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诗书(詩書)shī shū
(1).《诗经》和《尚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
(2).泛指书籍。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 潘华 自恃家富,不习诗书,不务生理,专一闝赌为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 松赞干布 爱好 汉 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 长安 ,入太学学习诗书。”
(3).诗作和书法。《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 诗书皆兼独絶,每文竟,手自写之, 文帝 称为二宝。”
(4).诗作和书信。 唐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劳将诗书投赠我,如此小惠何足论?” ——《漢語大詞典》
(2).泛指书籍。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 潘华 自恃家富,不习诗书,不务生理,专一闝赌为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 松赞干布 爱好 汉 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 长安 ,入太学学习诗书。”
(3).诗作和书法。《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 诗书皆兼独絶,每文竟,手自写之, 文帝 称为二宝。”
(4).诗作和书信。 唐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劳将诗书投赠我,如此小惠何足论?” ——《漢語大詞典》
泽远(泽远)
宋书沈攸之传升明肇历恩深泽远申其父子之情矜其骨肉之恩驰遣元琰衔使西归并加崇授宠贵重叠元琰达西便应反命攸之得此集聚蒙谁之恩不荷盛德反生雠衅 ——《骈字类编》
承 chéng《國語辭典》
承 [ chéng ]
動- 奉。《左傳·成公十六年》:「承寡君之命以請。」
- 蒙受、接受。如:「承蒙」、「承贈」。《左傳·僖公十五年》:「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 擔當、負責。如:「承擔」、「這件事情由你來承辦。」
- 繼續、繼承。《詩經·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 姓。如漢代有承宮。
先世 xiān shì
前代;祖先。 汉 王充 《论衡·感类》:“阴阳不和,灾变发起,或时先世遗咎,或时气自然。”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席帽行 范氏 ,自先世贫而未仕。” 清 杜浚 《悲哉行赠余子生生》:“悲哉 余生 !不悲其身之无家,而悲其先世之无坟。” ——《漢語大詞典》
科第 kē dì
(1).等级;次第。 汉 陆贾 《新语·本行》:“案纪图録以知性命,表定‘六艺’……科第相序。”
(2).考核官员,评定科别与等第。《汉书·元帝纪》:“﹝ 永光 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以此科第郎、从官。” 颜师古 注:“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
(3).指科举考试。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连年收科第,若摘頷底髭。” 宋 叶适 《安人张氏墓志铭》:“嗟夫!夫人之教博士,岂科第而已,盖又有名节之训焉。”《老残游记》第三回:“先生本是科第世家,为甚不在功名上讲求,却操此冷业?”
(4).科考及第。 唐 罗隐 《裴庶子除太仆卿因贺》诗:“秩随科第临时贵,官逐簪裾到处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以讲经求科第,支离敷衍,其词愈美,而经愈荒。”
(5).谓参加科考。《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 浙江 温州府 曾有一个廩膳秀才,姓 韩 名 赞卿 ,屡次科第,不得中式。”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同年乃九州四海之人,偶同科第,或登科然后相识,情於何有?”
(6).科第出身。《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上欲相枢密使 魏仁浦 ,议者以 仁浦 不由科第,不可为相,上曰:‘自古用文武才略者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宋时见任官得应举》:“虽中选,止令迁官,而不赐科第。” ——《漢語大詞典》
(2).考核官员,评定科别与等第。《汉书·元帝纪》:“﹝ 永光 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以此科第郎、从官。” 颜师古 注:“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
(3).指科举考试。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连年收科第,若摘頷底髭。” 宋 叶适 《安人张氏墓志铭》:“嗟夫!夫人之教博士,岂科第而已,盖又有名节之训焉。”《老残游记》第三回:“先生本是科第世家,为甚不在功名上讲求,却操此冷业?”
(4).科考及第。 唐 罗隐 《裴庶子除太仆卿因贺》诗:“秩随科第临时贵,官逐簪裾到处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以讲经求科第,支离敷衍,其词愈美,而经愈荒。”
(5).谓参加科考。《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 浙江 温州府 曾有一个廩膳秀才,姓 韩 名 赞卿 ,屡次科第,不得中式。”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同年乃九州四海之人,偶同科第,或登科然后相识,情於何有?”
