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丽泽(麗澤)lì zé
(1).谓两个沼泽相连。《易·兑》:“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王弼 注:“丽犹连也。” 朱熹 本义:“两泽相丽,互相滋益,朋友讲习,其象如此。”后比喻朋友互相切磋。 唐 柳宗元 《送崔子符罢举诗序》:“僕智不足而为文,故始见进而卒以废。居草野八年,丽泽之益,鏃礪之事,空於耳而荒於心。”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揣摩》:“且从容芸牕丽泽,待时而发。” 清 朱彝尊 《题颜司勋光敏写照》诗:“吟伴皆 鲍 谢 ,丽泽拟 王 贡 。”
(2).比喻惠泽。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浹丽泽於百灵,蔼英声於亿载。”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惠泽。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浹丽泽於百灵,蔼英声於亿载。” ——《漢語大詞典》
门人(門人)mén rén
(1).弟子。《礼记·檀弓下》:“ 子思 哭於庙,门人至。” 郑玄 注:“门人,弟子也。”《坛经·付嘱品》:“师説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惠松崖》:“﹝ 惠栋 云:﹞古人亲受业者称弟子,转相授者称门人,则 穀梁 於 子夏 ,犹 孟子 之於 子思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门人敬仰,同心立表,冀彰潜德,亦报师恩云尔。”
(2). 魏 晋 时特指初进太学未取得正式资格的学员。《通典·吉礼十三》:“ 魏文帝 黄初 五年,立太学於 洛阳 。时慕(应作募)学者:始诣太学为门人;满二岁,试通一经者称弟子;不通一经罢遣。”
(3).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三》:“﹝ 郢 之 登徒 ﹞见 孟尝君 门人 公孙戌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挽歌辞有《薤露》、《蒿里》二章, 汉 田横 门人作。”
(4).守门的人。《穀梁传·襄公二十五年》:“ 吴子 謁 伐 楚 ,至 巢 ,入其门,门人射 吴子 ,有矢创,反舍而卒。”《韩非子·内储说下》:“似类之事,人主之所以失诛,而大臣之所以成私也。是以门人捐水而 夷射 诛, 济阳 自矫而二人罪。” ——《漢語大詞典》
(2). 魏 晋 时特指初进太学未取得正式资格的学员。《通典·吉礼十三》:“ 魏文帝 黄初 五年,立太学於 洛阳 。时慕(应作募)学者:始诣太学为门人;满二岁,试通一经者称弟子;不通一经罢遣。”
(3).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三》:“﹝ 郢 之 登徒 ﹞见 孟尝君 门人 公孙戌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挽歌辞有《薤露》、《蒿里》二章, 汉 田横 门人作。”
(4).守门的人。《穀梁传·襄公二十五年》:“ 吴子 謁 伐 楚 ,至 巢 ,入其门,门人射 吴子 ,有矢创,反舍而卒。”《韩非子·内储说下》:“似类之事,人主之所以失诛,而大臣之所以成私也。是以门人捐水而 夷射 诛, 济阳 自矫而二人罪。”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寂寥 jì liáo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 注:“寂寥,无形体也。”《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寂寥,空无人民之貌也。”《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衣冠 yī guān
(1).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管子·形势》:“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史记·孔子世家》:“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 孔子 衣冠琴车书,至于 汉 二百餘年不絶。”
(2).泛指衣着,穿戴。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元无有》:“未几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咏甚畅。” 明 钱澄之 《客祁门寓十王寺杂咏》:“颇羡村翁古,衣冠似 汉 年。” 徐迟 《入峡记》:“船上的人是和船只一样爱清洁,而且总是衣冠端正的。”
