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行 yī xíng
(1).谓一定不变,始终实施。《韩非子·八经》:“势行教严,逆而不违,毁誉一行而不议。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荣之;诛莫如重,使民畏之;毁莫如恶,使民耻之。然后一行其法。” 陈奇猷 集释:“-……谓一而不变也。”
(2).谓行走一次。《晋书·卜珝传》:“朕欲劳先生一行,可乎?”《旧唐书·李靖传》:“ 吐谷浑 寇边, 太宗 顾谓侍臣曰:‘得 李靖 为帅,岂非善也?’ 靖 乃见 房玄龄 曰:‘ 靖 虽年老,固堪一行。’”
(3).一种德行;一种特出的行为。《淮南子·人间训》:“今捲捲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汉书·东方朔传赞》:“然 朔 名过实者,以其詼达多端,不名一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但有一行可纪,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亲所应有者,悉取而加之。”按, 唐 李吉甫 著有《一行传》,《新五代史》亦有《一行传》,均仿《后汉书·独行传》,载节行之士的事迹。
(4).一群。多指同行的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其后,又遣他判官按之, 崔 承命不辞,载妻子一行,中道而逃。”《新五代史·张居翰传》:“詔书已印画,而 居翰 发视之,詔书言‘诛 衍 一行’, 居翰 以谓杀降不祥,乃以詔傅柱,揩去‘行’字,改为一‘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您一行家眷须到三五十口,大小不教伤着一个。”《西游记》第九三回:“感蒙陛下天恩,但贫僧一行四众,还有三个徒弟在外,今当领纳,只是不曾分付得一言。” 巴金 《春》十二:“ 觉民 一行六个人踏着树影进了里面。”
(5).一经。参见“ 一行作吏 ”。
(6).犹方才,刚刚。《西游记》第三六回:“你这伙道人都少打!一行説教他往前廊下去蹲,又报甚么!”《西游记》第九二回:“我一行説不是好人,你就下拜,却被这怪侮暗灯光,盗取酥合香油,连你都摄将来了。”
(7).五行之一。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地之承天,犹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谓其位卑,卑者亲事,故自周于一行,尊于天也。” 汉 王充 《论衡·物势》:“天自当以一行之气生万物,令之相亲爱;不当令五行之气,反使相贼害也。” ——《漢語大詞典》
(2).谓行走一次。《晋书·卜珝传》:“朕欲劳先生一行,可乎?”《旧唐书·李靖传》:“ 吐谷浑 寇边, 太宗 顾谓侍臣曰:‘得 李靖 为帅,岂非善也?’ 靖 乃见 房玄龄 曰:‘ 靖 虽年老,固堪一行。’”
(3).一种德行;一种特出的行为。《淮南子·人间训》:“今捲捲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汉书·东方朔传赞》:“然 朔 名过实者,以其詼达多端,不名一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但有一行可纪,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亲所应有者,悉取而加之。”按, 唐 李吉甫 著有《一行传》,《新五代史》亦有《一行传》,均仿《后汉书·独行传》,载节行之士的事迹。
(4).一群。多指同行的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其后,又遣他判官按之, 崔 承命不辞,载妻子一行,中道而逃。”《新五代史·张居翰传》:“詔书已印画,而 居翰 发视之,詔书言‘诛 衍 一行’, 居翰 以谓杀降不祥,乃以詔傅柱,揩去‘行’字,改为一‘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您一行家眷须到三五十口,大小不教伤着一个。”《西游记》第九三回:“感蒙陛下天恩,但贫僧一行四众,还有三个徒弟在外,今当领纳,只是不曾分付得一言。” 巴金 《春》十二:“ 觉民 一行六个人踏着树影进了里面。”
(5).一经。参见“ 一行作吏 ”。
(6).犹方才,刚刚。《西游记》第三六回:“你这伙道人都少打!一行説教他往前廊下去蹲,又报甚么!”《西游记》第九二回:“我一行説不是好人,你就下拜,却被这怪侮暗灯光,盗取酥合香油,连你都摄将来了。”
(7).五行之一。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地之承天,犹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谓其位卑,卑者亲事,故自周于一行,尊于天也。” 汉 王充 《论衡·物势》:“天自当以一行之气生万物,令之相亲爱;不当令五行之气,反使相贼害也。” ——《漢語大詞典》
斜雁 xié yàn
(1).斜飞的雁群。 唐 李群玉 《九日》诗:“半岭残阳衔树落,一行斜雁向人来。”
(2).紧贴鬓边、额上的一种首饰。一说为靥花。 唐 李贺 《恼公》诗:“匀脸安斜雁,移灯想梦熊。” 王琦 汇解:“斜雁, 吴正子 以为靨花之类, 曾益 以为首饰。” ——《漢語大詞典》
(2).紧贴鬓边、额上的一种首饰。一说为靥花。 唐 李贺 《恼公》诗:“匀脸安斜雁,移灯想梦熊。” 王琦 汇解:“斜雁, 吴正子 以为靨花之类, 曾益 以为首饰。” ——《漢語大詞典》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