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庞公栖鹿门,绝迹远城市。

吴筠唐代〕《高士咏。庞德公

庞公栖鹿门,绝迹远城市。超然风尘外,自得丘壑美。
耕凿勤厥躬,耘锄课妻子。保兹永无患,轩冕何足纪。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庞公鹿门绝迹城市

庞公(龐公)páng gōng
指 庞德公 。 东汉 襄阳 人。躬耕于 襄阳 岘山 之南,曾拒绝 刘表 的礼请。后隐居 鹿门山 ,采药以终。 唐 皇甫冉 《赠郑山人》诗:“ 庞公 採药去, 莱氏 与妻行。” 明 高启 《耕》诗:“自得 庞公 计,遗安与子孙。”  ——《漢語大詞典》
栖 ( 棲 ) qī/xī《國語辭典》

栖 [ xī ]

  1. 参见「[[栖栖]]」条。
  1. 停留、休息。《庄子·盗跖》:「昼拾橡栗,暮栖木上。」通「栖」。

栖 [ ​qī ]

  1. (一)​之又音。
鹿门(鹿門)lù mén
(1).古城门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臧紇 斩 鹿门 之关以出,奔 邾 。” 杜预 注:“ 鲁 南城东门。”
(2). 鹿门山 之省称。在 湖北省 襄阳县 。 后汉 庞德公 携妻子登 鹿门山 ,采药不返。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 唐 杜甫 《冬日有怀李白》诗:“未因乘兴去,空有 鹿门 期。” 明 杨慎 《霞邱归引》:“ 鹿门 栖隐处,行与 老庞 邻。” 清 姚鼐 《柬王禹卿病中》诗:“但须 鹿门 携妻子,休俟 临卭 致骑从。”  ——《漢語大詞典》
绝迹(絶蹟)jué jì
亦作“绝跡”。亦作“绝蹟”。
1.不见踪迹。《庄子·人间世》:“絶迹易,无行地难。” 郭象 注:“不行则易,欲行而不践地,不可能也。”《南史·梁吴平侯景传》:“州内清静,抄盗絶迹。” 明 王鏊 《震泽长语·仙释》:“君有画鹤之诬,隐壁仙逝,则君之墨本絶跡矣。” 郭沫若 《沸羹集·答〈国际文学〉编者》:“大抵在初期,诗歌是最流行的,独幕剧次之,小说则几乎绝迹。”
2.无人迹处。 汉 王充 《论衡·道虚》:“况 卢敖 一人之身,独行絶迹之地,空造幽冥之语乎。”
3.形迹与外界隔绝。《后汉书·杜根传》:“周旋民间,非絶跡之处,邂逅发露,祸及知亲,故不为也。” 唐 王建 《送人》诗:“与君俱絶蹟,两念无因由。” 清 顾炎武 《赠路舍人泽溥》诗:“絶跡远浮名,林皋託孤诣。”
4.指卓越的功业事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揆厥所元,终都攸卒,未有殊尤絶迹可考于今者也。”《晋书·刘颂传》:“树国全制,始成於今,超 秦 、 汉 、 魏氏 之局节,绍五帝 三代 之絶跡。”  ——《漢語大詞典》
远 ( 遠 ) yuǎn/yuàn
远 [ yuǎn ]
  1. 距离长,与“”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2. 时间长:~古。~祖。长~。永~。
  3.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4. 深奥:言近旨~。
  5. 姓。
远 [ yuàn ]
     ◎ 避开:近君子,~小人。
城市 chéng shì
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韩非子·爱臣》:“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 宋 苏轼 《许州西湖》诗:“但恐城市欢,不知田野愴。” 丁玲 《松子》:“他们只好在许多人后面乞讨着,走过了一些无人的村镇,也走过了一些贫乏的城市。”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