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檐问俗历三州,和平敛退锋芒锐。
吾宗谱牒祖通义,蝉联到公十五世。五派之分同一源,如木有本瓜有蒂。
公家门户最赫奕,簪绂相承真鲜俪。堂堂铁面渠州牧,能以方寸永来裔。
用之不尽地自宽,信有诗书为可继。龙驹堕地汗流赭,修途万里自迢递。
箭锋巧中由基的,桂香悭与春官第。谁知风雨短檠灯,惯作儒生穷活计。
彤檐问俗历三州,和平敛退锋芒锐。羹藜任笑庖烟冷,嚼蜡倦亲歌舌脆。
似闻皇华催遣送,斗城未必能留滞。广平传绪五百年,凛凛千钧若旒缀。
藉公一力为挽回,澡刷家声旧芳桂。平生况耐反覆看,穮蓘悬知多敛穧。
鼎来富贵正黑头,粲粲芝兰满庭砌。周盟有幸联肺腑,鲁泮居然觉疣赘。
所愿宗风振寂寥,敢将末路窃声势。雾雨濛濛梅子黄,廉泉堂上薰风细。
千金称寿意何如,自倚情亲为新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彤 tóng《國語辭典》
彤 [ tóng ]
动- 用红色颜料涂饰器物。《说文解字·彡部》:「彤,丹饰也。」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唯瑚琏觞豆,而后雕文彤漆。」
- 赤红色的。《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词:「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 姓。如周代有彤伯。
檐 yán《國語辭典》
檐 [ yán ]
- 同「簷 」。
问俗(問俗)wèn sú
访问风俗。《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郑玄 注:“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及此扶行而问俗,几成尸素以具官。”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诗:“畴昔五马来 江 东,停麾问俗何雍雍。” ——《漢語大詞典》
历 ( 曆 歷 ) lì
历 [ lì ]
- 经过:经~。来~。阅~。~尽甘苦。
- 经过了的:~程。~代。~史。~来。
- 遍、完全:~览。~数(shǔ)。
- 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法。
三州
唐 白居易 池上闲吟二首 其一 四皓再除犹且健,三州罢守未全贫。
宋 苏轼 次韵徐仲车 八年看我走三州,月自当空水自流。
元 朱德润 题陈直卿一碧万顷 水光浮四际,云气接三州。
元 柳贯 游五泄山四首 其四 五湫地压三州胜,八十僧从七客游。 ——《骈字类编》
宋 苏轼 次韵徐仲车 八年看我走三州,月自当空水自流。
元 朱德润 题陈直卿一碧万顷 水光浮四际,云气接三州。
元 柳贯 游五泄山四首 其四 五湫地压三州胜,八十僧从七客游。 ——《骈字类编》
和平(龢平)hé píng
(1).政局安定,没有战乱。《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汉书·王商传》:“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七:“ 中国 人是喜欢和平的。”
(2).温和;和顺。《荀子·君道》:“血气和平,志意广大。”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其为人温良诚信……和平而有立。” 宋 曾巩 《洪渥传》:“为人和平,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 沙汀 《还乡记》七:“﹝ 冯大生 ﹞外表和平老实,一惹毛了,气性可并不小。”
(3).和谐;和睦。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小畜》:“阴阳顺叙,以成和平。”《魏书·高宗纪》:“上下和平,民无怨谤。” 清 吴伟业 《赠文园公》诗:“君臣朋友尽和平,四海熙熙致清晏。”
(4).谓乐声平和,和顺。《国语·周语下》:“夫有和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老残游记》第十回:“凡箜篌所奏,无和平之音。”
(5).平静安定。 郁达夫 《迷羊》:“我的稍稍恢复了一点和平的心里,这时候又起起波浪来了。” 巴金 《春》八:“ 海臣 正和平地酣睡着。”
谓乐声平和,和顺。《国语·周语下》:“夫有龢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 ——《漢語大詞典》
(2).温和;和顺。《荀子·君道》:“血气和平,志意广大。”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其为人温良诚信……和平而有立。” 宋 曾巩 《洪渥传》:“为人和平,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 沙汀 《还乡记》七:“﹝ 冯大生 ﹞外表和平老实,一惹毛了,气性可并不小。”
(3).和谐;和睦。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小畜》:“阴阳顺叙,以成和平。”《魏书·高宗纪》:“上下和平,民无怨谤。” 清 吴伟业 《赠文园公》诗:“君臣朋友尽和平,四海熙熙致清晏。”
(4).谓乐声平和,和顺。《国语·周语下》:“夫有和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老残游记》第十回:“凡箜篌所奏,无和平之音。”
(5).平静安定。 郁达夫 《迷羊》:“我的稍稍恢复了一点和平的心里,这时候又起起波浪来了。” 巴金 《春》八:“ 海臣 正和平地酣睡着。”
谓乐声平和,和顺。《国语·周语下》:“夫有龢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 ——《漢語大詞典》
敛退(斂退)liǎn tuì
收敛退让;隐退。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敛退就新懦,趋营悼前猛。” 宋 苏辙 《题张安道乐全堂》诗:“晚岁事蒙养,敛退就此堂。” 明 李东阳 《和沉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买田种桑稻,躬耕课奴僮,缅思 太行 愿,敛退真吾宗。” ——《漢語大詞典》
锋芒(鋒芒)fēng máng
亦作“ 锋鋩 ”。亦作“鏠芒”。
