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苍颜皓鬓已若瘠,黄童白叟人其嬉。

李曾伯宋代〕《寿襄阃

江南三月春事浓,人间处处熙东风。
山阴亭下羽觞举,长安小边箫鼓从。
衣冠酣燕太平久,干戈浸钝铁钺朽。
神州风景虽慷慨,已付新亭一杯酒。
皇天佑宋当此时,乃眷畴作邦家基。
水晶宫里毓奇瑞,翼日生此神仙姿。
平时功业在学术,治道边防讲明出。
遂将姬旦勤劳心,一洗吴人侈奢羽。
襄阳自昔天下雄,形势今处常蛇中。
彤弓玈矢自临牧,轻裘缓带惟从容。
鸡鸣而起夜无寐,切切安危以身系。
四维盘石罔遗虑,千里毫釐尚深计。
一民未饱公足食,一兵尚寒公以衣。
苍颜皓鬓已若瘠,黄童白叟人其嬉。
瞻言二十三郡国,根本其蕃赖封植。
农知奠枕士超距,岂但边人戒生隙。
几番河檄动汉关,折冲随出精神间。
平淮既敌江汉盛,救邢況尽春秋难。
往时国未一兴役,动以千金大农给。
自公边用足幕府,不费中朝一毫力。
往时馈识高师,粟殆不及期年支。
自公留屯上方略,粒米狼戾如京坻。
规模宏大有如此,古犹其难况今撽。
朝廷宿望四海重,中外先生一人耳。
我闻文正腹有百万兵,西贼闻之心胆惊。
胸中武库今十倍,一尘宜弗轒輼侵。
忠定昔年镇全益,一信五年方做得。
况今终始一勤字,十年之间示尝息。
噫嘻楚人申讨无日休,越人生聚几岁周。
规摹止俟机会至,社稷固赖封疆谋。
史毋比公仅羊杜,雅毋咏公止申甫。
昌唐安得十元吉,平蔡惟须一裴度。
黄扉紫闼深帝思,衮衣赤舄行公归。
原公寿躬寿王国,牛马下走亦寿域之黔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苍颜已若黄童白叟

苍颜(蒼顔)cāng yán
(1).苍老的容颜。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苍颜白髮,頽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清 孙枝蔚 《病》诗:“已识苍颜瘦,何劳明镜窥。”
(2).苍翠之色。 宋 曾巩 《冬望》诗:“长松夹树盖十里,苍颜毅气不可迴。” 清 孙枝蔚 《水叹》诗之二:“古人心如雨中山,久雨益復识苍颜。”  ——《漢語大詞典》
皓 hào《國語辭典》

皓 [ hào ]

  1. 白、洁白。如:「皓发」、「明眸皓齿」。《汉书·卷四○·张良传》:「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2. 光明、明亮。如:「皓月当空」。唐·杜牧〈长安夜月〉诗:「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宋·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词:「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1. 姓。如春秋时越国有皓进。
鬓 ( 鬢 ) bìn
鬓 [ bìn ]
  1.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发()。~角。~丝。
已若 yǐ ruò
见“ 已诺 ”。  ——《漢語大詞典》
瘠 jí《國語辭典》

瘠 [ jí ]

  1. 瘦弱。《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楚子使医视之,复曰瘠则甚也。」唐·韩愈〈争臣论〉:「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
  2. 土地不肥沃。如:「贫瘠」。《国语·鲁语下》:「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1. 减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可必瘠鲁以肥杞。」
  1. 腐肉、腐尸。宋·文天祥〈正气歌〉:「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通「胔」。
黄童白叟 huáng tóng bái sǒu
黄口小儿和白发老人。泛指老老少少。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卿士庶人,黄童白叟,踊跃欢呀,失喜噎欧。” 明 汤式 《一枝花·赠人》套曲:“远方,近方,黄童白叟知名望。一人下,万人上,铁券丹书姓字香。”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按:部民保留地方官,例所不许,而贤有司善政所逮,黄童白叟,卧辙攀辕,亦实有出於至诚者。”亦作“ 黄童皓首 ”、“ 黄童白颠 ”。 宋 司马光 《送伊阙王大夫歌》:“黄童皓首接手而游嬉。” 明 袁宏道 《邑钱侯直指疏荐序》:“夫今之黄童白颠,犹昔氓也;高冠长裾,犹昔士也。”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1.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1.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1.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2.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3.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4.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1.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2.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1.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2.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3.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1.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1.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1.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嬉 xī《國語辭典》

嬉 [ xī ]

  1. 游戏、玩耍。如:「嬉戏」。《文选·张衡·归田赋》:「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