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恨无春色浮山之杰句,空有帝乡愁绪之孤忠。

程公许宋代〕《东川节度歌

东川节度兵马雄,我尝闻之浣溪翁。五百年间人事纷变灭,惟有青山衮衮今古同。

春官侍郎李太史,沃丝昔日来观风。八年俛仰一炊黍,蔚蓝台上烟雨愁溟濛。

棠郊蔽芾公所憩,还有竹骑驰儿童。是时北尘转骚屑,绿林之寇纷内讧。

洛波殷雷跃双龙,遂也长公潼少公。少公赴镇先十日,千夫煌煌飞旆红。

金城一面森戌削,贼戈自此不复锋。三灾之劫偶参会,天岂薄于遂而私于潼。

屹然洚波之砥柱,艰哉安宅之集鸿。险夷一节贯金石,玉山对峙双玲珑。

春风送客来,束书一短篷。恨无春色浮山之杰句,空有帝乡愁绪之孤忠。

举头山城新百雉,缭绕下与州城通。高如石首矗万仞,坚并铁瓮盘层穹。

楼棚丹霞未为丽,形势墨守何可攻。向来牛头著亭处,晴烟万井历历明双瞳。

彻桑未雨宁过计,路旁筑屋难为功。侍郎忧国秉卓识,始谋肯使轻伤农。

登登之筑纷百堵,一朝巀嶪如金墉。初疑化城为佛幻,又恐鬼役非人工。

浣溪曩赋冬狩行,恨不回辔擒四戎。向令眼前见此事,奇伟大篇当复加舂容。

腐儒自嗟才力窘,安得唤起诗老为我细琢砻。紫皇坐朝甘泉宫,四明不隔天九重。

慨怀豹尾旧持橐,长安日远身孤蓬。起家小屈东川牧,骥足折旋萦蚁封。

三年厌听鞞鼓噪,甲兵何时一洗空。事不为难亦非易,所病滔滔皆发蒙。

明堂只须一柱力,杗桷渠可令乏供。更须度外广物色,纳纳万顷云梦胸。

我歌东川节度兵马雄,歌声激烈轰丰隆。先一州兮后天下,风云呼吸龙虎从。

画图麒麟铭鼎钟,牛头之城万古长穹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春色浮山杰句空有帝乡愁绪孤忠

恨 hèn《國語辭典》

恨 [ hèn ]

