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

张籍唐代〕《答鄱阳客药名诗

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江皋岁暮相逢黄叶霜前半夏

江皋(江臯)jiāng gāo
亦作“ 江皐 ”。
(1).江岸,江边地。《楚辞·九歌·湘夫人》:“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汉书·贾山传》:“地之磽者,虽有善种,不能生焉;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明史·隐逸传·徐舫》:“筑室江皐,日苦吟於云烟出没间。” 郭沫若 《汐集·题傅抱石画〈延安画卷〉诗之五》:“烈士忠贞垂万古,丰碑百丈耸江皋。”
(2).指江中。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出守》:“汎江皋,片帆衝千层怒涛。” 清 戴名世 《赠朱字绿序》:“今者江皋孤艇,荒烟落日。”  ——《漢語大詞典》
岁暮(歲暮)suì mù
(1).岁末,一年将终时。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坐隅。”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明史·彭韶传》:“岁暮者,天道之终。”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岁暮了。一天,他因为喝了过量的酒,伏在炕上哭起来。”
(2).喻人的晚年。《汉书·刘向传》:“今 堪 年衰岁暮,恐不得自信。”《文选·左思〈杂诗〉》:“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吕向 注:“岁暮,谓衰暮之年也。” 宋 梅尧臣 《答宣阗司理》诗:“岁暮 宣参军 ,辞如 鲍昭逸 。”  ——《漢語大詞典》
相逢 xiāng féng
彼此遇见;会见。 汉 张衡 《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 唐 韩愈 《答张彻》诗:“及去事戎轡,相逢宴军伶。” 宋 王易简 《水龙吟》词:“看明璫素袜,相逢憔悴,当应被,薰风误。”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举世无知音,今夕相逢,岂天假真缘耶。”  ——《漢語大詞典》
地 dì/de《國語辭典》

地 [ dì ]

  1.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2.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4.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5.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6.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7.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8.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9.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1.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2.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地 [ de ]

  1.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黄叶(黄葉)huáng yè
(1).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南朝 梁 丘迟 《赠何郎》诗:“檐际落黄叶,堦前网緑苔。” 唐 李白 《秋思》诗:“ 燕支 黄叶落,妾望 白登臺 。” 元 范梈 《题李白郎官湖》诗:“黄叶当头乱打人,门前繫着青驄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崔孝廉》:“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
(2).佛教语。以杨树黄叶为金,比喻天上乐果,能止人间众恶。 前蜀 贯休 《题惠琮律师院》诗:“苦节兼青目,公卿话有餘。唯传黄叶喻,还似白泉居。”  ——《漢語大詞典》
霜前
唐 杜甫 九日五首 其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骈字类编》
半夏 bàn xià
(1).药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长柄,初夏开黄绿色花。地下有白色小块茎,可入药,生用有毒,内服须限用。《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菫荣。” 郑玄 注:“半夏,药草。”《急就篇》卷四:“半夏皁荚艾槖吾。” 颜师古 注:“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赊来半夏熏煎尽,投着山中旧主人。” 宋 孔平仲 《常父寄半夏》诗:“ 齐州 多半夏,採自 鹊山 阳。”
(2).稻品种名。详“ 半夏稻 ”。
(3).仲夏。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  ——《漢語大詞典》
枝 zhī/qí《國語辭典》

枝 [ zhī ]

  1. 树干从旁生出的枝条。如:「枯枝」、「嫩枝」。《说文解字·木部》:「枝,木别生条也。」
  2. 凡自同一本源而分出者。《左传·庄公六年》:「《诗》云:『本枝百世。』」《荀子·儒效》:「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
  3. 四肢。《庄子·大宗师》:「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通「肢」。
  4. 量词。计算细长物体的单位。如:「一枝花」、「三枝毛笔」。
  5. 姓。如汉代有枝百英。
  1. 不中肯的、不一致的。《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枝 [ qí ]

  1. 多出的脚趾。如:「骈拇枝指」。《集韵·平声·支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同「跂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