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斟酌 zhēn zhuó
(1).倒酒;注酒。《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 慈 乃为齎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 唐 夷陵女郎 《空馆夜歌》:“緑樽翠杓,为君斟酌。”
(2).指饮酒。旧题 汉 苏武《诗》之一:“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宋 向子諲 《梅花引·戏代李师明作》词:“同杯勺,同斟酌,千愁一醉都推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斟酌移时,女频来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濇。”
(3).倒酒不满曰斟,太过曰酌,贵适其中。故凡事反复考虑、择善而定,亦称斟酌。《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至於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 攸之 、 禕 、 允 之任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彼其推明心术之微,剖析义利之辨,而斟酌时中之权,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 曹禺 《日出》第四幕:“字眼上可以略为斟酌斟酌再用。”
(4).犹思忖;思量。 唐 杜甫 《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仇兆鳌 注:“斟酌,代为思忖也。” 宋 范成大 《次韵子文探梅水西》:“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无情恼。” 清 余京 《中秋月蚀》诗:“ 广寒 宫闕愁昏黑,斟酌 姮娥 秉烛行。”
(5).品评欣赏。 宋 向子諲 《清平乐·滁阳寄邵子非诸友》词:“今夜凄然对影,与谁斟酌姮娥。”
(6).执掌。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天有北斗,所以斟酌元气;帝有尚书,所以出纳王命。”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若夫驂驾六龙,驱驰七圣,斟酌元气,裁成天道者,其惟圣人乎!” 宋 曾巩 《祭黄君文》:“当世之官,有微有盛。盛者庙堂,斟酌王命。”
(7).安排;摆布。《北史·杨愔传》:“太皇太后曰:‘岂可使我母子受 汉 老嫗斟酌。’” ——《漢語大詞典》
(2).指饮酒。旧题 汉 苏武《诗》之一:“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宋 向子諲 《梅花引·戏代李师明作》词:“同杯勺,同斟酌,千愁一醉都推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斟酌移时,女频来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濇。”
(3).倒酒不满曰斟,太过曰酌,贵适其中。故凡事反复考虑、择善而定,亦称斟酌。《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至於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 攸之 、 禕 、 允 之任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彼其推明心术之微,剖析义利之辨,而斟酌时中之权,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 曹禺 《日出》第四幕:“字眼上可以略为斟酌斟酌再用。”
(4).犹思忖;思量。 唐 杜甫 《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仇兆鳌 注:“斟酌,代为思忖也。” 宋 范成大 《次韵子文探梅水西》:“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无情恼。” 清 余京 《中秋月蚀》诗:“ 广寒 宫闕愁昏黑,斟酌 姮娥 秉烛行。”
(5).品评欣赏。 宋 向子諲 《清平乐·滁阳寄邵子非诸友》词:“今夜凄然对影,与谁斟酌姮娥。”
(6).执掌。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天有北斗,所以斟酌元气;帝有尚书,所以出纳王命。”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若夫驂驾六龙,驱驰七圣,斟酌元气,裁成天道者,其惟圣人乎!” 宋 曾巩 《祭黄君文》:“当世之官,有微有盛。盛者庙堂,斟酌王命。”
(7).安排;摆布。《北史·杨愔传》:“太皇太后曰:‘岂可使我母子受 汉 老嫗斟酌。’” ——《漢語大詞典》
洙泗 zhū sì
洙水 和 泗水 。古时二水自今 山东省 泗水县 北合流而下,至 曲阜 北,又分为二水, 洙水 在北, 泗水 在南。 春秋 时属 鲁国 地。 孔子 在 洙 泗 之间聚徒讲学。《礼记·檀弓上》:“吾与女事夫子於 洙 泗 之间。”后因以“洙泗”代称 孔子 及儒家。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弘 洙 泗 之风,阐 迦维 之化。” 唐 卢象 《赠广川马先生》诗:“人归 洙 泗 学,歌盛舞雩风。” 宋 叶适 《宋厩父墓志铭》:“余尝考次 洙 泗 之门,不学而任材者, 求 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接 洙 泗 之渊源,拟荷千秋之担。” 清 谭嗣同 《仁学》一:“其在上者,亦莫不极崇 宋 儒,号为 洙 泗 之正传。” ——《漢語大詞典》
