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蛇断石都休问,遗恨平城雨雪羞。
手袖干将射斗牛,当时天意在兴刘。
不劳游刃烹秦鹿,直以余锋剪楚猴。
将相岂烦加越砥,宽仁自足淬吴钩。
断蛇断石都休问,遗恨平城雨雪羞。
不劳游刃烹秦鹿,直以余锋剪楚猴。
将相岂烦加越砥,宽仁自足淬吴钩。
断蛇断石都休问,遗恨平城雨雪羞。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断蛇(斷蛇)duàn shé
(1).斩蛇。指 汉高祖 刘邦 斩蛇起义事。《汉书·高帝纪赞》:“ 汉 承 尧 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 唐 李白 《拟恨赋》:“断蛇奋旅,扫清国步。” 金 史肃 《过九里山》诗:“断蛇扛鼎两争雄,陈迹荒凉万事空。”
(2).剑名。 ——《漢語大詞典》
(2).剑名。 ——《漢語大詞典》
断石(斷石)duàn shí
(1).陡峭的岩石。 唐 杜甫 《移居夔州作》诗:“农事闻人説,山光见鸟情。 禹 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 唐 杜甫 《白帝城最高楼》诗:“扶桑西枝封断石, 弱水 东影随长流。”
(2).断裂之石刻。 宋 黄庭坚 《跋翟公巽所藏石刻》:“《乐毅论》旧石刻軼其半者,字瘦劲无俗气,后有人復刻此断石文,摹传失真多矣。” 元 张翥 《辱井石栏》诗:“好事能收断石存,摩挲堪惜古云根。” ——《漢語大詞典》
(2).断裂之石刻。 宋 黄庭坚 《跋翟公巽所藏石刻》:“《乐毅论》旧石刻軼其半者,字瘦劲无俗气,后有人復刻此断石文,摹传失真多矣。” 元 张翥 《辱井石栏》诗:“好事能收断石存,摩挲堪惜古云根。” ——《漢語大詞典》
都 dū/dōu《國語辭典》
都 [ dū ]
名- 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国都」、「京都」、「行都」。
- 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 定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 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 总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 优雅、优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都 [ dōu ]
副- 皆。概括全部的意思。如:「都好」、「都是」。
- 还、尚且、甚至。如:「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
- 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如:「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
- 发语词,无义。《书经·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休问(休問)xiū wèn
(1).佳讯。《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既济 南海 ,与领守 儿孝德 相见,知足下忠义奋发,整飭元戎,西迎大驾,巡省中岳。承此休问,且悲且憙。”
(2).好的声誉。 唐 柳宗元 《送宁国范明府诗序》:“有 范氏传真 者,始来京师,近臣多言其美,宰相闻之,用以为是职,在门下,甚获休问。” ——《漢語大詞典》
(2).好的声誉。 唐 柳宗元 《送宁国范明府诗序》:“有 范氏传真 者,始来京师,近臣多言其美,宰相闻之,用以为是职,在门下,甚获休问。” ——《漢語大詞典》
遗恨(遺恨)yí hèn
(1).到死还感到悔恨。《后汉书·王常传》:“闻陛下即位 河 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闕庭,死无遗恨。” 晋 陆机 《文赋》:“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
(2).谓事情已过去但还留下的悔恨。 郭沫若 《黑猫》一:“提婚已经是二三月间的事了,母亲说着都好像还有遗恨。” ——《漢語大詞典》
(2).谓事情已过去但还留下的悔恨。 郭沫若 《黑猫》一:“提婚已经是二三月间的事了,母亲说着都好像还有遗恨。” ——《漢語大詞典》
平城
史记匈奴传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 汉书地理志雁门郡县平城原后汉书窦固传骑都尉来苗护乌桓校尉文穆将太 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郡兵及鸟桓鲜卑万一千骑出平城塞百魏书穆帝纪六年帝登平城西山观望地势乃更南 里于灅水之阳黄瓜堆筑新平城晋人谓之小平城 ——《骈字类编》
雨雪
唐 杜甫 夜宿西阁晓呈元二十一曹长 城暗更筹急,楼高雨雪微。
唐 李益 送韩将军还边 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
唐 沈亚之 别庞子肃 雨雪依岩避,烟云逐步开。
唐 崔涂 南涧耕叟 雨雪朝耕苦,桑麻岁计贫。
唐 罗邺 留题张逸人草堂 关河客梦还乡后,雨雪山程出店迟。
唐 杜荀鹤 赠庐岳隐者 结茅遮雨雪,采药给晨昏。 ——《骈字类编》
唐 李益 送韩将军还边 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
唐 沈亚之 别庞子肃 雨雪依岩避,烟云逐步开。
唐 崔涂 南涧耕叟 雨雪朝耕苦,桑麻岁计贫。
唐 罗邺 留题张逸人草堂 关河客梦还乡后,雨雪山程出店迟。
唐 杜荀鹤 赠庐岳隐者 结茅遮雨雪,采药给晨昏。 ——《骈字类编》
羞 xiū《國語辭典》
羞 [ xiū ]
動- 進貢、進獻。《說文解字·丑部》:「羞,進獻也。」《禮記·月令》:「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 侮辱,使人難堪。如:「羞辱」。《漢書·卷四·文帝紀》:「以羞先帝之遺德。」
- 感到恥辱。如:「他那大逆不道的行徑,使大夥都羞與為伍。」
- 害怕、慚愧。如:「羞於見人」。《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傳》:「素懦弱,羞愧流汗,舉手不能言。」唐·錢起〈贈闕下裴舍人〉詩:「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髮對華簪。」
- 害臊、難為情,或使難為情。如:「害羞」。如:「不要再羞他了,他的臉已經紅到耳根了。」
- 精緻美味的食物。如:「珍羞」、「時羞」。《文選·枚乘·七發》:「旨酒嘉肴,羞炰膾炙,以御賓客。」同「饈 」。
- 羞怯的神情。如:「含羞」。唐·李商隱〈無題〉詩二首之一:「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 恥辱。如:「蒙羞」。《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復勾踐之讎,報魯國之羞。」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