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桃花 táo huā
亦作“ 桃华 ”。
(1).桃树所开的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一:“ 西塞 山前白鷺飞,桃花流水鱖鱼肥。” 元 贯云石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清 龚自珍 《宋先生述》:“朱书如桃华,日罄五七十纸。” 杨朔 《海市》:“年年桃花开时,就像那千万朵朝霞到海岛上来。”
(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温庭筠 《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清 徐士銮 《宋艳·驳辨》:“诗云:一从蕙死兰枯后,刚道桃花好面皮。”
(3).指桃花马。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桃花叱拨价最殊,骑将猎向城南隅。”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赞善朝阳岩闲望归郡中书事》诗:“画橈渌水沙棠轻,朱鞅追风桃花速。”
(4).“ 桃花水 ”的省称。指春汛。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相逢为我话留滞,桃花春涨孤舟起。”
(5).病名。癣的一种。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为美玉之玷。” ——《漢語大詞典》
(1).桃树所开的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一:“ 西塞 山前白鷺飞,桃花流水鱖鱼肥。” 元 贯云石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清 龚自珍 《宋先生述》:“朱书如桃华,日罄五七十纸。” 杨朔 《海市》:“年年桃花开时,就像那千万朵朝霞到海岛上来。”
(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温庭筠 《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清 徐士銮 《宋艳·驳辨》:“诗云:一从蕙死兰枯后,刚道桃花好面皮。”
(3).指桃花马。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桃花叱拨价最殊,骑将猎向城南隅。”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赞善朝阳岩闲望归郡中书事》诗:“画橈渌水沙棠轻,朱鞅追风桃花速。”
(4).“ 桃花水 ”的省称。指春汛。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相逢为我话留滞,桃花春涨孤舟起。”
(5).病名。癣的一种。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为美玉之玷。” ——《漢語大詞典》
带 ( 帶 ) dài
带 [ dài ]
-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子。皮~。领~。一衣~水。
- 像带子的长条物:~钢。~鱼。声~。
- 车轮胎:车~。外~。
- 区域:地~。温~。
- 佩戴,披挂:~孝。~剑。
- 随身拿着:携~。~挈。~着钱。
- 捎,连着,顺便做:连~。~职。~累(lěi )(连累)。话中~刺。
- 含有,呈现:~电。~伤。
- 率领,引导:~领。~头。~动。以点~面。
-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白~。
露 lòu/lù《國語辭典》
露 [ lù ]
名-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的小水珠。《楚辞·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芳香可饮的酒或液体。如:「玫瑰露」、「果子露」。
- 姓。如汉代有露平。
- 表现、显现。如:「显露」、「表露」、「暴露」、「原形毕露」。
露 [ lòu ]
动- 显现。如:「露出马脚」、「衣角外露」。
- 泄漏。如:「露了口风」。《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
泛 fàn《國語辭典》
泛 [ fàn ]
动- 漂浮。如:「泛舟」。唐·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均二十韵〉:「萍泛无休日,桃阴想旧蹊。」宋·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词:「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 呈现、透著。如:「他脸上泛了一层红光。」、「那条水沟泛著一阵阵恶臭。」
- 不切实。如:「空泛」、「浮泛」。
- 广博、普遍。如:「广泛」。《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乎周览泛观,缜纷轧芴。」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一三首之一:「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泛 [ fěng ]
动- 覆。参见「泛驾 」条。
- 败。《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 翻。《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太后迺恐,自起泛孝惠卮。」
立 lì《國語辭典》
立 [ lì ]
动- 直身站著。如:「站立」、「立正」。《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
- 竖起。如:「竖立」、「立竿见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又将两扇门立在墙边,先去吹灭了灯火。」
- 设置。如:「立庙」、「私立小学」。《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 制定、订定。如:「立法」、「立案」、「立宪」。
- 建树、成就。如:「立威」、「三十而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 存在。如:「独立」、「誓不两立」。
- 即刻。如:「立刻」。《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剑坚,故不可立拔。」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立如子。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月明 yuè míng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漢語大詞典》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漢語大詞典》
里 ( 裏 裡 ) lǐ《國語辭典》
里 [ lǐ ]
名- 居所、居处。《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 街坊、巷弄。《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技。」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
- 故乡。如:「故里」。《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 今地方政府行政区域之一。在镇之下,邻之上,与村平行。
-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今以一公里等于一千公尺。
- 内部。元·马致远〈四块玉·佐国心〉曲:「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通「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