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七尺躯,拟慕志士烈。
岳珂〔宋代〕《予控免不获命恭读诏书圣训有朕正欲为卿直前枉之语感激思奋始决小草之谋》
平生一寸心,不为世涂折。平生七尺躯,拟慕志士烈。
吾门古乔木,每抱岁寒节。三世秉一心,炯炯常不灭。
虽如卞献玉,自比来嚼铁。闭门著辨诬,其事已合辙。
及逢明圣知,所遇皆夐绝。隆兴录旧李,一诬出奎札。
嘉熙今诏书,复以枉为说。人生贵知心,万事等一吷。
矧以万古光,下比覆盆揭。忆昔贾奇谤,同舟忽秦越。
关弓比射羿,舍镞不虚发。仍是同功家,以豢反得啮。
静思诬与枉,二字谨区别。两朝寓至鉴,四海仰日月。
荡诬贵昭昭,错枉岂孑孑。此恩无以报,蛇雀况微物。
匪石心可转,襆被计当决。尘匣开青萍,何时衅妖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平生 píng shēng
(1).平素;往常。《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唐 杜甫 《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周立波 《懒蛋牌子·去抓赵子彬》:“人人都知道, 赵子彬 平生有三好:好喝大酒,好耍大钱,好看娘们。”
(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3).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 ——《漢語大詞典》
(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3).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 ——《漢語大詞典》
七尺躯(七尺軀)qī chǐ qū
一般成人的身躯。借指男子汉,大丈夫。《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晋 陆机 《挽歌诗》之二:“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岐路灯》第一○二回:“日落铺毡坐卧,双眸三寸烛,斗室七尺躯,养精蓄鋭,单等次日文战。” ——《漢語大詞典》
拟 ( 擬 ) nǐ
拟 [ nǐ ]
- 打算:~去信联系。~议。
- 初步设计编制或起草:~定(➊起草制定;➋揣测断定)。~订。草~。
- 仿照:~古之作。~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
慕 mù《國語辭典》
慕 [ mù ]
动- 思念、想念。如:「思慕」。《孟子·万章上》:「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董西厢·卷一》:「一时间见了他,十分地慕想他。」
- 爱羡、敬仰。如:「羡慕」、「爱慕」、「仰慕」。《庄子·徐无鬼》:「蚁慕羊肉,羊肉膻也。」
- 姓。如宋代有慕洧。
志士 zhì shì
有远大志向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閒。” 唐 雍裕之 《早蝉》诗:“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元 刘诜 《送范主一宪郎》诗:“庸夫老邱里,志士轻山川。” 丁西林 《妙峰山》第四幕:“他是一个爱国的志士,他是一个抗战的英雄。” ——《漢語大詞典》
烈 liè《國語辭典》
烈 [ liè ]
形- 威猛、强劲。《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后汉书·卷七○·郑太传》:「以胶固之众,当解合之埶,犹以烈风扫彼枯叶。」
- 刚直、正义。如:「烈士」。《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
- 严厉、严酷。《淮南子·齐俗》:「曾参之养亲也,若事严主烈君。」汉·高诱·注:「烈,酷也。」
- 光明、显赫。《诗经·周颂·雝》:「既右烈考,亦右文母。」《国语·晋语九》:「君有烈名,臣无叛质。」三国吴·韦昭·注:「烈,明也。」
- 味道或成分很浓、很重。如:「烈酒」。唐·沈亚之〈梦游仙赋〉:「袭烈蕙之芳风,送丽音于辽耳。」
- 功业。《孟子·公孙丑上》:「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 为正义而牺牲性命的人。如:「革命先烈」。
- 毒、祸害。《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若汤之旱,则桀之余烈也。」
- 姓。如秦代有烈裔。
- 燃烧。《孟子·滕文公上》:「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元·李寿卿《度柳翠·楔子》:「明朝是汝父周年,自当来烈纸焚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