闯 ( 闖 ) chuǎng
闯 [ chuǎng ]
- 猛冲:~劲儿。~将。
- 历练,经历:~练。
- 为一定目的而奔走:~荡。
- 招惹:~祸。
紫阳(紫陽)zǐ yáng
(1). 宋 代理学家 朱熹 的别称。 朱熹 之父 朱松 曾在 紫阳山 (在 安徽省 歙县 )读书。 朱熹 后居 福建 崇安 ,题厅事曰 紫阳书室 ,以示不忘。后人因以“紫阳”为 朱熹 的别称。
(2).传说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阳为称号。如 周穆王 时 李八百 号 紫阳真君 , 汉 周义山 、 宋 张伯端 俱号 紫阳真人 。亦用以泛指道士。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五:“招携紫阳友,合宴玉清臺。” 唐 钱起 《省中春暮酬嵩阳焦道士见招》诗:“多惭紫阳客,相忆白云深。” ——《漢語大詞典》
(2).传说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阳为称号。如 周穆王 时 李八百 号 紫阳真君 , 汉 周义山 、 宋 张伯端 俱号 紫阳真人 。亦用以泛指道士。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五:“招携紫阳友,合宴玉清臺。” 唐 钱起 《省中春暮酬嵩阳焦道士见招》诗:“多惭紫阳客,相忆白云深。” ——《漢語大詞典》
大义(大義)dà yì
(1).正道;大道理。《易·家人》:“《彖》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旧唐书·李晟传》:“ 晟 亦同劳苦,每以大义奋激士心,卒无叛离者。”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八:“你不该因私情而忘大义,你不该阻止她回家去看她那患病的母亲。”
(2).夫妇之义,谓婚姻。 汉 秦嘉 《赠妇诗》之二:“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直説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崔茂伯》:“少闻大人以我配君,不幸丧亡,大义不遂。”
(3).要义;要旨。《东观汉记·班固传》:“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莽 天凤 中,乃之 长安 ,受《尚书》,略通大义。” 唐 韩愈 《送牛堪序》:“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 ——《漢語大詞典》
(2).夫妇之义,谓婚姻。 汉 秦嘉 《赠妇诗》之二:“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直説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崔茂伯》:“少闻大人以我配君,不幸丧亡,大义不遂。”
(3).要义;要旨。《东观汉记·班固传》:“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莽 天凤 中,乃之 长安 ,受《尚书》,略通大义。” 唐 韩愈 《送牛堪序》:“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 ——《漢語大詞典》
发越(發越)fā yuè
(1).播散;散发。《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郁郁菲菲,众香发越。” 郭璞 注:“香气射散也。”《后汉书·冯衍传下》:“﹝ 冯衍 《显志》﹞华芳曄其发越兮,时恍忽而莫贵。”《朱子语类》卷一一五:“近来学者如 漳 泉 人物,於道理上发得都浅,都是作文时文采发越,粲然可观。”
(2).激扬;激昂。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英声发越,采采粲粲。”《隋书·文学传序》:“ 江 左宫商发越,贵於清綺; 河 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常有数人登场,每人一隻之曲,而众口同声以出之者。在授曲之人,原有浅、深二意:浅者虑其冷静,故以发越见长;深者示不参差,欲以翕如见好。”
(3).疾速。《汉书·李寻传》:“太白发越犯库,兵寇之应也。”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发越,疾貌也。”
(4).指使疾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唐 户部有蠲符……今出於 永嘉 。士大夫喜其有发越翰墨之功,争捐善价取之。”
(5).犹焕发。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四:“﹝古法书﹞人间殆不復见,其仅存者皆归御府,但追想其笔势飞动,精神发越耳。”
(6).犹抒发。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瓏玲其声,龙吟凤鸣,妙契大造,发越七情。”
(7).阐述;阐发。 明 宋濂 《〈日损斋笔记〉序》:“世之为士者,贵於立言。然言不可以徒立也,必依乎经史而为之辨证。虽或未遑竭其终始而具释全书,所以发越其光晶,而疏通其晦塞者,其为来学寤疑辨惑之助,而功不既多矣乎。” 明 归有光 《易图论上》:“诸经遭 秦 火之厄,《易》独以卜筮存。 汉 儒传授甚明,虽於大义无所发越,而保残守缺,惟恐散失。”
