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丝竹中年应屏尽,祇是盛名难灭。

胡汉民清代〕《百字令 寄怀协之,闻游西湖,用东坡赤壁韵

为苍生起问,谁是江左风流人物。把酒新亭,教我辈留得,江山半壁。

歇浦晨经,函关宵度,衿袖皆风雪。虬髯人去,此间偏有豪杰。

遥忆范蠡当年,五湖舟稳,载西施俱发。丝竹中年应屏尽,祇是盛名难灭。

未愧卢前,且居王后,镜里添华发。相思万里,孤心一片明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丝竹中年盛名难灭

丝竹中年(絲竹中年)sī zhú zhōng nián
《晋书·王羲之传》:“ 谢安 尝谓 羲之 曰:‘中年以来,伤於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羲之 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后因谓中年人以丝竹陶情排遣哀伤为“丝竹中年”。 傅尃 《避地》诗之二:“宾朋此日差相倚,丝竹中年强自宽。”  ——《漢語大詞典》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2. 回答:答~。喊他不~。~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 姓。
应 [ yìng ]
  1.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 对待:~付。~变。~酬。
屏 píng/bǐng《國語辭典》

屏 [ píng ]

  1. 當門的小牆。即照壁。《爾雅·釋宮》:「屏謂之樹。」晉·郭璞·注:「小牆當門中。」《淮南子·時則》:「授車以級,皆正設于屏外。」漢·高誘·注:「屏,樹垣也。」
  2. 泛指像牆的遮蔽物。《詩經·小雅·桑扈》:「君子樂胥,萬邦之屏。」唐·白居易〈冷泉亭記〉:「山樹為蓋,巖石為屏。」
  3. 屏風。如:「素屏一張」。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
  4. 字畫裱成的條幅,通常以四幅或八幅為一組。如:「畫屏」、「字屏」。《老殘遊記 ·第九回》:「抬頭看見北牆上掛著四輻大屏,草書寫得龍飛鳳舞。」
  1. 保護、做為屏障。《國語·齊語》:「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唐·元稹〈贈鄭餘慶太保制〉:「而今而後,誰其屏余?」
  2. 隱瞞、蒙蔽。呂氏春秋《慎行論·慎行》:「亡夫太子建,殺連尹奢,屏王之耳目。」

屏 [ bīng ]

  1. 參見「屏營 」條。

屏 [ bǐng ]

  1. 排除。《論語·堯曰》:「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於紅紫。」
  2. 斥退。《戰國策·秦策三》:「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乃屏人閒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
  3. 退避、隱藏。如:「屏居」、「屏跡」。宋·王安石〈答孫莘老書〉:「丘園自屏,煩公遠屈,衰疾不獲奉迓。」
  4. 停止、壓制。如:「屏住呼吸」、「屏息靜觀」。《論語·鄉黨》:「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
  5. 放逐。《禮記·王制》:「屏之四方,唯其所之。」宋·蘇軾〈答王莊叔〉二首之一:「 某罪廢遠屏,有玷知識。」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祇 zhǐ/qí《國語辭典》

祇 [ qí ]

  1. 地神。如:「神祇」。《说文解字·示部》:「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
  1. 安心。《诗经·小雅·何人斯》:「壹者之来,俾我祇也。」汉·郑玄·笺:「一者之来见我,我则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1. 大。《易经·系辞下》:「不远复,无祇悔。」

祇 [ zhī ]

  1. 正、恰、只。《诗经·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搅我心。」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诚,祇令事败。」或读为ㄓˇ zhǐ。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盛名 shèng míng
很大的名望。《淮南子·诠言训》:“故世有盛名,则衰之日至矣。” 唐 独孤及 《送长孙将军歙州之任》诗:“临难敢横行,遭时取盛名。”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六:“各代表演说庆祝完了之后,还聘请全 俄 、全世界负盛名的名伶 沙略屏 唱歌曲助兴。”  ——《漢語大詞典》
难灭(难灭)
北齐书崔㥄传高祖葬后㥄窃言黄颔小儿堪当重任不崔暹启世宗于是锁㥄赴晋阳而讯之陈元康为言于世宗乃舍之㥄进谒奉谢世宗犹怒曰我虽无堪沗当大任被卿名作黄颔小儿金石可销此言难灭  ——《韵府拾遗 屑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