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莲之为瑞固有之,水神岂肯轻种奇。

李曾伯宋代〕《咏荆州瑞莲

莲之为瑞固有之,水神岂肯轻种奇。
双花仅见子辱表,并蒂尝著原父诗。
未如今年荆州幕,拔萃出类罗方池。
二花三花四五花,至於六花同一枝。
根荄太华玉井藕,彷佛函德铜池芝。
晓来朝日千叶开,宛若群玉齐顷葵。
花工示人厥有象,岂止绿沉而红依。
花中独此号君子,爱莲有说闻濂溪。
方今众贤聚本朝,左右周召而皋夔。
朝和物和天地和,荐之千载之一时。
主人生平不好异,一见错愕开双眉。
此天产也岂人力,赋此直欲同僚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固有水神岂肯

莲 ( 蓮 ) lián
莲 [ lián ]
     ◎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子大而圆。花大,有粉红、白色两种。种子称“莲子”,包在倒圆锥形的花托内,合称“莲蓬”。地下茎肥大而长,有节,称“”。种子和地下茎均可食(亦称“”、“芙蓉”、“芙蕖”、“菡萏”):~藕。~房(❶莲蓬;❷指僧人的居室)。~座(❶莲花的底部;❷佛像的座位,由佛座多为莲花形而得名)。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瑞 ruì《國語辭典》

瑞 [ ruì ]

  1. 古代用玉做成的信物,诸侯持以朝祭或作为符节。《说文解字·玉部》:「瑞,以玉为信也。」
  2. 吉祥的征兆。《镜花缘·第八三回》:「野人昼见蟢子者,……以为有喜乐之瑞。」
  1. 吉祥的。如:「瑞兆」、「瑞云」。唐·杜甫〈凤凰台〉诗:「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
固有 gù yǒu
本来就有。《易·益》:“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是盖性分之所固有,而非有假於外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无名木刻集〉序》:“木刻是 中国 所固有的,而久被埋没在地下了。”  ——《漢語大詞典》
水神 shuǐ shén
(1).谓水。古代思想家认为水的成分存在于一切物质之中,并为万物之准,故称。《管子·水地》:“水者万物之準也,诸生之淡也,违非得失之质也。是以无不满无不居也,集於天地而藏於万物。产於金石,集於诸生,故曰水神。” 尹知章 注:“莫不有水焉,不知其所,故谓之神也。”
(2).水域之神;司水之神。《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汉书·王尊传》:“ 尊 躬率吏民,投沉白马,祀水神 河伯 。”《左传·昭公十八年》“ 玄冥 ” 晋 杜预 注:“ 玄冥 ,水神。”  ——《漢語大詞典》
岂肯 qǐ kěn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肯”例如:既然是你先动了手,我岂肯与你善罢甘休?  ——《漢語大詞典》
轻 ( 輕 ) qīng
轻 [ qīng ]
  1.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2.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
  3.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
  4.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5.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
  6.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
种 ( 種 ) zhǒng/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种 [ chóng ]

  1. 姓。如宋代有种师道。
奇 qí/jī《國語辭典》

奇 [ qí ]

  1. 特别、不寻常。如:「奇文」、「奇人奇事」、「稀奇古怪」、「奇货可居」。《文选·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唐·杜荀鹤〈投李大夫〉诗:「自小癖于诗,篇篇恨不奇。」
  2. 出人意表、难以揣测。如:「奇计」、「奇谋怪略」。
  3. 善、美好。《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 惊异、视为特殊。《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文静素奇其人,一旦闻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
  1. 极、甚。《镜花缘·第一二回》:「小吃上完,方及正肴,菜既奇丰,碗亦奇大。」
  1. 特殊或奇险的事物。如:「出奇制胜」。《老子·第五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明·袁宏道〈袁中郎游记·灵隐〉:「撮奇搜胜,物无遁形。」

奇 [ jī ]

  1. 单数的。与「偶」相对。如:「一、三、五……都是奇数。」
  2. 不顺利、乖舛。《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以为李广老,数奇。」唐·王维〈 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1. 余数、零头。《聊斋志异·卷四·狐谐》:「行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