  1. 遗憾、悔恨的事。如:「记恨」、「饮恨而终」。《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 怨、仇视。如:「怨恨」、「憎恨」。《荀子·尧问》:「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唐·李白〈怨情〉诗:「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春色 chūn sè
(1).春天的景色。 南朝 齐 谢朓 《和徐都曹》:“ 宛 洛 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宋 叶绍翁 《游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老舍 《二马》第五段四:“春色越重,他心里身上越难过。”
(2).喻娇艳的容颜。 宋 柳永 《梁州令》词:“一生惆悵情多少,月不长圆,春色易为老。” 明 杨珽 《龙膏记·开阁》:“小女以蒲柳弱质,几萎秋霜,得赐龙凤仙膏,再生春色。”
(3).喻喜色。 宋 陶谷 《清异录·齿牙春色》:“ 娄师德 位贵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谓 师德 为齿牙春色。”《西游记》第十二回:“ 萧瑀 闻言,倍添春色,知他是个好人。”
(4).指脸上的红晕。《水浒传》第七二回:“ 宋江 与 柴进 四人,微饮三杯,少添春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看他粉面发红,像是腼腆;赏他一柄桃花宫扇,遮掩春色。”《红楼梦》第三九回:“姑娘今日脸上有些春色,眼圈儿都红了。”  ——《漢語大詞典》
浮山 fú shān
(1).山名。即 包山 、 狮子山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西南。本屹立 钱塘江 心, 宋 元 以来随着泥沙沉积,遂与北岸大陆连接。《宋史·苏轼传》:“ 浮山 峙于江中,与 渔浦 诸山犬牙相错。”
(2).山名。即今 广东省 饶平县 西北 浮山 。 南宋 末与 元 兵交战于此。
(3).山名。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南。《山海经·西山经》:“又西百二十里曰 浮山 ,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 郝懿行 笺疏:“《水经·渭水注》有 胏浮山 与 丽山 连麓而在南。盖此是也。”
(4).指海市蜃楼。 清 黄宗羲 《海市赋》:“南海谓之浮山,东海谓之海市,是乃方言之託也。”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杰句(傑句)jié jù
犹佳句。 宋 苏轼 《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 金 曹之谦 《读〈唐诗鼓吹〉》诗:“杰句雄篇萃若林,细看一一尽精深。”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二》:“观今所选杰句如此,谓之不能作诗可乎?”  ——《漢語大詞典》
空有 kōng yǒu
(1).佛教语。空,指法性;有,指幻相。谓相反相成的真俗两谛。《佛地经论》卷四:“菩萨藏,千载已前,清净一味,无有乖諍;千载已后,乃兴空有二种异论。”《后汉书·西域传论》:“详其清心释累之训,空有兼遣之宗,道书之流也。” 李贤 注:“不执著为空,执著为有;兼遣谓不空不有,虚实两忘也。”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二諦现空有之津,二智包权实之底。”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普愿众生同我愿,能於空有善思惟。”
(2).徒有;只有。 后蜀 欧阳炯 《江城子》词:“空有 姑苏臺 上月,如 西子 镜,照江城。”  ——《漢語大詞典》
帝乡(帝鄉)dì xiāng
(1).天宫;仙乡。《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文选·鲍照〈舞鹤赋〉》:“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 刘良 注:“帝乡,天帝之乡也。” 宋 王安石 《和韩子华斋居晚兴》诗:“追攀坐嘆风尘隔,空听钧天梦帝乡。” 郁达夫 《金丝雀》诗之二:“早知骨里藏红豆,悔驾天风出帝乡。”
(2).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 唐 杜甫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衣冠是日朝天子,草奏何时入帝乡。” 清 顾炎武 《京阙篇》:“帝乡秋惝怳,天闕岁峥嶸。” 郑泽 《有寄》诗:“昨夜春风归帝乡,杏花依约出东墙。”
(3).帝王的故乡。《后汉书·刘隆传》:“ 河南 帝城,多近臣; 南阳 帝乡,多近亲。”《陈书·吴明彻传》:“世祖谓 明彻 曰:‘ 吴兴 虽郡,帝乡之重,故以相授,君其勉之!’”  ——《漢語大詞典》
愁绪(愁緒)chóu xù
忧愁的心绪。 南朝 梁简文帝 《阻归赋》:“云向山而欲敛,雁疲飞而不息;何愁绪之交加,岂树萱与折麻。” 唐 杜甫 《泛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诗:“帝乡愁绪外,春色泪痕边。”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敛双眉不堪妆画,有甚事愁绪交加。”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辨不出是喜,是悲,是苦,是乐!一霎时的热情的倾吐,千万种愁绪的奔泄!”  ——《漢語大詞典》
孤忠 gū zhōng
(1).忠贞自持,不求人体察的节操。 宋 曾巩 《韩魏公挽歌词》:“覆冒荒遐知大度,委蛇艰急见孤忠。”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忠良会边》:“只恐孤忠有功难建,须期个地转天旋,要使离人再得圆。” 清 宋儒醇 《南渡》诗:“独有 史督辅 ,尽瘁继以死。一片孤忠心,众口交肆毁。”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独力难将 汉 鼎扶,孤忠欲向 湘 纍弔。”
(2).指忠贞自持的人。 清 蒋士铨 《冬青树·自序》:“窃观往代孤忠,当国步已移,尚间关忍死於万无可为之时,志存恢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