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花露湿。红泪裛成珠粒。

刘辰翁宋代〕《谒金门(和巽吾重赋海棠)

花露湿。红泪裛成珠粒。比似昭阳恩未得。睡来添醉色。
一笑娇波滴滴。再顾羞潮拂拂。恨血千年明的皪。千年人共忆。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花露湿红泪

花露 huā lù
(1).花上的露水。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花露》:“ 贵妃 每宿,酒初消,多苦肺热,尝凌晨独游后苑,傍花树,以手攀枝,口吸花露,藉其露液,润于肺也。” 前蜀 韦庄 《酒泉子》词:“柳烟轻,花露重。” 宋 欧阳修 《阮郎归》词:“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2).指酒。 宋 陆游 《林间书意》诗:“红螺盃小倾花露,紫玉池深贮麝煤。” 清 陈维嵩 《望江南·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词之三:“几缕椒鷄閒説饼,半甖花露静焚香。”
(3).以花瓣入甑酝酿而成的液汁。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富贵之家,则需花露。花露者,摘取花瓣入甑,醖酿而成者也。”  ——《漢語大詞典》
湿 ( 濕 ) shī
湿 [ shī ]
  1. 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与“”相对:~度。潮~。~润。~热。~漉漉。
  2. 中医学名词:~气。~邪。~泻。
红泪(紅淚)hóng lèi
(1).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文帝 所爱美人,姓 薛 名 灵芸 , 常山 人也…… 灵芸 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霑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 常山 ,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因以“红泪”称美人泪。 唐 白居易 《离别难》诗:“不觉别时红泪尽,归来无泪可霑巾。” 宋 晏几道 《点绛唇》词:“妆席相逢,旋匀红泪歌《金缕》。” 清 纳兰性德 《河传》词:“微雨花间昼閒,无言暗将红泪弹。”
(2).犹血泪。 唐 章孝标 《织绫词》:“去年蚕恶綾帛贵,官急无丝织红泪。” 清 唐孙华 《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之六:“东市朱衣多裹血,西臺红泪与招魂。” 清 龚自珍 《补题李秀才〈梦游天姥图〉卷尾》诗:“一卷临风开不得,两人红泪溼青山。”  ——《漢語大詞典》
裛 yì《國語辭典》

裛 [ yì ]

  1. 缠绕、包裹。《文选·班固·西都赋》:「裛以藻绣,络以狱鏀。」
  2. 湿润。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唐·杜甫〈狂夫〉诗:「风含翠筿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通「浥」。
  3. 以香气薰衣。唐·韦庄〈和郑拾秋日感事一百韵〉:「宝装军器丽,麝裛战袍香。」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珠 zhū《國語辭典》

珠 [ zhū ]

  1. 蚌壳内所生的圆形物质。当砂粒窜进蚌壳内,蚌体受到刺激,常用膜缘摩擦,而所分泌的珍珠质,就附在物体表面,渐久渐大,即形成珠。《书经·禹贡》:「泗滨浮磬,淮、夷𧏖珠暨鱼。」
  2. 泛称圆形的颗粒。如:「弹珠」、「眼珠」。北周·庾信〈和灵法师游昆明池〉诗二首之二:「碎珠萦断菊,残丝绕折莲。」
粒 lì《國語辭典》

粒 [ lì ]

  1. 米粒。《列子·汤问》:「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汉·刘桢〈答魏太子丕借廓落带书〉:「嘉禾始熟,而农夫先尝其粒。」
  2. 颗粒状的东西。如:「砂粒」、「盐粒」。
  3. 量词。计算颗粒状物的单位。如:「一粒砂子」、「两粒药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1. 进食、以米粮为食。《书经·益稷》:「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