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彤管责堪陈信史,今将列女传同编。

赵汝腾宋代〕《挽朱夫人

兰陔送母度新阡,追忆东岩老谪仙。
虀办咄嗟供妇职,肝刲一再续亲年。
六珈偕老荣何盛,二子乘舟晚可怜。
彤管责堪陈信史,今将列女传同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彤管信史列女

彤管 tóng guǎn
(1).杆身漆朱的笔。古代女史记事用。《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孌,貽我彤管。” 毛 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 郑玄 笺:“彤管,笔赤管也。” 陈奂 传疏引 董仲舒 曰:“彤者,赤漆耳。”一说指乐器。见 高亨 《诗经今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植物。见 余冠英 《诗经选译》《后汉书·皇后纪序》:“女史彤管,记功书过。” 李贤 注:“彤管,赤管笔也。”
(2).指女子文墨之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三闺秀时代相近,并有功是书。彤管清徽,一时鼎峙,韵矣哉!”
(3).指 汉 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所赐的一双赤管大笔。后用为在朝任官之典。《晋书·夏侯湛传》:“入閶闔,躡丹墀,染彤管,吐洪煇,干当世之务,触人主之威,有效矣。” 明 何景明 《田子行》:“我持彤管双凤翎,浮沉帝傍近紫庭。”
(4).指画笔。 明 唐寅 《题牡丹画》诗:“穀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漢語大詞典》
责 ( 責 ) zé/zhài
责 [ zé ]
  1. 责任,分(fèn)内应做的事:~任。尽~。负~。职~。专~。~无旁贷。
  2. 要求:~求。~令。~成。
  3. 指摘过失:求全~备。~怪。斥~。~罚。谴~。
  4. 质问,诘(jié)问:~问。~难。~让。
  5. 旧指为了惩罚而打:鞭~。杖~。
责 [ zhài ]
  1. 同“债”。
堪 kān《國語辭典》

堪 [ kān ]

  1. 勝任、承受。如:「難堪」、「足堪重任」、「不堪一擊」、「情何以堪」。《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 可以、能夠。如:「堪稱大將」、「不堪設想」。唐·杜秋娘〈金縷衣〉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詞:「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陈 ( 陳 ) chén
陈 [ chén ]
  1. 排列,摆设:~列。~兵。
  2. 述说:~述。~情。详~。~诉。~说。
  3.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5.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6. 姓。
信史 xìn shǐ
纪事真实可信、无所讳饰的史籍。《公羊传·昭公十二年》:“《春秋》之信史也,其序则 齐桓 、 晋文 ;其会,则主会者为之也。” 宋 陆游 《史院书事》诗:“信史新修稿满牀,牙籤黄帊带芸香。”《清史稿·圣祖纪三》:“壬戌,诫修《明史》史臣覈公论,明是非,以成信史。”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将 ( 將 ) jiāng/jiàng
将 [ jiāng ]
  1. 快要:~要。~至。~来。即~。
  2. 带领,扶助:~雏。扶~。~军。
  3. 拿,持:~心比心。
  4. 把:~门关好。
  5.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
  6.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7. 保养:~养。~息。
  8. 兽类生子:~驹。~小猪。
  9.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10. 又,且:~信~疑。
  11.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12. 刚,刚刚:~~。~才。
  13. 姓。
将 [ jiàng ]
  1.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2.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列女 liè nǚ
犹烈女。谓重义轻生、有节操的女子。《战国策·韩策二》:“非独 政 之能,乃其姊者,亦列女也。”《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常以列女图画置於左右,以自监戒。” 李贤 注:“ 刘向 撰《列女传》八篇,图画其象。” 唐 李白 《东海有勇妇》诗:“志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 汉 朝人在宫殿和墓前的石室里,多喜欢绘画或雕刻古来的帝王、 孔子 弟子、列士、列女、孝子之类的图。”  ——《漢語大詞典》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传 [ zhuàn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1.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2.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4. 赞成。如:「赞同」、「同意」。
  1.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1.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1.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1.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 契约。如:「合同」。
  3.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1.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编 ( 編 ) biān
编 [ biān ]
  1. 用细条或带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结。~织。~扎。
  2. 按一定的原则、规则或次序来组织或排列:~排。~目(编制目录或指已编成的目录)。~次。~年。~订。~配。~码。
  3. 把材料加以适当的组织排列而成为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等:~写。~译。~审。~修。~纂。~印。
  4. 创作:~剧。~导。
  5. 捏造:~瞎话。
  6. 成本的书按内容划分的部分:正~。续~。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