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 信:~信。~札。~简。~函。
- 文件:证~。说明~。
-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 字体:草~。隶~。楷~。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仍 réng《國語辭典》
仍 [ réng ]
动- 因循、沿袭。《文选·张衡·思玄赋》:「夫吉凶之相仍兮,怕反庂而靡所。」唐·柳宗元〈封建论〉:「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
- 屡次、频频。《国语·周语下》:「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汉书·卷九·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
- 依然、还。如:「他的病仍不见好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 于是、因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南史·卷四九·刘怀珍传》:「与崔祖思友善……及闻祖思死,恸哭,仍得病,建元二年卒。」
懒 ( 懶 ) lǎn
懒 [ lǎn ]
- 怠惰,与“勤”相对:~汉。~怠。~散。~洋洋。
- 疲倦,没力气:伸~腰。浑身酸~。
著 zhù/zhuó/zhe《國語辭典》
著 [ zhù ]
动- 显露、表现。《礼记·大学》:「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 标举、标示。《礼记·祭法》:「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汉书·卷六○·杜周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 撰述、写作。《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于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
- 记载。《墨子·明鬼下》:「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周之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
- 文章、作品的通称。如:「名著」、「巨著」。
- 《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著〉,刺时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诗。首章三句为:「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著,与宁通,指门屏之间。而,语尾助词,无义。充耳,以玉塞耳。以素,系以素丝。尚,加也。琼华,美玉。
- 显明。如:「显著的差别」。
著 [ zháo ]
动- 表示状态的持续或已有了结果。如:「灯点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 接触。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后不著店」。
- 陷入、中计。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 恰好、得当。如:「这笔钱真花著了。」
著 [ zhuó ]
动- 穿上。《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诗:「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 附、接触。如:「附著」。《国语·晋语四》:「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 及、到。如:「著陆」。《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田豫传》:「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著岸。」唐·沈佺期〈杂诗〉三首之二:「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 开花或结果。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诗:「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 命令、差使。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著你迤逗的胡行乱走?」《西游记·第一三回》:「接至里面供给了,著僧纲请往福原等安歇。」
- 下棋行子。如:「棋高一著」。
- 处事的方法、计策。如:「失著」、「无著」。
- 事情的归宿。如:「著落」。
著 [ zhe ]
助- 表示动作正持续进行。如:「坐著」、「正说著话」。
- 表示动作的存有。如:「镶著花边儿」、「贴著标语」。
- 表示某种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聪明著呢!」、「这石头沉著呢!」
- 表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如:「你慢著!」、「你可要记著!」
著 [ zhāo ]
名- 计策、方法。《水浒传·第二回》:「三十六著,走为上著。」
- 放置。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
- 受。如:「著风」、「著凉」。
- 发生。如:「著急」、「著慌」。
- 北方方言。指意见相合、同意。如:「著哇!这正合我意。」
水调(水調)shuǐ diào
曲调名。 唐 杜牧 《扬州》诗之一:“谁家唱《水调》,明月满 扬州 。”自注:“ 煬帝 凿 汴渠 成,自造《水调》。” 宋 贺铸 《罗敷歌·采桑子》词:“谁家《水调》声声怨?黄叶秋风。”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二》:“《海録碎事》云:‘ 隋煬帝 开 汴河 ,自造《水调》。’按,《水调》及《新水调》,并商调曲也。 唐 曲凡十一迭,前五迭为歌,后六迭为入破。” 清 钱谦益 《十月朔日抵广陵》诗之一:“旧事明月空在眼,新愁《水调》欲沾衣。”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四。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動-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归去(歸去)guī qù
(1).回去。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唐 李白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诗:“醉罢欲归去,花枝宿鸟喧。”《水浒传》第三二回:“﹝ 宋江 ﹞先发付兄弟 宋清 归去。”
(2).谓死亡。 清 胡式钰 《语窦》:“謿人死曰归去。” ——《漢語大詞典》
(2).谓死亡。 清 胡式钰 《语窦》:“謿人死曰归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