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湍流因过雨,啼鸟但如春。

赵希迈宋代〕《小桃源

乱崖悬怪木,地胜绝纤尘。
曾有升仙者,宁无避世人。
湍流因过雨,啼鸟但如春。
谁种桃千树,荒碑记不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湍流

湍流 tuān liú
急而回旋的水流。《楚辞·九章·抽思》:“长瀨湍流,泝 江 潭兮。”《宋史·河渠志一》:“湍流益暴,壖地益削。”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在湍流的涡漩中》:“湍流是由许许多多的涡漩组成的。”  ——《漢語大詞典》
因 yīn《國語辭典》

因 [ yīn ]

  1. 凭借、依据、利用。如:「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金史·卷七七·宗弼传》:「宗弼乃因老鹳河故道开三十里通秦淮,一日一夜而成。」
  2. 承袭、沿袭。如:「因袭」。《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3. 增添、积累。《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史记·卷三○·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1. 原由、缘故。如:「起因」、「诱因」、「原因」、「成因」、「事出有因」、「前因后果」。
  1. 经由、透过。《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2. 由于。如:「因公出差」、「因事请假」。唐·李白〈崔秋浦柳少府〉诗:「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
  3. 乘、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此天之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1. 于是、从而。《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镜花缘·第四八回》:「惜湮没无闻,而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
  1. 就、乃。《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雨 yǔ/yù《國語辭典》

雨 [ yǔ ]

  1.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降落的小水滴。如:「春雨」、「梅雨」、「风雨交加」、「秋风秋雨愁煞人」。
  2. 朋友。如:「旧雨新知」。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雨 [ yù ]

  1. 下雨。《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有若传》:「他日,月宿毕,竟不雨。」
  2. 降落、落下。如:「雨雪」、「雨雹」。《淮南子·本经》:「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宋·苏轼〈喜雨亭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3. 滋润、灌溉。唐·孟郊〈终南山下作〉诗:「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唐·鲍溶〈答客〉诗:「劳问圃人终岁事,桔槔声里雨春畦。」
啼 tí《國語辭典》

啼 [ tí ]

  1. 号哭。如:「啼哭」。《谷梁传·僖公十八年》:「丽姬下堂而啼。」《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
  2. 鸟兽的鸣叫。如:「虎啸猿啼」。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宋·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𫛞〉词:「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鸟 ( 鳥 ) niǎo
鸟 [ niǎo ]
     ◎ 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类。候~。益~。~语花香。
但 dàn《國語辭典》

但 [ dàn ]

  1. 仅、只。如:「但愿如此」。唐·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 林间。」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 只要。唐·王昌龄〈出塞〉诗二首之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
  3. 只有、唯有。宋·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4. 凡、所有。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则见脂粉馨香,环佩丁当,藕丝嫩新织仙裳,但风流都在他身上。」
  5. 尽管。如:「但说无妨」。
  1. 不过、可是。如:「你虽然聪明,但也要努力才能成功。」
  1. 姓。如汉代有但钦。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1.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2.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3. 生機。如:「妙手回春」。
  4.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5.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6.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7.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1.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