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退隐虞卿多著作,草堂夜坐月西斜。

施梅樵清代〕《秋怀八首次丘仙根韵

倥偬戎马出京华,烽火空林噪晚鸦。栗里犹存徵士宅,桃源难觅武陵槎。

心期泰岳高千仞,眼界恒河藐一沙。退隐虞卿多著作,草堂夜坐月西斜。

世事风云几变迁,死灰不信更重燃。摩天愿作空中鹤,咒月偏怜柳外蝉。

旧恨到心双泪落,新诗下笔万情牵。驹光倏忽休虚掷,紫蟹黄花又一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退隐著作草堂夜坐月西

退隐(退隱)tuì yǐn
(1).辞官隐居。《史记·乐毅列传》:“及民志不入,狱囚自出,然后二子(指 箕子 、 商容 )退隐。” 宋 陆游 《姜总管自筑墓舍名茧庵求诗》诗:“君不见, 赘翁 退隐 真皇 时, 茧室 遗名星日垂。” 周作人 《系鱼川》:“ 大正 初年, 相马君 忽然退隐,飘然的回到故乡去了。”
(2).后退隐没;消失。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五:“淡暗色的薄云慢慢地向远处退隐,终于完全消失。” 许杰 《邱吉尔关心麻雀牌》:“要是这样,一面提高人民的娱乐的程度,一面增加有益的娱乐机会,那末,这 中国 的文化传统的麻雀牌,才会退隐了去吧。”  ——《漢語大詞典》
虞 yú《國語辭典》

虞 [ yú ]

  1. 忧虑。如:「性命堪虞」。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
  2. 疑虑、顾虑。《诗经·鲁颂·閟宫》:「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3. 预料、猜想。《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新唐书·卷一三八·李嗣业传》:「虏不虞军至,因大溃。」
  4. 欺骗。如:「尔虞我诈」。《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1. 国名:➊ ​ 传说为舜祖先的封地,故址约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虞城。➋ ​ 舜子商均受封之地,故城约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
  2. 参见「虞舜 」条。
  3. 姓。如宋代有虞允文。
卿 qīng《國語辭典》

卿 [ qīng ]

  1. 職官名。古代指位在大夫之上的官爵。如:「上卿」、「公卿」。
  2. 對人的尊稱。《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衛人謂之慶卿。」
  3. 姓。如清代有卿祖培。
  1. 君對臣的美稱。宋·岳飛〈良馬對〉:「卿得良馬否?」
  2. 對同輩的敬稱。唐·杜甫〈惜別行送向卿〉詩:「卿家兄弟功名震。」同「您 」。
  3. 夫妻的相稱或專指夫對妻的稱呼。《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著作 zhù zuò
1.用文字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
2.著作的成品。
3.见\"著作郎\"。  ——《漢語大詞典》
草堂 cǎo táng
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 钟山 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驛路,勒移山庭。” 唐 杜甫 《狂夫》诗:“ 万里桥 西一草堂, 百花潭 水即沧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杜少陵 在 成都 有两草堂,一在 万里桥 之西,一在 浣花 ,皆见於诗中。” 清 纳兰性德 《寄梁汾并葺茅屋以招之》诗:“聚首羡麋鹿,为君搆草堂。”  ——《漢語大詞典》
夜坐
唐 黄滔 寄湘中郑明府 岳僧同夜坐,江月看秋圆。
宋 方回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 旧日声名刘夜坐,能传家钵似君稀。
《韵府拾遗 哿韵》:隋书郭荣传荣尝与高祖夜坐月下荣深自结纳  ——《骈字类编》
月西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 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骈字类编》
斜 xié《國語辭典》

斜 [ xié ]

  1. 不正、倾侧。如:「斜角」、「斜坡」、「斜线」。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1. 非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移动。《文选·贾谊·𫛳鸟赋》:「庚子日斜兮,𫛳集予舍。」唐·杜甫〈水槛遣兴〉诗二首之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1. 地名用字。常用于地势倾斜的地方。如:「玉钩斜」、「内人斜」、「陈陶斜」。

斜 [ yé ]

  1. 终南山的山谷,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褒城县东北。《文选·班固·西都赋》:「右界褒斜,陇首之险。」李善注引《梁州记》曰:「万石城溯汉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长四百七十里。」

斜 [ ​xiá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