嵓嵓,蔽满 华山 之下。” 明 唐寅 《姑苏八咏》之一:“ 天平 之山何其高,巖巖突兀凌青霄。”
(2).威严。 汉 蔡邕 《司空文烈侯杨公碑》:“岩岩大理,惟制民命。”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三:“巖巖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清 许汝霖 《赠汤宗伯潜庵先生》诗:“天子建文华,东宫开讲幄,巖巖师傅席,醇儒孰公若?”
(3).开张貌。《文选·扬雄〈甘泉赋〉》:“金人仡仡其承鐘虡兮,嵌巖巖其龙鳞。” 吕延济 注:“嵌、巖巖,皆鳞甲开张貌。”
(4).形容瘦削柔弱。 唐 薛能 《吴姬》诗之一:“夜锁重门昼亦监,眼波娇利瘦巖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舞的腰肢,瘦嵓嵓的一搦。” 元 张可久 《庆宣和·春晚病起》曲:“病骨岩岩,无斤两腌臢担儿担。” 元 施惠 《幽闺记·偷儿挡路》:“情怀,急煎煎闷似海;形骸,骨巖巖瘦似柴。”《金瓶梅词话》第四回:“瘦体嵓嵓,鬼病懨懨,俺将这旧思情重检点。” ——《漢語大詞典》
(1).高大;高耸。《诗·鲁颂·閟宫》:“ 泰山 巖巖, 鲁 邦所詹。” 孔颖达 疏:“言 泰山 之高巖巖然, 鲁 之邦境所至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冠嵒嵒其映盖兮,珮綝纚以煇煌。” 李周翰 注:“嵒嵒,高貌。” 晋 潘岳 《怀旧赋》:“巖巖双表,列列行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叔夜 之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唐 张说 《赠华州刺史杨君碑》:“碑闕嵓嵓,蔽满 华山 之下。” 明 唐寅 《姑苏八咏》之一:“ 天平 之山何其高,巖巖突兀凌青霄。”
(2).威严。 汉 蔡邕 《司空文烈侯杨公碑》:“岩岩大理,惟制民命。”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三:“巖巖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清 许汝霖 《赠汤宗伯潜庵先生》诗:“天子建文华,东宫开讲幄,巖巖师傅席,醇儒孰公若?”
(3).开张貌。《文选·扬雄〈甘泉赋〉》:“金人仡仡其承鐘虡兮,嵌巖巖其龙鳞。” 吕延济 注:“嵌、巖巖,皆鳞甲开张貌。”
(4).形容瘦削柔弱。 唐 薛能 《吴姬》诗之一:“夜锁重门昼亦监,眼波娇利瘦巖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舞的腰肢,瘦嵓嵓的一搦。” 元 张可久 《庆宣和·春晚病起》曲:“病骨岩岩,无斤两腌臢担儿担。” 元 施惠 《幽闺记·偷儿挡路》:“情怀,急煎煎闷似海;形骸,骨巖巖瘦似柴。”《金瓶梅词话》第四回:“瘦体嵓嵓,鬼病懨懨,俺将这旧思情重检点。” ——《漢語大詞典》
萧 ( 蕭 ) xiāo
萧 [ xiāo ]
- 即“艾蒿”。
-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然。~瑟。~索。~飒。~森。~骚。~疏。~条。
- 〔~~〕a.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兮易水寒”;b.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
- 〔~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
- 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太傅 tài fù
官名。(1)三公之一。 周 代始置,辅弼天子治理天下。《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秦 废。 汉 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以他官兼领。 明 清 则为赠官、加衔之用,并无实职。参阅《历代职官表》卷六七。(2)辅导太子的官, 西汉 时称为太子太傅。 ——《漢語大詞典》
謇謇 jiǎn jiǎn
(1).忠贞;正直。《楚辞·离骚》:“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王逸 注:“謇謇,忠贞貌也。”《旧唐书·儒学传下·郭山恽》:“遂能志在匡时,潜申规讽,謇謇之诚弥切,諤諤之操逾明。” 刘师培 《文说》:“‘謇謇’表忠藎之忱,‘翼翼’示雍和之度。”
(2).直言貌。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龚遂 亦数直諫,陈祸福,号泣謇謇无已。” 唐 张说 《祭崔侍郎文》:“謇謇公庭,申申私宴。” 清 龚自珍 《哭郑八丈》诗:“乡音譁謇謇,破帽惻吾吾。”
(3).正直之言。《后汉书·鲁丕传》:“陛下既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无令芻蕘以言得罪。” ——《漢語大詞典》
(2).直言貌。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龚遂 亦数直諫,陈祸福,号泣謇謇无已。” 唐 张说 《祭崔侍郎文》:“謇謇公庭,申申私宴。” 清 龚自珍 《哭郑八丈》诗:“乡音譁謇謇,破帽惻吾吾。”
(3).正直之言。《后汉书·鲁丕传》:“陛下既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无令芻蕘以言得罪。” ——《漢語大詞典》
郑 ( 鄭 ) zhèng
郑 [ zhèng ]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 姓。
尚书(尚書)shàng shū
官名。始置于 战国 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 秦 为少府属官, 汉武帝 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逐渐重要。 汉成帝 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办事。 东汉 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 魏 晋 以后,尚书事务益繁。 隋 代始分六部, 唐 代更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从 隋 唐 开始,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尚书省即其中之一,职权益重。 宋 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 元 代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 明 初犹沿此制,其后废去中书省,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 清 代相沿不改。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