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妆点铜瓶分外春,惜花尤见主翁仁。

李曾伯宋代〕《又用韵

妆点铜瓶分外春,惜花尤见主翁仁。
自怜白发衰如许,空对花前忆故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妆点铜瓶分外主翁

妆点(妝點)zhuāng diǎn
(1).梳妆打扮。《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 淑妃 共观之。 淑妃 粧点,不获时至。 周 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 元 乔吉 《清江引·笑靥儿》曲:“一团可人衠是娇。粧点如花貌。”《金瓶梅词话》第四回:“﹝妇人﹞先到楼上,从新粧点,换了一身艷色新衣。”
(2).妆饰点缀。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闺怨》套曲:“残红粧点青苔径,又一番春色飘零。” 清 吴伟业 《雕桥庄歌》:“年年细柳与新蒲,粧点溪山入画图。”《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初还只在 西湖 上粧点,既而西边直粧点到 灵隐 、 天竺 ,南边直粧点到 净慈 、 万松岭 ,竟将一个 西湖 团团粧点成花锦世界。”
(3).渲染敷洐。 宋 吕祖谦 《与朱侍讲元晦》:“祭文谨録呈,虽病中语言无次序,然却无一字粧点做造也。”《朱子语类》卷八三:“问: 季札 观乐,如何知得如此之审?曰:此是 左氏 粧点出来,亦自难信。”
(1).装饰,打扮。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词》之二:“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五:“呼舆往迎,续报至矣。已而登楼,託以妆点始见。”
(2).谓点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白羊妆点芳草》:“ 午桥庄 小儿坡 ,茂草盈里。 晋公 每使数群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 明 高攀龙 《三时记》:“二十一日行,两岸残雪妆点,野色甚佳。”《红楼梦》第二二回:“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3).指修饰文字。 清 黄宗羲 《〈山翁禅师文集〉序》:“ 山翁 之诗文,亦不免於堆垛妆点。” 清 恭士 《蹇千里传评》:“可见文不在妆点,一涉妆点便拙。”
(4).渲染敷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世间所传幽欢冥会之事,尽出文人妆点,悉属寓言,君乃信以为真哉!”  ——《漢語大詞典》
铜瓶(铜瓶)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空梁簇画戟,阴井敲铜瓶。
唐 刘禹锡 楚州开元寺北院枸杞临井繁茂可观群贤赋诗因以继和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
唐 贾岛 送贞空二上人 石磬疏寒韵,铜瓶结夜澌。
唐 皮日休 重玄寺元达年逾八十好种名药凡所植者多至自天台四明包山句曲丛翠纷糅各可指名余奇而访之因题二章 其二 藜杖移时挑细药,铜瓶尽日灌幽花。
唐 无可 春晚喜悟禅师自琉璃上方见过 苔痕深草履,瀑布滴铜瓶。
宋 苏轼 夜过舒尧文戏作 耐寒石砚欲生冰,得火铜瓶如过雨。  ——《骈字类编》
分外 fèn wài
(1).本分以外。《三国志·魏志·程昱传》:“上不责非职之功,下不务分外之赏,吏无兼统之势,民无二事之役,斯诚为国要道,治乱所由也。”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二:“而不闻大道者,乃欲以智计力取分外之事,岂不愚哉!”《红楼梦》第七七回:“你们小心!往后再有一点分外之事,我一概不饶!”《人民日报》1975.5.28:“ 杜医生 本职工作做得好,分外的事也抢着干。”
(2).格外;特别。 唐 高蟾 《晚思》诗:“虞泉冬恨由来短,杨叶春期分外长。” 宋 杨万里 《秋雨叹十解》诗:“湿侵团扇不能轻,冷逼孤灯分外明。”《红楼梦》第七八回:“我常见他比别人分外淘气,也懒。”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嬈。”
(3).另外。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准了他那先借的四十两银子,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勾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吴宣教 足足取勾了二千数目,分外又把些零碎银两送与众家人,做了东道钱。”
(4).过分。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这廝那狠毒心如蜂蠆,荒淫心忒分外。”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六○回:“七姑太太又笑道:‘……论起你的才干来,固然,休说一个区区警务处长,便做一个督军、巡阅,也并非分外。’”  ——《漢語大詞典》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1.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2.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3. 生機。如:「妙手回春」。
  4.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5.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6.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7.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1.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惜 xī《國語辭典》

惜 [ xí ]

  1. 爱怜、珍视、舍不得。如:「惜福」、「吝惜」、「爱惜」、「死不足惜」、「怜香惜玉」。唐·白居易〈日长〉诗:「爱水多櫂舟,惜花不扫地。」
  2. 悲痛、哀伤。如:「痛惜」。《文选·陆机·叹逝赋》:「望汤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屡戢。」《聊斋志异·卷八·张贡士》:「犹述其曲文,惜不能全忆。」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1.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3.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4.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1. 有花的。如:「花季」。
  2.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3.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4.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5.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6.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1.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2.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尤 yóu《國語辭典》

尤 [ yóu ]

  1. 怨恨、責怪。《詩經·鄘風·載馳》:「許人尤之,眾穉且狂。」《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
  2. 親近、喜愛。唐·羅隱〈春中湘中題岳麓寺僧舍〉詩:「欲共高僧話心跡,野花芳草奈相尤。」宋·柳永〈如魚水·帝里疏散〉詞:「共綠蟻,紅粉相尤。」
  1. 更加、格外。《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太史公曰》:「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抑又聞之,古者重冠禮,將以責成人之道,是聖人所尤用心者也。」
  1. 特異。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2. 過失。《詩經·小雅·四月》:「廢為殘賊,莫知其尤。」《論語·為政》:「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3. 姓。如宋代有尤鶴。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见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主翁 zhǔ wēng
(1).犹主人。与“客人”相对。 唐 吕岩 《题四明金鹅寺壁》诗:“闻此语,何欣欣。主翁岂是寻常人,我来謁见不得见,謁心耿耿生埃尘。”
(2).犹主人。与“仆人”相对。 宋 袁采 《袁氏世范》卷三:“婢妾与主翁亲近,或多挟此私通;僕辈有子,则以主翁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老苍头説:‘你新到我主翁家来,我们该请你吃三杯。’” 刘半农 《学徒苦》诗:“学徒进店,为学行贾;主翁不授书算,但曰‘孺子当习勤苦’。”  ——《漢語大詞典》
仁 rén《國語辭典》

仁 [ rén ]

  1. 親愛。如:「仁民愛物」。
  1. 寬惠善良的德行。如:「仁愛」。《論語·陽貨》:「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2. 有仁德的人。如:「泛愛眾而親仁。」
  3. 一般人。如:「同仁」。通「人」。
  4. 果核中的種子。如:「果仁」、「杏仁」、「桃仁」、「花生仁」。
  5. 姓。如五代時有仁裕。
  1. 寬厚、有德性的。如:「仁政」、「仁心仁術」、「仁人君子」。
  2. 有感覺、感受的。如:「麻木不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