(3).专指礼服。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记青州府中学堂(二)》:“我穿了素服,没有衣冠,有所不便。”
(4).代称缙绅、士大夫。《汉书·杜钦传》:“ 茂陵 杜鄴 与 钦 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 钦 为‘盲 杜子夏 ’以相别。” 颜师古 注:“衣冠谓士大夫也。” 唐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 吴 宫花草埋幽径, 晋 代衣冠成古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高公 见他説罢,晓得是衣冠中人,遭盗流落,深相怜悯。” 高旭 《元旦》诗:“剧怜肝胆存屠狗,失笑衣冠尽沐猴。”
(5).借指文明礼教。《宋史·胡铨传》:“ 秦檜 ,大国之相也,反驱衣冠之俗,而为左衽之乡。”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诵佛经说下》:“知大地之广,则能敬佛;知圣王之道,行於衣冠文物之邦,则不为怪谬之谬,谓三教同源。”
穿衣戴冠。 汉 刘向 《说苑·修文》:“ 孔子 见 子桑伯子 , 子桑伯子 不衣冠而处。弟子曰:‘夫子何为见此人乎?’曰:‘其质美而无文,吾欲説而文之。’”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华原郡王 , 燕王 子也,性好昼睡,每自旦酣寝,至暮始兴,盥濯櫛漱,衣冠而出。”《花月痕》第五十回:“ 荷生 衣冠升帐,中军传呼 倭 目一人进见。” ——《漢語大詞典》
(2).泛指衣着,穿戴。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元无有》:“未几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咏甚畅。” 明 钱澄之 《客祁门寓十王寺杂咏》:“颇羡村翁古,衣冠似 汉 年。” 徐迟 《入峡记》:“船上的人是和船只一样爱清洁,而且总是衣冠端正的。”
(3).专指礼服。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记青州府中学堂(二)》:“我穿了素服,没有衣冠,有所不便。”
(4).代称缙绅、士大夫。《汉书·杜钦传》:“ 茂陵 杜鄴 与 钦 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 钦 为‘盲 杜子夏 ’以相别。” 颜师古 注:“衣冠谓士大夫也。” 唐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 吴 宫花草埋幽径, 晋 代衣冠成古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高公 见他説罢,晓得是衣冠中人,遭盗流落,深相怜悯。” 高旭 《元旦》诗:“剧怜肝胆存屠狗,失笑衣冠尽沐猴。”
(5).借指文明礼教。《宋史·胡铨传》:“ 秦檜 ,大国之相也,反驱衣冠之俗,而为左衽之乡。”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诵佛经说下》:“知大地之广,则能敬佛;知圣王之道,行於衣冠文物之邦,则不为怪谬之谬,谓三教同源。”
穿衣戴冠。 汉 刘向 《说苑·修文》:“ 孔子 见 子桑伯子 , 子桑伯子 不衣冠而处。弟子曰:‘夫子何为见此人乎?’曰:‘其质美而无文,吾欲説而文之。’”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华原郡王 , 燕王 子也,性好昼睡,每自旦酣寝,至暮始兴,盥濯櫛漱,衣冠而出。”《花月痕》第五十回:“ 荷生 衣冠升帐,中军传呼 倭 目一人进见。” ——《漢語大詞典》
奕奕 yì yì
(1).高大貌。《诗·大雅·韩奕》:“奕奕 梁山 ,维 禹 甸之。” 毛 传:“奕奕,大也。” 唐 沈佺期 《从幸香山寺应制》诗:“ 南山 奕奕通丹禁,北闕峩峩连翠云。”
(2).盛貌;众多貌。《文选·左思〈吴都赋〉》:“缔交翩翩,儐从奕奕。” 吕向 注:“奕奕,盛貌。”《文选·谢惠连〈雪赋〉》:“蔼蔼浮浮,瀌瀌奕奕。” 李善 注引《广雅》曰:“蔼蔼奕奕,盛貌。” 宋 苏轼 《和答庞参军》:“奕奕千言,粲焉陈诗。” 明 归有光 《送嘉定丞鲁侯序》:“仪观伟然,舆马奕奕。”
(3).美好貌。《诗·鲁颂·閟宫》:“新庙奕奕, 奚斯 所作。” 郑玄 笺:“奕奕,姣美也。”
(4).闲习貌。《诗·小雅·车攻》:“驾彼四牡,四牡奕奕。” 孔颖达 疏:“诸侯驾彼四牡之马而来,其四牡之马则奕奕然闲习。” 汉 张衡 《东京赋》:“万舞奕奕,钟鼓喤喤。”《旧唐书·刘子玄传》:“长裾广袖,襜如翼如,鸣珮行组,鏘鏘奕奕。”
