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把酒 bǎ jiǔ
(1).手执酒杯。谓饮酒。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儒林外史》第十回:“今日喜遇着二位世兄,正好把酒话旧。”
(2).谓行酒,敬酒。《水浒传》第七三回:“ 刘太公 説道:‘两日前 梁山泊 宋江 ,和一箇年纪小的后生,骑着两匹马,来庄上来。老儿听得説是替天行道的人,因此叫这十八岁的女儿出来把酒。’” ——《漢語大詞典》
(2).谓行酒,敬酒。《水浒传》第七三回:“ 刘太公 説道:‘两日前 梁山泊 宋江 ,和一箇年纪小的后生,骑着两匹马,来庄上来。老儿听得説是替天行道的人,因此叫这十八岁的女儿出来把酒。’” ——《漢語大詞典》
论 ( 論 ) lùn/lún
论 [ lùn ]
-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 看待:一概而~。
-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 按照:~件。~资排辈。
- 姓。
- 古同“伦”,条理。
-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 古同“抡”,挑选。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饶 ( 饒 ) ráo
饶 [ ráo ]
- 富足,多:富~。~裕。~舌(多话)。
- 宽恕,免除处罚:~恕。~命。
- 尽管:~这样,他还不同意。
- 另外增添:~头。买十~一。
- 姓。
胜 ( 勝 ) shèng《國語辭典》
胜 [ shēng ]
- 参见「胜键」、「双胜类」等条。
韵 ( 韻 ) yùn《國語辭典》
韻 [ yùn ]
名- 聲韻學將漢字音節分為前後兩部分,開頭部分為聲,聲之後即為韻。最複雜的韻包括韻首、韻腹、韻尾三部分。參見「韻母 」條。
- 詩賦文學中的韻腳,或押韻之字,詩韻只考慮韻腹、韻尾是否相同。如東、公同屬一韻。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聲律》:「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唐·王勃〈滕王閣序〉:「一言均賦,四韻俱成。」
- 和諧的聲音。如:「琴韻悠揚」。漢·蔡邕〈琴賦〉:「于是繁絃既抑,雅韻復揚。」
- 神態、風度、情趣。如:「風韻猶存」、「神韻」。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南史·卷二○·謝弘微傳》:「康樂誕通度,實有名家韻,若加繩染功,剖瑩乃瓊瑾。」
- 風雅、風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或言道人畜馬不韻,支曰:『貧道重其神駿。』」《醒世恆言·卷二五·獨孤生歸途鬧夢》:「卻恁般淒楚,忒煞不韻!該罰!該罰!」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柳边(柳边)
宋 杨万里 祷雨报恩因到翟园四首 其一 雾气初迎日脚开,春光偏傍柳边回。
宋 徐玑 秋行二首 其一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閒傍柳边行。
唐 修睦 卖松者 直饶人买去,也向柳边栽。 ——《骈字类编》
宋 徐玑 秋行二首 其一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閒傍柳边行。
唐 修睦 卖松者 直饶人买去,也向柳边栽。 ——《骈字类编》
花底
宋 杨万里 春暖郡圃散策三首 其三 曲折遍穿花底路,莫令一步作虚行。
宋 陆游 一壶歌五首 其二 花底一壶天所破,不曾饮尽不曾多。
元 虞集 送许有孚赴湖广提举 望鹤楼前移綵鹢,吟诗花底听黄鹂。
元 傅若金 东溪行为除州万户杨俊卿作 舟中有客时寻戴,花底逢人非避秦。
元 杨维桢 香奁八咏 其一 金盆沐发 翠雨乱跳花底月,黑云半卷镜中天。
明 杨基 上巳 径穿花底窄,春向水边多。
《韵府拾遗 荠韵》:岑参诗朝回花底恒会客花扑玉缸春酒香王安石诗秋水写明河迢迢藕花底 ——《骈字类编》
宋 陆游 一壶歌五首 其二 花底一壶天所破,不曾饮尽不曾多。
元 虞集 送许有孚赴湖广提举 望鹤楼前移綵鹢,吟诗花底听黄鹂。
元 傅若金 东溪行为除州万户杨俊卿作 舟中有客时寻戴,花底逢人非避秦。
元 杨维桢 香奁八咏 其一 金盆沐发 翠雨乱跳花底月,黑云半卷镜中天。
明 杨基 上巳 径穿花底窄,春向水边多。
《韵府拾遗 荠韵》:岑参诗朝回花底恒会客花扑玉缸春酒香王安石诗秋水写明河迢迢藕花底 ——《骈字类编》
同心 tóng xīn
(1).齐心。《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唐 杜甫 《提封》诗:“提封 汉 天下,万国尚同心。” 明 李贽 《又答石阳太守》:“我二人老矣,彼此同心,务共证盟千万古事业,勿徒为泛泛会聚也!”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依我说,大家同心合作!”
