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琵琶弹木鱼,锦瑟传香蚁。

邝露明代〕《婆侯戏韵效宫体寄侍御梁仲玉

东粤古扬州,新年竞冶游。月规麋作镜,人叠綵为楼。

百花装宝树,万舞杂名讴。逐电骄花马,垂星服幰牛。

穗石神羊观,坡山古渡头。结友皆无忌,邀欢尽莫愁。

倾国复倾城,千金一笑轻。逢场先作戏,遇酒辄忘酲。

翠袖衔恩割,鱼肠任侠行。面粉分何晏,眉山蹙长卿。

书裙邀大令,捉麈倩宁馨。鲛镫连海市,鳖岳擎天起。

熏愁苏合香,洒醉蔷蘼水。琵琶弹木鱼,锦瑟传香蚁。

鬼面饰丹铅,仙袂飘纨绮。三条鞚似云,九陌平如纸。

宵分兴转酣,车马更骖驔。跳丸挥玉剑,走索上烟岚。

降龙还伏虎,狰狞百兽舞。巴蛇蜕象骼,神鲲振鹏羽。

天门斩鬼伯,地狱降魔主。幻人出化城,天梯灭金炬。

玉兔媵灵娥,游鹿胎仙女。歘讶泰山倾,流观沧海竖。

鸟兽亡其曹,鱼龙相嘘乳。官山神珥蛇,府水王驱雨。

争看火树回,莫惜玉山颓。尧蓂初满荚,舜琯乍飞灰。

风吹长乐漏,花落寿阳梅。北斗低秦岭,东星上汉台。

王孙游未返,公子讵归来。并辔元宵马,同心长命杯。

民谣歌乐只,圣寿赞康哉。独有供驴令,难容司马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琵琶木鱼锦瑟传香

琵琶 pí pá
(1).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 波斯 、 阿拉伯 等地, 汉 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一说,我国 秦 末,百姓苦 长城 之役,弦鼗而鼓之,琵琶即始于此。(见 晋 傅玄 《〈琵琶赋〉序》。) 南北朝 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 唐 宋 以来经不断改进,柱位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现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独奏乐器。
(2).指弹奏琵琶的指法。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王蝺 ﹞又见 康崑崙 弹琵琶云:‘琵声多,琶声少,亦未可弹五十四丝大弦也。’自下而上谓之琵,自上而下谓之琶。”《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怎的推手向外为琵,合手向内为琶,怎的为挑,为弄,为勾,为拨:--指使的他按谱徵歌都学得心手相应。”
(3).鱼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於是乎长鲸吞航,修鯢吐浪,跃龙腾蛇,鮫鯔琵琶。” 刘逵 注:“琵琶鱼,无鳞,其形似琵琶,东海有之。”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海鱼千岁为剑鱼,一名琵琶,形似琵琶而善鸣,因以名焉。”  ——《漢語大詞典》
弹 ( 彈 ) dàn/tán
弹 [ dàn ]
  1.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丸。子~。~雨。枪~。氢~。导~。手榴~。原子~。
  2.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右摄丸”。
弹 [ tán ]
  1. 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射。~跳。~拨。~指。~琴。~奏。~冠相庆(喻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
  2. 检举违法失职的官吏:~劾。~纠。讥~。
木鱼(木魚)mù yú
(1).佛教法器。相传佛家谓鱼昼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鱼形,用以警戒僧众应昼夜忘寐而思道。有两种:一为圆状鱼形,诵经礼佛时扣之以调音节;一为挺直鱼形,粥饭或集会众僧时用之,俗称梆。 唐 司空图 《上陌梯寺怀旧僧》诗之一:“松日明金像,山风响木鱼。”《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身披直裰掛葫芦,手中拿个大木鱼,白日沿门化饭吃,黄昏寺里称念佛祖念南无。”《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便道:……若怕五更睡着了,不知省觉,却那里寻得一个报晓的头陀,买他来后门头大敲木鱼,高声叫佛,便好出去。”《红楼梦》第二五回:“忽听见空中隐隐有木鱼声。” 张天翼 《儿女们》:“他瞟了那边一眼,瞥见五姨太太敲着木鱼念经。”
(2).指木鱼声。 宋 苏轼 《宿海会寺》诗:“木鱼呼粥亮且清,不闻人声闻履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一日,有游僧乞食於塾外,木鱼琅琅,自辰逮午不肯息。”《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举目梵宫僧寮,抬头苍松翠柏,满耳木鱼清磬,使人顿生脱俗之思。”参阅《百丈清规·法器·木鱼》
(3).棕笋的别名。因其形如鱼,故称。 宋 苏轼 《棕笋》诗:“赠君木鱼三百尾,中有鹅黄子鱼子。” 宋 陆游 《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诗:“龙鹤作羹香出釜,木鱼瀹菹子盈腹。”
(4).木刻鱼形。旧时悬于库房前以示有馀。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内府供用库﹞有油蜡等库,厅前悬一木鱼,长可三尺许,以示有餘粮之意。”
(5).打击乐器。木制。通常为圆形( 广东 音乐所用为长方形)。用小木槌敲击。民族乐队中,有按五声、七声或十二律排列成组者。  ——《漢語大詞典》
锦瑟(錦瑟)jǐn sè
漆有织锦纹的瑟。 唐 杜甫 《曲江对雨》诗:“何时詔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 仇兆鳌 注引《周礼乐器图》:“饰以寳玉者曰寳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逾墙得喜》:“朱楼里会娇娘,似春风燕子逢 刘盼 ,蹔醉佳人锦瑟旁。” 清 龚自珍 《浪淘沙·有寄》词:“我自低迷思锦瑟,谁怨琵琶?”  ——《漢語大詞典》
传香(傳香)chuán xiāng
(1).佛教语。传戒。 南朝 梁 庾肩吾 《和太子重云殿受戒》诗:“传香引上德,列伎进名臣。” 唐 马戴 《送宗密上人》诗:“一自传香后,名山愿卜邻。”
(2).佛教语。行香。谓行法事时持香绕行道场。 唐 广宣 《禁中法会应制》诗:“侍读霑恩早,传香驻日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贤愚经》云:‘为蛇施金设斋,令人行香僧手中。’《普达王经》云:‘佛昔为大姓家子,为父供养三宝,父命子传香。’此云‘行香僧手中’与‘传香’,今世国忌日尚行此意。”  ——《漢語大詞典》
蚁 ( 蟻 ) yǐ
蚁 [ yǐ ]
     ◎ 〔蚂~〕昆虫的一科,种类很多,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多在地下做窝,群居生活。简称“蚁”:~封(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聚。~命(喻微贱的生命)。~民(旧时人民对官府的自称,多用于诉状呈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