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世无学人,人心遂荡决。
厌世非人情,衰年望子侄。送尔万里行,百感集呜咽。
自吾成竟时,艰难生计拙。人视官为家,学与世同辙。
兀散聊自娱,游心慕庄列。牵萝补屋难,坐视藩篱撤。
尔往晰新理,淑身即救国。并世无学人,人心遂荡决。
常懔风俗忧,勿与性情格。尔父病且衰,我死更旦夕。
国危家偶存,所悲在来日。来日吾安知,极目海涛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并世(並世,竝世)bìng shì
同时代。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吾於并世贤豪多友之。” 清 邹容 《狱中答西狩》诗:“并世无知己,吾生苦不文。”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 袁世凯 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
並世:同存于世;同时。《墨子·兼爱下》:“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 皆后之,不并世。” 宋 黄庭坚 《题刘将军雁》诗:“ 祁连 将军一笔鴈,生不并世俱名家。” 清 方苞 《〈畿辅名宦志〉序》:“而史作於异代,其心平,故其事信。若郡州县志,则并世有司之所为耳。其识之明,未必能辨是非之正。”
随世。《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先序今以上至 黄帝 ,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 司马贞 索隐:“言其大体随代盛衰,观时而説事。”
竝世:同时。《列子·力命》:“ 北宫子 谓 西门子 曰:朕与子竝世也,而人子达。” ——《漢語大詞典》
並世:同存于世;同时。《墨子·兼爱下》:“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 皆后之,不并世。” 宋 黄庭坚 《题刘将军雁》诗:“ 祁连 将军一笔鴈,生不并世俱名家。” 清 方苞 《〈畿辅名宦志〉序》:“而史作於异代,其心平,故其事信。若郡州县志,则并世有司之所为耳。其识之明,未必能辨是非之正。”
随世。《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先序今以上至 黄帝 ,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 司马贞 索隐:“言其大体随代盛衰,观时而説事。”
竝世:同时。《列子·力命》:“ 北宫子 谓 西门子 曰:朕与子竝世也,而人子达。” ——《漢語大詞典》
无学(無學)wú xué
(1).没有学问或学识。《史记·汲郑列传》:“人果不可以无学,观 黯 之言也日益甚。”《北史·齐上党王涣传》:“人不可无学,但要不为博士耳。”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乙卯闯宫》:“此皆比时大老及两衙门无学无识,以致张皇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我并不觉得你浅薄和无学。”
(2).佛教语。小乘四果的最后一果,即阿罗汉果。谓学道圆满,不需再行修学。 唐 窥基 《法华玄赞》卷一:“进趣圆满,止息修习,名为无学。”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小乘四果的最后一果,即阿罗汉果。谓学道圆满,不需再行修学。 唐 窥基 《法华玄赞》卷一:“进趣圆满,止息修习,名为无学。”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人心 rén xīn
(1).人的心地。《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宋 梅尧臣 《送怀倅李太傅》诗:“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 清 姚鼐 《仪郑堂记》:“自 郑 王 异术,而风俗人心之厚簿以分。”
(2).特指善良的心地、良心。如:这个没有人心的家伙。
(3).指人们的意愿、感情等。《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所谓人心者,喜怒哀乐之已发者也。”《红楼梦》第九十回:“这么看起来,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的了。” ——《漢語大詞典》
(2).特指善良的心地、良心。如:这个没有人心的家伙。
(3).指人们的意愿、感情等。《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所谓人心者,喜怒哀乐之已发者也。”《红楼梦》第九十回:“这么看起来,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的了。” ——《漢語大詞典》
遂 suì《國語辭典》
遂 [ suì ]
动- 称心、满足。如:「诸事不遂」。《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红楼梦·第四六回》:「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的。」
- 顺从、顺应。如:「半身不遂」。《国语·周语下》:「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 成功、成就。如:「杀人未遂」。唐·柳宗元〈瓶赋〉:「功成事遂,复于土泥。」《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
- 进、通达。《易经·大壮卦·上六》:「象曰:不能退,不能遂。」
- 荐举、进用。《书经·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礼记·月令》:「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
- 生长。《汉书·卷二二·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
- 尽、止。《礼记·曲礼上》:「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 终究、竟然。《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
- 就、于是。《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而穆公用之并国三十,遂霸西戎。」
- 远郊、郊外。《书经·费誓》:「鲁人三郊三遂,峙乃刍茭。」《礼记·王制》:「不变,移之遂,如初礼。」
- 小沟。《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儒林外史·第四○回》:「沟间有洫,洫间有遂。」
- 古代射箭的人所穿的臂衣。《仪礼·大射礼》:「袒决遂,执弓右,挟之出。」
遂 [ suí ]
- (一)之又音。
荡决(盪决)dàng jué
冲杀突击。《旧五代史·梁书·朱珍传》:“﹝ 珍 ﹞以中涓从,摧坚陷阵,所向盪决。” 清 赵翼 《邵松阿落齿更生》诗:“有如老将力将竭,添以生军更盪决。”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 朱贵 ﹞身中火枪,马倒復跃起,夺敌矛,左右盪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