(1).刀剑等锐器的刃口和尖端。《太平御览》卷七六七引 汉 蔡邕 《观学》:“木以绳直,金以淬刚;必须砥礪,就其锋鋩。”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五拍》:“不知愁怨情若何,似有锋鋩扰方寸。” 宋 苏轼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将军恩重此身轻,笑履锋鋩如一插。” 闻一多 《红烛·剑匣》:“不过果然我要自杀,定不用这宝剑底锋芒。”
(2).借指事物的尖端或突起部分。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七:“以狐狸毛为心,兔毛为副,心柱遒劲,锋鋩调利,故难乏而易使。” 宋 杨万里 《食莲子》诗:“戢戢蜂儿出露房,未生翅股及锋芒。”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持雅堂诗集》:“《题友人瘦马图》一篇最佳……铁网珊瑚迸光怪,龙鳞蘁立森锋鋩。”
(3).指书画的笔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汉 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復锋鋩。” 宋 姜夔 《续书谱·用笔》:“不欲多露锋芒则不持重,不欲浮藏圭角则体不精神。”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大观太清楼帖》:“吾家收 宣 政 间所拓前十卷,字画有锋芒,且无损缺。”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又谓改良汉字惟取点、画、直竖、右戾四者,以为交叉,钩乚,左戾诸形一切废弃,其存者復为钝势,不见鏠芒,此又无所取义,率情高下,与儿童语无异。”
(4).比喻锐利的气势。《汉书·王莽传上》:“众将未及齐其锋芒,臣 崇 未及尽其愚虑,而事已决矣。”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伏愿去萋菲之牙角,顿姦险之锋鋩。” 清 昭梿 《啸亭续录·舒文襄公末节》:“及居首揆,锋芒日歛,殊蹈模稜之习。” 胡厥文 《悼念周恩来总理》诗之二:“百战锋芒在,何仍折栋梁。”
(5).指气势锐利。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四:“这个先生在学校里是背榜的脚色,但在‘三民主义’下却成为一个很锋芒的健将了。” 丁玲 《韦护》第二章:“无论她怎样锋芒,也及不到她朋友的这方面的天才。”
(6).比喻细微。 汉 王充 《论衡·超奇》:“锋芒毛髮之事,莫不纪载,与 太史公 表,纪相似类也。”
(7).比喻言词的尖利。 瞿秋白 《文艺论辑·〈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但是他的神圣的憎恶和讽刺的锋芒,都集中在军阀官僚和他们的叭儿狗。” 丁玲 《阿毛姑娘》二:“她自己毫不思量的把话乱投过去, 小二 自然正如她所愿的感出那话的锋芒了。” ——《漢語大詞典》
(1).刀剑等锐器的刃口和尖端。《太平御览》卷七六七引 汉 蔡邕 《观学》:“木以绳直,金以淬刚;必须砥礪,就其锋鋩。”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五拍》:“不知愁怨情若何,似有锋鋩扰方寸。” 宋 苏轼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将军恩重此身轻,笑履锋鋩如一插。” 闻一多 《红烛·剑匣》:“不过果然我要自杀,定不用这宝剑底锋芒。”
(2).借指事物的尖端或突起部分。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七:“以狐狸毛为心,兔毛为副,心柱遒劲,锋鋩调利,故难乏而易使。” 宋 杨万里 《食莲子》诗:“戢戢蜂儿出露房,未生翅股及锋芒。”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持雅堂诗集》:“《题友人瘦马图》一篇最佳……铁网珊瑚迸光怪,龙鳞蘁立森锋鋩。”
(3).指书画的笔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汉 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復锋鋩。” 宋 姜夔 《续书谱·用笔》:“不欲多露锋芒则不持重,不欲浮藏圭角则体不精神。”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大观太清楼帖》:“吾家收 宣 政 间所拓前十卷,字画有锋芒,且无损缺。”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又谓改良汉字惟取点、画、直竖、右戾四者,以为交叉,钩乚,左戾诸形一切废弃,其存者復为钝势,不见鏠芒,此又无所取义,率情高下,与儿童语无异。”
(4).比喻锐利的气势。《汉书·王莽传上》:“众将未及齐其锋芒,臣 崇 未及尽其愚虑,而事已决矣。”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伏愿去萋菲之牙角,顿姦险之锋鋩。” 清 昭梿 《啸亭续录·舒文襄公末节》:“及居首揆,锋芒日歛,殊蹈模稜之习。” 胡厥文 《悼念周恩来总理》诗之二:“百战锋芒在,何仍折栋梁。”
(5).指气势锐利。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四:“这个先生在学校里是背榜的脚色,但在‘三民主义’下却成为一个很锋芒的健将了。” 丁玲 《韦护》第二章:“无论她怎样锋芒,也及不到她朋友的这方面的天才。”
(6).比喻细微。 汉 王充 《论衡·超奇》:“锋芒毛髮之事,莫不纪载,与 太史公 表,纪相似类也。”
(7).比喻言词的尖利。 瞿秋白 《文艺论辑·〈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但是他的神圣的憎恶和讽刺的锋芒,都集中在军阀官僚和他们的叭儿狗。” 丁玲 《阿毛姑娘》二:“她自己毫不思量的把话乱投过去, 小二 自然正如她所愿的感出那话的锋芒了。” ——《漢語大詞典》
锐 ( 銳 鋭 ) ruì
锐 [ ruì ]
- 锋利,尖,与“钝”相对:~利。~不可当。
- 感觉灵敏:敏~。
- 勇往直前的气势:~意进取。养精蓄~。
- 精良:精~。
- 骤,急剧:~减,~增。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