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悬崖叠巘笙箫沸。

陈维崧清代〕《贺新郎 丙辰中秋看月虎邱同云臣雪持赋

风月佳无比。看石上、冰轮潋滟,长空新洗。金虎寒芒犹未散,耿耿吴宫剑气。

越显得、翠奁如水。赊取元宵今夜做,飐春灯、嵌遍秋山里。

十万盏,夜珠缀。

悬崖叠巘笙箫沸。曲才终、山腰楼阁,娇歌又起。簇坐广场纷笑语,何处香飘桂子。

问此乐、浮生能几。似欲天明天转碧,透星星、宿火吴姬肆。

凉兔魄,忍西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悬崖叠巘笙箫

悬崖(懸崖)xuán yá
亦作“ 悬厓 ”。
(1).高耸陡峭的山崖。 南朝 宋 鲍照 《岐阳守风》诗:“广岸屯宿阴,悬厓栖归月。” 宋 辛弃疾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词:“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鎔金。”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从 天门 小径附壁走木栈,为 贺老 避静处,悬厓奇险。” 毛泽东 《卜算子·咏梅》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2).用以比喻险境。 巴金 《关于〈家〉(十版代序)》:“他当时自然不会看见自己怎样一步一步地走近悬崖的边沿。”  ——《漢語大詞典》
叠巘(疊巘)dié yǎn
重迭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晚出西射堂》诗:“连障叠巘崿,青翠杳深沉。” 唐 骆宾王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诗:“攒峯衔宿雾,叠巘架寒烟。” 宋 范成大 《题画卷》诗之一:“君看叠巘云容变,又有中宵雨意生。”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冈东录》:“伏流既洄,万石乃出。崖洞盘鬱,散作叠巘。”  ——《漢語大詞典》
笙箫(笙簫)shēng xiāo
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唐 曹唐 《小游仙诗》:“忽闻下界笙簫曲,斜倚红鸞笑不休。” 宋 张子野 《清平乐》词:“曲池斜度鸞桥,西园一片笙簫。”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砥志》:“那知我粉冷絮尘,脂冻桃花,不理旧时笙簫。”  ——《漢語大詞典》
沸 fèi《國語辭典》

沸 [ fèi ]

  1. 液体受热而产生气泡、上下翻滚。如:「滚沸」、「沸腾」。《诗经·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2. 水沫激荡。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一:「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3. 动荡。唐·韩愈〈石鼓歌〉:「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干戈。」
  4. 喧闹。宋·陆游〈丁酉上元〉诗:「鼓吹连天沸五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1. 热度极高或向上涌动的。如:「沸汤」、「沸泉」、「沸水」。
  2. 嘈杂的。宋·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严凝天地闭〉词:「增豪气,直教耳热笙歌沸。」
  1. 滚烫的液体。《荀子·议兵》:「以卵击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

沸 [ fú ]

  1. 参见「[[沸沸]]」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