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吟 yín《國語辭典》
吟 [ yín ]
动- 痛苦时发出的声音。元·戴侗《六书故·卷一一·吟》:「痛为呻吟。」
- 叹息。《战国策·楚策一》:「雀立不转,昼吟宵哭。」
- 咏、诵。如:「吟咏」。《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 啼叫、鸣叫。《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肃而长吟。」《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二》:「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 口吃、话说不清楚。《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通「唫」。
- 古代一种诗体的名称。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词有〈陇头吟〉,孔明有〈梁父吟〉,文君有〈白头吟〉。」
付 fù《國語辭典》
付 [ fù ]
动- 授予、交给。如:「交付」、「托付」。《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原涉传》:「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 支出钱财。如:「付款」、「付帐」、「缴付」。
- 量词。计算成组成套物品的单位。如:「一付眼镜」、「两付碗筷」。通「副」。
三山 sān shān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沈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漢語大詞典》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漢語大詞典》
林 lín《國語辭典》
林 [ lín ]
名- 树木或竹子丛生一处。如:「竹林」、「山林」、「松林」、「防风林」。
- 泛指同类的人或事物荟聚之所。如:「碑林」、「儒林」、「艺林」。《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
- 姓。如清代有林则徐。
- 众多。如:「工厂林立」。
敬 jìng《國語辭典》
敬 [ jìng ]
动- 尊重。如:「敬重」、「敬老尊贤」。《论语·先进》:「门人不敬子路。」汉·王符《潜夫论·述赦》:「君敬法则法行,君慢法则法弛。」
- 有礼貌的献上。如:「敬茶」、「敬酒」。《红楼梦·第五四回》:「又命宝玉:『也敬你姐姐一杯。』」
- 慎重、恭敬。如:「敬赠」、「敬贺」。《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宋·邢昺·疏:「居处恭谨,执事敬慎。」宋·苏轼〈答陈传道〉五首之四:「新旧诸诗,幸得敬览,不意余生,复见斯作。」
- 恭肃。《礼记·大学》:「为人臣,止于敬。」
- 表示敬意、谢意或祝贺之意的礼物。如:「喜敬」、「贺敬」、「节敬」。《后汉书 ·卷五三·周燮传》:「遣生送敬,遂辞疾而归。」《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和》:「便吩咐门子,于库房取书仪十两,送与苏雨为程敬。」
- 姓。如唐代有敬元礼。
则 ( 則 ) zé
则 [ zé ]
- 模范:以身作~。
-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
- 效法:~先烈之言行。
-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
-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
-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
-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
-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
-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烂柯(爛柯)làn kē
(1).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信安郡 石室山 , 晋 时 王质 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 质 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 质 ,如枣核, 质 含之,不觉飢。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 质 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復时人。”后以“烂柯”谓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宋 陆游 《东轩花时将过感怀》诗:“还家常恐难全璧,閲世深疑已烂柯。”
(2).谓荒诞不可信。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况人一夕不寝必困,岂有两昼夜而不觉,朝廷为之废务?殆几於烂柯之説矣。所以 孟子 有‘尽信《书》’之嘆。”
(3).借指下棋。 唐 窦常 《哭张仓曹南史》诗:“丽藻尝专席,閒情欲烂柯。” 清 钱谦益 《〈棋谱新局〉序》:“安知夫烂柯之老,橘中之叟,不揶揄窃笑耶?”
(4).作听琴的典故。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烂柯事有异说》:“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云:烂柯多用为棋事,听琴亦然。”
(5).指 烂柯山 。 清 魏源 《粤江舟行》诗之五:“隔江更 烂柯 ,趾麓闑棖值。”自注:“隔江 烂柯山 即 端溪 砚坑也,与 七星厓 对峙水口。”参见“ 烂柯山 ”。 ——《漢語大詞典》
(2).谓荒诞不可信。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况人一夕不寝必困,岂有两昼夜而不觉,朝廷为之废务?殆几於烂柯之説矣。所以 孟子 有‘尽信《书》’之嘆。”
(3).借指下棋。 唐 窦常 《哭张仓曹南史》诗:“丽藻尝专席,閒情欲烂柯。” 清 钱谦益 《〈棋谱新局〉序》:“安知夫烂柯之老,橘中之叟,不揶揄窃笑耶?”
(4).作听琴的典故。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烂柯事有异说》:“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云:烂柯多用为棋事,听琴亦然。”
(5).指 烂柯山 。 清 魏源 《粤江舟行》诗之五:“隔江更 烂柯 ,趾麓闑棖值。”自注:“隔江 烂柯山 即 端溪 砚坑也,与 七星厓 对峙水口。”参见“ 烂柯山 ”。 ——《漢語大詞典》
国手(國手)guó shǒu
一国中某项技艺最为出众的人。 唐 白居易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唐 裴说 《棋》诗:“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 宋 苏轼 《循守临行出小鬟复用前韵》:“趁著春衫游上苑,要求国手教新音。”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我是外科医国手也,何必他求?” 傅敷 《感怀》诗之三:“拯乱几曾逢国手,嫉余早分到蛾眉。” ——《漢語大詞典》
尚 shàng《國語辭典》
尚 [ shàng ]
动- 尊崇、仰慕。如:「尚文」、「尚武」。《墨子·尚贤上》:「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 主管其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通「掌」。
- 仰攀婚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 犹、还。如:「他至今尚未结婚。」《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 」
- 尚且、况且。《老子·第二三章》:「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 希望,表示祈求。如:「尚飨」。唐·韩愈〈汴州东 西水门记〉:「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尚俾来者知作之所始。」
- 姓。如汉代有尚长。
观 ( 觀 ) guān/guàn
观 [ guān ]
- 看,察看:~看。~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风(➊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➋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阵。~赏。~察。~感。参~。
-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瞻(➊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➋注视,瞻望)。大~。奇~。
-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点。~念。主~。客~。世界~。
- 道教的庙宇:白云~。紫阳~。
- 古代宫门前的双阙。
- 楼台:楼~。台~。
- 姓。
棋 qí《國語辭典》
棋 [ qí ]
名- 一種遊戲。有棋盤、棋子,下棋者依規則移動棋子,以定勝負。有跳棋、圍棋、象棋、五子棋、西洋棋等多種玩法。
棋 [ jī ]
名- 根底、根基。《集韻·平聲·之韻》:「棋,根柢也。」《史記·卷二五·律書》:「箕者,言萬物根棋,故曰箕。」通「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