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朋比趋炎态度轻,御人口给屡憎人。

宋自逊宋代〕《

朋比趋炎态度轻,御人口给屡憎人。
虽然暗里能鑽刺,
贪不知几竟杀身。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朋比趋炎态度御人口给憎人

朋比 péng bǐ
(1).阿附;勾结。《新唐书·选举志上》:“向闻 杨虞卿 兄弟朋比贵势,妨平进之路。”《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按 詵 受国厚恩,列在近戚,而朋比匪人,志趋如此,原情议罪,实不容诛。” 章炳麟 《五无论》:“及设议院,而选充议士者,大氐出于豪家,名为人民代表,其实依附政党,与官吏相朋比,挟持门户之见,则所计不在民生利病,惟便于私党之为。”
(2).结成私党。《新唐书·李绛传》:“趋利之人,常为朋比,同其私也。”《明史·张璁传》:“帝果疑诸臣朋比,乃命 璁 署都察院……覆讞,尽反其狱,倾诸异己者。”《清史稿·高宗纪一》:“ 任兰枝 及太常寺卿 陶正靖 坐朋比,下部严议。” 吴晗 《论“五四”》:“有 建炎 时代 汪伯彦 、 黄潜善 的朋比乱政,主和误国,才引起太学生 陈东 、 欧阳彻 的上书言事。”  ——《漢語大詞典》
趋炎(趨炎)qū yán
(1).喜暖;奔向火焰。 宋 梁栋 《黄葵》诗:“九夏不趋炎,三月不争春。” 元 萨都剌 《灯蛾来》诗:“平生不傍太阳里,何故趋炎来就死。”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慢亭仙》:“芙蓉不耐九秋霜,菡萏趋炎怯晚妆。”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无题》:“虫的扑灯,有人说是慕光,有人说是趋炎,有人说是为性欲,都随便,我只愿他不要只是绕圈子就好了。”
(2).比喻趋附权势。 明 杨珽 《龙膏记·修郄》:“俺老爷一生嗜利,半世趋炎……向来奉承 元相公 ,甘为鹰犬;近日结交 常僕射 ,託为心腹。” 清 梁绍壬 《论交》诗之八:“贫士好趋炎,其见固可鄙。”  ——《漢語大詞典》
态度(態度)tài dù
(1).人的举止神情。《荀子·修身》:“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吕氏春秋·去尤》:“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承平时, 鄜州 田氏 作泥孩儿,名天下,态度无穷,虽京师工效之,莫能及。” 王统照 《沉思》:“她的态度自然安闲,更显出她不深思而深思的表情来。”
(2).气势;姿态。 唐 陆龟蒙 《送侯道士还太白山序》:“ 侯生 甞应举,名 彤 ,作七言诗,甚有态度。” 宋 晏几道 《浣溪沙》词:“腰自细来多态度,脸因红处转风流。”《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只做看玩园中菊花,步来步去,卖弄着许多风流态度,不忍走回。” 丁玲 《母亲》四:“他以慷慨激昂的态度和言词,使许多人倾心佩服。”
(3).对人或事的看法在其言行中的表现。 宋 邵雍 《知人吟》:“事到急时观态度,人于危处露肝脾。”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五:“这种好歹活着的态度是最贱,最没出息的态度。”
(4).脾气,性子。 杨朔 《北线》四:“班长坏是不坏,就是爱耍态度,一说话吹胡子瞪眼的,正经事倒不管了。”  ——《漢語大詞典》
轻 ( 輕 ) qīng
轻 [ qīng ]
  1.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2.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
  3.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
  4.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5.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
  6.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
御人(禦人)yù rén
(1).侍女;侍妾。《国语·晋语五》:“ 郤献子 聘于 齐 , 齐顷公 使妇人观而笑之…… 却献子 伐 齐 。 齐侯 来,献之以得殞命之礼,曰:‘寡君使 克 也,不腆弊邑之礼,为君之辱,敢归诸下执政,以整御人。’” 韦昭 注:“御人,妇人。愿以此报君御人之笑己者。”《汉书·王莽传下》:“﹝ 王莽 ﹞备和嬪、美御、和人三,位视公;嬪人九,视卿;美人二十七,视大夫;御人八十一,视元士;凡百二十人,皆佩印韍,执弓韣。”
(2).制驭他人;驾驭他人。《汉书·张汤传》:“ 禹 志在奉公孤立,而 汤 舞知以御人。” 颜师古 注:“舞弄其智,制御它人。”《南史·张融传》:“时议以 融 非御人才,竟不果。”
(3).驾驭车马的人。《南史·江湛传》:“无兼衣餘食,尝为上所召,遇澣衣,称疾经日,衣成然后起。牛饿,御人求草, 湛 良久曰:‘可与饮。’”
(1).以武力制人而夺其财货。《孟子·万章下》:“今有御人於国门之外者。” 赵岐 注:“御人,以兵御人而夺之货。”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言官论人》:“又如戊申年一礼部郎,论首揆 朱山阴 十二大罪,其事之装饰不足言,至谓矿税、棍徒,皆其家人所得,御人之货,尽归 朱 私槖。”
(2).指与人口头应对交锋。《论语·公冶长》:“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  ——《漢語大詞典》
口给(口給)kǒu gěi
口才敏捷,能言善辩。《论语·公冶长》:“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旧唐书·突厥传上》:“ 彦博 既口给,引类百端, 太宗 遂用其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生》:“ 文登 霍生 与 严生 少相狎,长相謔也。口给交御,惟恐不工。” 章炳麟 《文学说例》:“然则纵横近於雄辩,虽言或偭规,而口给可用。”  ——《漢語大詞典》
屡 ( 屢 ) lǚ
屡 [ lǚ ]
     ◎ 接连着,不止一次:~次。~年。~见不鲜。~试不爽(多次试验都不错)。~战~捷。
憎人 zēng rén
(1).可僧恶的人。《墨子·天志中》:“憎人贼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罚者也。”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可以我爱而谓之爱人,我憎而谓之憎人,所喜则谓之喜味,所怒则谓之怒味哉?”
(2).谓厌恶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