(8).犹显露。 元 李翀 《日闻录》:“ 扬子云 曰:‘月未望则载魄於西,既望则终魄於东,其遡於日乎。’理固该尽,而不如 沈括 之言,能发越其状也。 沈括 曰:‘月如银圜,圜本无光,日耀之乃有光矣。’”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张子野 词,古今一大转移也…… 子野 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 温 韦 ,发越亦不似豪 苏 腻 柳 。”
(9).犹发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人之魂神不清明,智慧不发越者,忧心沉沉昏昏、若坠若凝者,其皆由牵累哉!”参见“ 发挥 ”。
(10).犹出息。 周立波 《腊妹子》五:“自从 腊妹子 从饿老鹰嘴里夺回了她那一只小黑鸡婆以后,这位老婆婆就很喜欢 腊妹子 了,总说她能干,将来一定有发越。”《山乡巨变》上十五:“只有发狠做,你们会有发越的。”
(11).古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后宫则有掖庭 椒房 ,后妃之室。 合欢 增城 , 安处 常寧 , 茝若 椒风 , 披香 发越 , 兰林 蕙草 , 鸳鸞 飞翔 之列。” 吕延济 注:“ 合欢 而下并殿名。”
(12). 南朝 陈 贺文发 、 顾越 的并称。《南史·儒林传·顾越》:“时又有 会稽 贺文发 ,学兼经史,与 越 名相埒,故都下谓之 发 越 焉。” ——《漢語大詞典》
(2).激扬;激昂。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英声发越,采采粲粲。”《隋书·文学传序》:“ 江 左宫商发越,贵於清綺; 河 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常有数人登场,每人一隻之曲,而众口同声以出之者。在授曲之人,原有浅、深二意:浅者虑其冷静,故以发越见长;深者示不参差,欲以翕如见好。”
(3).疾速。《汉书·李寻传》:“太白发越犯库,兵寇之应也。”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发越,疾貌也。”
(4).指使疾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唐 户部有蠲符……今出於 永嘉 。士大夫喜其有发越翰墨之功,争捐善价取之。”
(5).犹焕发。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四:“﹝古法书﹞人间殆不復见,其仅存者皆归御府,但追想其笔势飞动,精神发越耳。”
(6).犹抒发。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瓏玲其声,龙吟凤鸣,妙契大造,发越七情。”
(7).阐述;阐发。 明 宋濂 《〈日损斋笔记〉序》:“世之为士者,贵於立言。然言不可以徒立也,必依乎经史而为之辨证。虽或未遑竭其终始而具释全书,所以发越其光晶,而疏通其晦塞者,其为来学寤疑辨惑之助,而功不既多矣乎。” 明 归有光 《易图论上》:“诸经遭 秦 火之厄,《易》独以卜筮存。 汉 儒传授甚明,虽於大义无所发越,而保残守缺,惟恐散失。”
(8).犹显露。 元 李翀 《日闻录》:“ 扬子云 曰:‘月未望则载魄於西,既望则终魄於东,其遡於日乎。’理固该尽,而不如 沈括 之言,能发越其状也。 沈括 曰:‘月如银圜,圜本无光,日耀之乃有光矣。’”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张子野 词,古今一大转移也…… 子野 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 温 韦 ,发越亦不似豪 苏 腻 柳 。”
(9).犹发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人之魂神不清明,智慧不发越者,忧心沉沉昏昏、若坠若凝者,其皆由牵累哉!”参见“ 发挥 ”。
(10).犹出息。 周立波 《腊妹子》五:“自从 腊妹子 从饿老鹰嘴里夺回了她那一只小黑鸡婆以后,这位老婆婆就很喜欢 腊妹子 了,总说她能干,将来一定有发越。”《山乡巨变》上十五:“只有发狠做,你们会有发越的。”
(11).古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后宫则有掖庭 椒房 ,后妃之室。 合欢 增城 , 安处 常寧 , 茝若 椒风 , 披香 发越 , 兰林 蕙草 , 鸳鸞 飞翔 之列。” 吕延济 注:“ 合欢 而下并殿名。”
(12). 南朝 陈 贺文发 、 顾越 的并称。《南史·儒林传·顾越》:“时又有 会稽 贺文发 ,学兼经史,与 越 名相埒,故都下谓之 发 越 焉。” ——《漢語大詞典》
添 tiān《國語辭典》
添 [ tiān ]
动- 增加。如:「添饭」、「增添」、「添件衣服」。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红楼梦·第四○回》:「鸳鸯便坐下了,婆子们添上碗筷来。」
声价(聲價)shēng jià
名誉身价。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聘士彭城姜肱》:“吾以虚获实,藴藉声价。盛明之际,尚不委质,况今政在家哉!” 唐 牟融 《司马迁墓》诗:“英雄此日谁能荐,声价当时众所推。” 元 乔吉 《两世因缘》第一折:“如大姐这般人物声价,那子弟每便怎能勾到的根前。” 郭影秋 《读王渔洋诗题后》诗:“ 王子 才高一代宗,龙门声价自称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