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纤纤(纖纖)xiān xiān
(1).细微;细微的事物。《荀子·大略》:“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徵调曲五》:“纤纤不絶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 宋 张元干 《南歌子·中秋》词之四:“指印纤纤粉,釵横隐隐金。”
(2).女手柔细貌。《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唐 罗邺 《题笙》诗:“最宜轻动纤纤玉,醉送当观灩灩金。”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纪存》:“ 班姬 晋女 今何有,携来合付纤纤手。”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十九:“旧厢风月重相忆,十指纤纤擘荔枝。”
(3).指女子柔美之手。 元 徐再思 《水仙子·红指甲》曲:“雪藕丝霞十缕,鏤枣班血半点,掐 刘郎 春在纤纤。”
(4).细巧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5).尖细。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鉤。” 唐 韩愈 《答张十一功曹》诗:“篔簹竞长纤纤笋,躑躅閒开艳艳花。”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杨四》:“俄而楼门边,露纤纤小足。”
(6).细长貌;柔细貌。 唐 孙鲂 《柳》诗之二:“春风多事刚牵引,已解纤纤学舞腰。”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延生观后山上小堂》:“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 清 纳兰性德 《赤枣子》词:“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柯岩 《东方的明珠》一:“它们拼命往下钻,只想越来越深地潜入缸底,借那几根纤纤的水草来隔开危险,那里还顾得上吃食呢?” ——《漢語大詞典》
(2).女手柔细貌。《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唐 罗邺 《题笙》诗:“最宜轻动纤纤玉,醉送当观灩灩金。”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纪存》:“ 班姬 晋女 今何有,携来合付纤纤手。”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十九:“旧厢风月重相忆,十指纤纤擘荔枝。”
(3).指女子柔美之手。 元 徐再思 《水仙子·红指甲》曲:“雪藕丝霞十缕,鏤枣班血半点,掐 刘郎 春在纤纤。”
(4).细巧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5).尖细。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鉤。” 唐 韩愈 《答张十一功曹》诗:“篔簹竞长纤纤笋,躑躅閒开艳艳花。”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杨四》:“俄而楼门边,露纤纤小足。”
(6).细长貌;柔细貌。 唐 孙鲂 《柳》诗之二:“春风多事刚牵引,已解纤纤学舞腰。”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延生观后山上小堂》:“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 清 纳兰性德 《赤枣子》词:“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柯岩 《东方的明珠》一:“它们拼命往下钻,只想越来越深地潜入缸底,借那几根纤纤的水草来隔开危险,那里还顾得上吃食呢?” ——《漢語大詞典》
铦 ( 銛 ) xiān/kuò/tiǎn/guā
铦 [ xiān ]
- 锋利:“斩魅宝刀~。”
- 臿,一种农具。
- 捕鱼具。
- 利器。
- 姓。
- ◎ 无知的样子。
- ◎ 挑取。
- ◎ 断。
甚 shèn/shén《國語辭典》
甚 [ shèn ]
副- 很、非常。如:「甚多」、「甚好」、「甚佳」。
- 過分、過度。如:「欺人太甚」。
甚 [ shé ]
- (二)之又音。
甚 [ shén ]
- 參見「甚麼 」條。
锥 ( 錐 ) zhuī
锥 [ zhuī ]
- 一头尖锐,可以扎窟窿的工具:~子。针~。~处囊中(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喻有才智的人终能显露头角)。~刀之末(喻微小的利益。亦作“锥刀之利”)。
- 像锥子的东西:毛~(毛笔)。改~。
- 用锥子形的工具钻:~探。
祗 zhī《國語辭典》
祗 [ zhī ]
副- 恭敬的。如:「祗颂学祺」、「祗请尊安」。《南史·卷四○·黄回传》:「回既贵,祗事戴明宝甚谨。」
- 适、仅、只。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祗相似。」
便 biàn/pián《國語辭典》
便 [ biàn ]
形- 順、順利、方便。如:「便利」、「不便之處」。《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宋·陸遊〈初發夷陵〉詩:「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舞便風。」
- 簡單的、非正式的。如:「便服」、「便鞋」、「便條紙」、「家常便飯」。
- 靈敏、輕巧、敏捷。《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 適宜、合宜。如:「便於攜帶」。《南史·卷三五·顧覬之傳》:「率皆即日不宜於人,方來未便於公,名與實反,有乖政體。」
- 有利於。《韓非子·孤憤》:「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史記·卷七十七·信陵君列傳》:「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
- 熟習。《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隋書·卷五○·郭榮傳》:「孝先於上流縱天筏以擊浮橋,護令榮督便水者引取其筏。」
- 排泄屎、尿。如:「便尿」。《漢書·卷五九·張湯傳》:「(安世)為光祿勳,郎有醉小便殿上。」
- 方便的時候。如:「便中請來個電話。」、「得便就幫你送過去。」
- 機會。《文選·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唐·李華〈弔古戰場文〉:「吾想夫北風振漢,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 屎、尿等的排泄物。如:「大便」、「小便」、「糞便」。
- 即、就。《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紅樓夢·第四回》:「每日或飯後,或晚間,薛姨媽便過來,或與賈母閒談,或和王夫人相敘。」
- 豈、難道。表反問的語氣。宋·文同〈可笑口號七章之一〉:「若無書籍兼圖畫,便不教人白髮生?」《董西廂·卷八》:「姑舅做親,便不敗壞風俗?」
- 縱然、即使。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便 [ pián ]
名- 姓。如漢代有便樂成。
庸 yōng《國語辭典》
庸 [ yōng ]
动- 需要。如:「无庸置疑」。《礼记·内则》:「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老残游记·第七回》:「我无庸去,只是教阁下想个至良极美的法则。」
- 任用、使用。唐·韩愈〈进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 酬谢。如:「酬庸」。《孟子·尽心上》:「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
- 平常的、普通的。如:「平庸」。《易经·乾卦·九二》:「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韩非子·五蠹》:「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 愚笨、拙劣的。如:「庸医」。
- 功劳。《国语·晋语七》:「无功庸者,不敢居高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
- 雇工。《韩非子·五蠹》:「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汉书·卷三七·栾布传》:「(彭越)穷困,卖庸于齐,为酒家保。」
- 姓。如战国时秦国有庸芮。
- 岂。《左传·庄公十四年》:「子仪在位,十四年矣;而谋召君者,庸非二乎?」汉·曹操〈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 于是。《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北史·卷九·周孝闵帝本纪》:「今踵唐、虞旧典,禅位于周,庸布告尔焉。」
庸 [ yúng ]
- (一)之又音。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 信:~信。~札。~简。~函。
- 文件:证~。说明~。
-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 字体:草~。隶~。楷~。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伍 wǔ《國語辭典》
伍 [ wǔ ]
名- 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以五人为一伍。明·张自烈《正字通·人部》:「伍,军法五人为伍。」《周礼·天官·宫正》:「会其什伍而教之道艺。」
- 军队。如:「入伍」。唐·杜牧〈原十六卫〉:「籍藏将府,伍散田亩。」
- 古代基层的户政编制单位,以五家为一伍。《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庐井有伍。」《管子·乘马》:「五家而伍,十家而连。」
- 五的大写。
- 姓。如春秋时楚国有伍子胥。
- 杂处、参杂。《荀子·议兵》:「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唐·杨倞·注:「伍参,犹错杂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