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储胥(儲胥)chǔ xū
(1).栅栏;藩篱。《文选·扬雄〈长杨赋〉》:“搤熊羆,拖豪猪,木拥枪纍,以为储胥。” 李善 注:“ 苏林 曰:‘木拥栅其外,又以竹枪纍为外储胥也。’ 韦昭 注:‘储胥,蕃落之类也。’” 唐 李商隐 《筹笔驿》诗:“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 清 钱谦益 《黄山游记之五》:“ 翠微 、 飞来 诸峰,各负势不相下,胥俛为环卫,崩压倚倾,櫛比棊布,若削剑戟,若树储胥。” 章炳麟 《官制索隐》:“故 秦 汉 谓天子所居为禁中,禁从林声,禁者林也。言禁言籞,皆山林之储胥也。”
(2).储备待用之物。引申指开支、费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按其时……储胥浩繁,宵旰焦劳,大农仰屋,廷臣遂有此苟且目前之策。”
(3).仆人、婢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叶文庄论陶南村》:“岂恶其人者,恶及储胥, 文庄 亦有所不免耶?” 清 梁章钜 《称谓录·仆·储胥》:“储胥,仆婢也。”
(4). 汉 宫馆名。 汉 张衡 《西京赋》:“既新作於 迎风 ,增 露寒 与 储胥 。”《三辅黄图·汉宫》:“ 武帝 作 迎风馆 于 甘泉山 ,后加 露寒 、 储胥 二馆,皆在 云阳 。” 南朝 梁 沈约 《江篱生幽渚》诗:“叶飘 储胥 右,芳歇 露寒 东。”
(5).泛指帝王宫殿。 唐 沈佺期 《晦日浐水应制》诗:“星移天上入,歌舞向 储胥 。” 宋 欧阳修 《景灵朝谒从驾还宫》诗:“自惭白首近时彦,行近储胥忝侍臣。”
(6).用以代称朝廷。 宋 苏舜钦 《西轩垂钓偶作》诗:“曾以文章上 石渠 ,忽因谗口出储胥。” ——《漢語大詞典》
(2).储备待用之物。引申指开支、费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按其时……储胥浩繁,宵旰焦劳,大农仰屋,廷臣遂有此苟且目前之策。”
(3).仆人、婢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叶文庄论陶南村》:“岂恶其人者,恶及储胥, 文庄 亦有所不免耶?” 清 梁章钜 《称谓录·仆·储胥》:“储胥,仆婢也。”
(4). 汉 宫馆名。 汉 张衡 《西京赋》:“既新作於 迎风 ,增 露寒 与 储胥 。”《三辅黄图·汉宫》:“ 武帝 作 迎风馆 于 甘泉山 ,后加 露寒 、 储胥 二馆,皆在 云阳 。” 南朝 梁 沈约 《江篱生幽渚》诗:“叶飘 储胥 右,芳歇 露寒 东。”
(5).泛指帝王宫殿。 唐 沈佺期 《晦日浐水应制》诗:“星移天上入,歌舞向 储胥 。” 宋 欧阳修 《景灵朝谒从驾还宫》诗:“自惭白首近时彦,行近储胥忝侍臣。”
(6).用以代称朝廷。 宋 苏舜钦 《西轩垂钓偶作》诗:“曾以文章上 石渠 ,忽因谗口出储胥。” ——《漢語大詞典》
严 ( 嚴 ) yán
严 [ yán ]
- 紧密,没有空隙:~紧。~密。
- 不放松,认真:~格。~肃。~正(严肃正当)。~明(严肃而公正,如“赏罚~~”)。~饬(➊严格命令;➋谨严)。威~。
- 郑重,庄重:庄~。尊~。
- 厉害的:~厉。~苛。
- 重大:~重。
- 姓。
武备(武備)wǔ bèi
军备。指武装力量、军事装备等。《穀梁传·定公十年》:“因是以见,虽有文事,必有武备, 孔子 於 颊谷 之会见之矣。”《汉书·食货志上》:“车骑者,天下武备也。”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贼盗》:“ 宋 兴,既敛兵於内,盗贼輒发,而州郡无武备,急则吏走匿自存。” 郭沫若 《羽书集·和平的武器与武器的和平》:“我们对于这个堡垒,是只有加强它的武备,以期达到集体的安全,和平的恢复,人性的改造。” ——《漢語大詞典》
卤簿(鹵簿)lǔ bù
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出行之目的不同,仪式亦各别。自 汉 以后亦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 唐 制四品以上皆给卤簿。 汉 蔡邕 《独断》卷下:“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晋书·赵王伦传》:“ 惠帝 乘云母车,卤簿数百人。”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四:“ 唐 人谓卤,櫓也,甲楯之别名。凡兵卫以甲楯居外为前导,捍蔽其先后,皆著之簿籍,故曰‘卤簿’。因举 南朝 御史中丞、 建康 令皆有‘卤簿’,为君臣通称,二字别无义,此説为差近。”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梁孝王 名 武 , 文帝 竇皇后 少子也。七国之叛, 梁 距 吴 楚 最有功,又最为大国,卤簿拟天子。”参阅《通典·礼六七》、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卤簿》。 ——《漢語大詞典》
肃 ( 肅 ) sù
肃 [ sù ]
- 恭敬:~立。~坐。~然。
- 严正,认真:严~。~静。~穆。整~。
- 躬身作揖,迎揖引进:~客。
- 萎缩:~杀。
文明 wén míng
(1).文采光明。《易·乾》:“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孔颖达 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泰阶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区宇文明。”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以文明鸿业,授之元良。”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陶埏》:“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予既喜身亲古人未言之见闻,復重慨夫文明之璞一旦割裂而出,天地真藴,山川元气,渐至竭耗。”
