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罗隐唐代〕《咏月

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隔年违别成何事,
半夜相看似故人。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静中兔隈明处弄精神

蟾 chán《國語辭典》

蟾 [ chán ]

  1. 参见「蟾蜍 」条。
  2. 传说月亮中有蟾蜍,故代称月亮为「蟾」。宋·陈师道〈夜句〉诗三首之二:「老树仍孤秀,秋蟾只独明。」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1.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2.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3.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4.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5. 姓。如晋代有向秀。
  1.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2.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3.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4.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1.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1.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2.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1.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静中(静中)
唐 韦应物 咏声 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唐 白居易 对镜 静中得味何须道,稳处安身更莫疑。  ——《骈字类编》
矜 jīn/qín/guān《國語辭典》

矜 [ jīn ]

  1. 憐惜、憐憫。如:「哀矜」。《書經·泰誓上》:「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論語·子張》:「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2. 敬慎。《書經·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3. 敬重、推崇。《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
  4. 自誇、自負。如:「自矜」。《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1. 莊重自持。如:「矜持」。《論語·衛靈公》:「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 驕傲自大。如:「驕矜」。唐·韓愈〈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辭氣激場,面有矜色。」
  1. 禍亂。《詩經·小雅·菀柳》:「曷以靖之,居以凶矜。」

矜 [ qín ]

  1. 矛或戟的木柄。《文選·賈誼·過秦論》:「鉏櫌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矜 [ guān ]

  1. 老而無妻的人。《詩經·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彊禦。」《禮記·禮運》:「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通「鰥」。
  1. 生病、患病。《詩經·小雅·何草不黃》:「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紀》:「朕寤寐恫矜,思弭憂釁。」通「瘝」。
爪 zhǎo/zhuǎ《國語辭典》

爪 [ zhǎo ]

  1. 人類手、腳的指甲。如:「指爪」、「腳爪」。
  2. 動物的掌和趾。如:「雞爪」、「鴨爪」。
  3. 器具的腳。如:「這盤子有三個爪。」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爪 [ zhuǎ ]

  1. 參見「爪子 」條。
距 jù《國語辭典》

距 [ jù ]

  1. 公鸡、雄雉等脚上蹠骨后上方突出像脚趾的部分,中有硬骨,外包角质,打斗时可做武器。《说文解字·足部》:「距,鸡距也。」三国魏·应玚〈斗鸡〉诗:「双距解长绁,飞踊超敌伦。」
  2. 爪。《文选·张衡·东京赋》:「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
  3. 相隔的长度。如:「行距」、「间距」、「距离」。
  1. 相隔、相离。《列子·汤问》:「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
  2. 至、到。《书经·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九》:「连轸距阡陌,子母相拘带。」
  3. 抗、违。《诗经·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墨子·公输》:「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通「拒」。
  1. 大。《淮南子·泛论》:「体大者节疏,蹠距者举远。」《续汉书志·第七·祭祀志上》:「其下用距石十八枚,皆高三尺。」通「巨」。
兔隈(兔隈)
唐 罗隐 咏月 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骈字类编》
明处(明處)míng chù
(1).明亮的地方;有光亮的地方。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集·古今石刻辨》:“以纸加碑上,贴於窗户间,以游丝笔就明处圈却字画,填以浓墨,谓之响搨。” 马识途 《老三姐》:“其实我站在明处,你却站在黑处呢。”
(2).公开的场合。如:有话说在明处。
明确地作出判断。 汉 王充 《论衡·案书》:“至于论,不务全疑,两传并记,不肯明处,孰与剖破浑沌?”  ——《漢語大詞典》
弄精神 nòng jīng shén
伤神,费心思。《朱子语类》卷六三:“ 程子 又谓会不得时,只是弄精神,何也?曰:言实未会得,而扬眉瞬目,自以为会也。弄精神,亦本是禪语。”《水浒传》第七回:“在世为人保七旬,何劳日夜弄精神。”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