(6).科第出身。《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上欲相枢密使 魏仁浦 ,议者以 仁浦 不由科第,不可为相,上曰:‘自古用文武才略者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宋时见任官得应举》:“虽中选,止令迁官,而不赐科第。” ——《漢語大詞典》
才 cái《國語辭典》
才 [ cái ]
名- 天赋的能力、禀性。《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 力量、智慧。《诗经·鲁颂·駉》:「思无期,思马斯才。」汉·王充《论衡·实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通「材」。
- 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干才」。《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
- 讽称某类的人。如:「蠢才」、「奴才」。
- 姓。如明代有才宽。
- 方、始。如:「刚才」、「方才」、「戏才开锣」、「呆了半晌,我才会意过来。」《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
- 仅。如:「他今年才五岁。」、「我身上才带五块钱。」
- 表示强调的语气。如:「我才不干呢!」、「他哪有累?我才累呢!」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形-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 优良。如:「高材生」。
- 价格贵的。如:「高价」。
- 年纪老的。如:「高龄」。
-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 姓。如唐代有高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萃 cuì《國語辭典》
萃 [ cuì ]
形- 草丛生茂盛的样子。《集韵·去声·泰韵》:「萃,艸盛貌。」
- 劳苦、憔悴。《荀子·富国》:「劳苦顿萃而愈无功。」汉·王充《论衡·异虚》:「睹秋之零实,知冬之枯萃。」通「顇」。
- 栖息、停止。《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梅,有鸮萃止。」
- 聚集。如:「人文荟萃」。《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师方壮,若萃于我,我师必尽,不如收而去之。」《楚辞·屈原·天问》:「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 同类、群类。如:「出类拔萃」。《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擢自群萃,累蒙荣进。」
一家 yī jiā
(1).一个家族;一户人家。常用以谓无分彼此,如家人之相亲。《管子·霸言》:“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理也。”《淮南子·说林训》:“一家失熛,百家皆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一家和睦,吉事有祥。” 陈毅 《乘车过雪峰》诗:“明日 拉萨 会亲友, 汉 藏 一家叙别情。”
(2).指一人。《礼记·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郑玄 注:“一家、一人,谓人君也。” 汉 班固 《白虎通·正论》:“明天下非一家之有,谨敬谦让之至也。”《宋史·道学传·程颢》:“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有五个防土库的,在那里喫酒赌钱,一家当一更。”
(3).一家学说;一个流派。《荀子·解蔽》:“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於成积也。”《晋书·荀崧传》:“ 向 歆 ,汉之硕儒,犹父子各执一家,莫肯相从。”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何尝不徵求异説,採摭羣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 宋 苏轼 《庄子祠堂记》:“其论天下道术,自 墨翟 、 禽滑釐 、 彭蒙 、 慎到 、 田駢 、 关尹 、 老聃 之徒,以至於其身,皆以为一家。”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 苏 张 纵横之辨、 髠奭 稷下 之谈,其论无当於宏旨,其义不主於一家。”参见“ 一家言 ”、“ 一家书 ”。
(4).古时生产活动的一个单位。三夫为一家。《管子·乘马》:“邑成而制事:四聚为一离,五离为一制,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
(5).表数量。常用于工商企业等。如:一家百货商店;一家纺织厂。 ——《漢語大詞典》
(2).指一人。《礼记·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郑玄 注:“一家、一人,谓人君也。” 汉 班固 《白虎通·正论》:“明天下非一家之有,谨敬谦让之至也。”《宋史·道学传·程颢》:“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有五个防土库的,在那里喫酒赌钱,一家当一更。”
(3).一家学说;一个流派。《荀子·解蔽》:“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於成积也。”《晋书·荀崧传》:“ 向 歆 ,汉之硕儒,犹父子各执一家,莫肯相从。”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何尝不徵求异説,採摭羣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 宋 苏轼 《庄子祠堂记》:“其论天下道术,自 墨翟 、 禽滑釐 、 彭蒙 、 慎到 、 田駢 、 关尹 、 老聃 之徒,以至於其身,皆以为一家。”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 苏 张 纵横之辨、 髠奭 稷下 之谈,其论无当於宏旨,其义不主於一家。”参见“ 一家言 ”、“ 一家书 ”。
(4).古时生产活动的一个单位。三夫为一家。《管子·乘马》:“邑成而制事:四聚为一离,五离为一制,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
(5).表数量。常用于工商企业等。如:一家百货商店;一家纺织厂。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