(2).指文采。与“质朴”相对。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则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则以青繒为囊,盛印於后也。谓奏劾尚质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繒。”
(3).谓文德辉耀。《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 孔颖达 疏:“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宋书·律历志上》:“是以君子反情以和志,广乐以成教,故能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主上文明,吾辈苟以观书得罪,不犹愈他咎乎?” 元 耶律楚材 《继宋德懋韵》之一:“圣人开运亿斯年,睿智文明禀自天。”
(4).谓文治教化。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柔远俗以文明,慑凶奴以武略。” 宋 司马光 《呈范景仁》诗:“朝家文明所及远,於今臺阁尤蝉联。”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二》:“想见先朝文明之盛,为之慨然。”
(5).文教昌明。 汉 焦赣 《易林·节之颐》:“文明之世,销锋铸鏑。” 前蜀 贯休 《寄怀楚和尚》诗:“何得文明代,不为王者师。”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 中国 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
(6).犹明察。《易·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 文王 以之。”《后汉书·邓禹传》:“ 禹 内文明,篤行淳备,事母至孝。”《新唐书·陆亘传》:“ 亘 文明严重,所到以善政称。”
(7).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有文化的状态。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路,求闢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 清 秋瑾 《愤时迭前韵》:“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 老舍 《茶馆》第二幕:“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8).新的,现代的。《老残游记》第一回:“这等人……只是用几句文明的辞头骗几个钱用用罢了。”
(9).合于人道。 郭孝威 《福建光复记》:“所有俘虏,我军仍以文明对待,拘留数时,即遣归家。” ——《漢語大詞典》
(2).指文采。与“质朴”相对。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则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则以青繒为囊,盛印於后也。谓奏劾尚质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繒。”
(3).谓文德辉耀。《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 孔颖达 疏:“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宋书·律历志上》:“是以君子反情以和志,广乐以成教,故能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主上文明,吾辈苟以观书得罪,不犹愈他咎乎?” 元 耶律楚材 《继宋德懋韵》之一:“圣人开运亿斯年,睿智文明禀自天。”
(4).谓文治教化。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柔远俗以文明,慑凶奴以武略。” 宋 司马光 《呈范景仁》诗:“朝家文明所及远,於今臺阁尤蝉联。”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二》:“想见先朝文明之盛,为之慨然。”
(5).文教昌明。 汉 焦赣 《易林·节之颐》:“文明之世,销锋铸鏑。” 前蜀 贯休 《寄怀楚和尚》诗:“何得文明代,不为王者师。”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 中国 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
(6).犹明察。《易·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 文王 以之。”《后汉书·邓禹传》:“ 禹 内文明,篤行淳备,事母至孝。”《新唐书·陆亘传》:“ 亘 文明严重,所到以善政称。”
(7).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有文化的状态。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路,求闢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 清 秋瑾 《愤时迭前韵》:“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 老舍 《茶馆》第二幕:“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8).新的,现代的。《老残游记》第一回:“这等人……只是用几句文明的辞头骗几个钱用用罢了。”
(9).合于人道。 郭孝威 《福建光复记》:“所有俘虏,我军仍以文明对待,拘留数时,即遣归家。”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