(2).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孟子·告子上》:“欲贵者,人之同心也。”《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众女子相见毕,説道:‘正要来看十八姨,为主人留坐,不意姨至,足见同心。’” 清 李渔 《怜香伴·神引》:“[生]使者到此,莫非为 崔 曹 二女作合么?[小生]然也。[生]可见神佛原有同心。”
(3).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唐 李德裕 《鸳鸯篇》:“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 清 李渔 《巧团圆·剖私》:“怎奈侣伴虽多,同心却少。”
(4).引申为知己。 唐 王维 《送别》诗:“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5).指同心结。 唐 长孙佐辅 《答边信》诗:“挥刀就烛裁红綺,结作同心答千里。” 宋 郑文 妻 孙氏 《忆秦娥》词:“闲将柳带,试结同心。” 明 刘基 《双带子》诗之二:“结得同心欲寄郎,还将双带刺鸳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从今后必再要与你订山盟海誓全,必再要挽同心情更欢。”详“ 同心结 ”。
(6).指共一个中心或核心。 南朝 梁简文帝 《对烛赋》:“於是摇同心之明烛,施雕金之丽盘。” 唐 韩翃 《送王少府归杭州》诗:“葛花满把能消酒,梔子同心好赠人。” 宋 梅尧臣 《杨乐道留饮席上客置黄红丝头芍药》诗:“万丝必同心,千叶必同萼。” ——《漢語大詞典》
(2).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孟子·告子上》:“欲贵者,人之同心也。”《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众女子相见毕,説道:‘正要来看十八姨,为主人留坐,不意姨至,足见同心。’” 清 李渔 《怜香伴·神引》:“[生]使者到此,莫非为 崔 曹 二女作合么?[小生]然也。[生]可见神佛原有同心。”
(3).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唐 李德裕 《鸳鸯篇》:“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 清 李渔 《巧团圆·剖私》:“怎奈侣伴虽多,同心却少。”
(4).引申为知己。 唐 王维 《送别》诗:“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5).指同心结。 唐 长孙佐辅 《答边信》诗:“挥刀就烛裁红綺,结作同心答千里。” 宋 郑文 妻 孙氏 《忆秦娥》词:“闲将柳带,试结同心。” 明 刘基 《双带子》诗之二:“结得同心欲寄郎,还将双带刺鸳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从今后必再要与你订山盟海誓全,必再要挽同心情更欢。”详“ 同心结 ”。
(6).指共一个中心或核心。 南朝 梁简文帝 《对烛赋》:“於是摇同心之明烛,施雕金之丽盘。” 唐 韩翃 《送王少府归杭州》诗:“葛花满把能消酒,梔子同心好赠人。” 宋 梅尧臣 《杨乐道留饮席上客置黄红丝头芍药》诗:“万丝必同心,千叶必同萼。” ——《漢語大詞典》
赏 ( 賞 ) shǎng
赏 [ shǎng ]
- 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财物:~金。~赐。奖~。~罚分明。
- 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阅。~析。~花。~月。欣~。鉴~。~心悦目。
- 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识。赞~。
- 敬辞:~脸。~光。
- 姓。
- 同“尚”,尊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