(5).光明貌;亮光闪动貌。 南朝 宋 谢惠连 《秋怀》诗:“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烂。” 唐 韩愈 孟郊 《赠剑客李园联句》:“山磨电奕奕,水淬龙蝹蝹。” 冰心 《斯人独憔悴》:“这时 颖石 脸上火热,眼泪也干了,目光奕奕的一直说下去。”
(6).精神焕发貌。 宋 陈师道 《寄邓州杜侍郎紘》诗:“请公酌此寿百年,奕奕长为此邦伯。”《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这会觉得眉飞色舞,神采愈奕奕有光。” 罗旋 《红线记》一:“大家见这位负伤的将领仍象往日那样精神奕奕,胸怀豁达,谈吐风趣。”
(7).犹施施,缓行貌。
(8).忧愁貌。《诗·小雅·頍弁》:“未见君子,忧心奕奕。” 孔颖达 疏:“奕奕,忧之状。” 南朝 梁 刘孝绰 《上虞乡亭观涛津渚学潘安仁河阳县诗》:“中来不可絶,奕奕苦人肠。” ——《漢語大詞典》
(2).盛貌;众多貌。《文选·左思〈吴都赋〉》:“缔交翩翩,儐从奕奕。” 吕向 注:“奕奕,盛貌。”《文选·谢惠连〈雪赋〉》:“蔼蔼浮浮,瀌瀌奕奕。” 李善 注引《广雅》曰:“蔼蔼奕奕,盛貌。” 宋 苏轼 《和答庞参军》:“奕奕千言,粲焉陈诗。” 明 归有光 《送嘉定丞鲁侯序》:“仪观伟然,舆马奕奕。”
(3).美好貌。《诗·鲁颂·閟宫》:“新庙奕奕, 奚斯 所作。” 郑玄 笺:“奕奕,姣美也。”
(4).闲习貌。《诗·小雅·车攻》:“驾彼四牡,四牡奕奕。” 孔颖达 疏:“诸侯驾彼四牡之马而来,其四牡之马则奕奕然闲习。” 汉 张衡 《东京赋》:“万舞奕奕,钟鼓喤喤。”《旧唐书·刘子玄传》:“长裾广袖,襜如翼如,鸣珮行组,鏘鏘奕奕。”
(5).光明貌;亮光闪动貌。 南朝 宋 谢惠连 《秋怀》诗:“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烂。” 唐 韩愈 孟郊 《赠剑客李园联句》:“山磨电奕奕,水淬龙蝹蝹。” 冰心 《斯人独憔悴》:“这时 颖石 脸上火热,眼泪也干了,目光奕奕的一直说下去。”
(6).精神焕发貌。 宋 陈师道 《寄邓州杜侍郎紘》诗:“请公酌此寿百年,奕奕长为此邦伯。”《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这会觉得眉飞色舞,神采愈奕奕有光。” 罗旋 《红线记》一:“大家见这位负伤的将领仍象往日那样精神奕奕,胸怀豁达,谈吐风趣。”
(7).犹施施,缓行貌。
(8).忧愁貌。《诗·小雅·頍弁》:“未见君子,忧心奕奕。” 孔颖达 疏:“奕奕,忧之状。” 南朝 梁 刘孝绰 《上虞乡亭观涛津渚学潘安仁河阳县诗》:“中来不可絶,奕奕苦人肠。” ——《漢語大詞典》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副-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遗种(遺種)yí zhǒng
(1).传种;繁育后代。《国语·越语下》:“又一年,王召 范蠡 而问焉,曰:‘吾与子谋 吴 ,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后汉书·窦融传》:“天下安危未可知, 河西 殷富,带 河 为固, 张掖 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絶 河 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蝗灾告城隍文》:“神其速殛之幽,毋尽伤于我黍稷,毋俾遗种于此。”
(2).指人或动植物的后代。《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候其穀稼将熟,輒纵兵芟刈,使无遗种。” 宋 苏辙 《葵花》诗:“浮根不任雪,採剥收遗种。”《明史·外国传二·安南》:“明年春, 汝敬 等还, 利 復言 陈氏 无遗种,请别命。”《西游记》第六三回:“至今有个九头虫滴血,是遗种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某人悚然具服曰:实与某氏有积讐,拟手刃其一门,使无遗种。” ——《漢語大詞典》
(2).指人或动植物的后代。《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候其穀稼将熟,輒纵兵芟刈,使无遗种。” 宋 苏辙 《葵花》诗:“浮根不任雪,採剥收遗种。”《明史·外国传二·安南》:“明年春, 汝敬 等还, 利 復言 陈氏 无遗种,请别命。”《西游记》第六三回:“至今有个九头虫滴血,是遗种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某人悚然具服曰:实与某氏有积讐,拟手刃其一门,使无遗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