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翛然金园赏,远近含晴光。

李白唐代〕《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翛然金园赏,远近含晴光。楼台成海气,草木皆天香。
忽逢青云士,共解丹霞裳。水退池上热,风生松下凉。
吞讨破万象,搴窥临众芳。而我遗有漏,与君用无方。
心垢都已灭,永言题禅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翛然金园远近晴光

翛然 xiāo rán
无拘无束貌;超脱貌。《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成玄英 疏:“翛然,无係貌也。” 前蜀 韦庄 《赠峨嵋李处士》诗:“如今世乱独翛然,天外鸿飞招不得。” 明 归有光 《南云翁生圹志》:“翁为人有风致,可谓翛然于生死之际,则予之所谓命者,又不足为翁道也。”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有时夜半醒来,万籁俱绝,皓月中天,翛然四顾,觉得心中一片空灵。”
迅疾貌。 宋 司马光 《馆宿遇雨怀诸同舍》诗:“佳雨濯烦暑,翛然生晓凉。”  ——《漢語大詞典》
金园(金園)jīn yuán
寺中园圃。 唐 李峤 《为朝集使等上尊号表》:“攀玉署鸿鸳之议,杂金园龙象之谋。” 唐 李白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诗:“翛然金园赏,远近含晴光。” 王琦 注:“金园,寺中园圃也。 须达长者 欲买 祇陀 太子园为佛住处。太子戏言:‘得金布满地中,即当卖与。’ 须达 遂出金饼布地,周满园中,厚及五寸,广惟十里,买此园地,奉施 如来 ,起立精舍。后人用‘金园’事,本此。”  ——《漢語大詞典》
赏 ( 賞 ) shǎng
赏 [ shǎng ]
  1. 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财物:~金。~赐。奖~。~罚分明。
  2. 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阅。~析。~花。~月。欣~。鉴~。~心悦目。
  3. 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识。赞~。
  4. 敬辞:~脸。~光。
  5. 姓。
  6. 同“尚”,尊重。
远近(遠近)yuǎn jìn
(1).远方和近处。《易·繫辞上》:“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后汉书·刘虞传》:“ 虞 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杨知县 随后起身,路上打着些蛮中鼓乐,远近人听得新知县到任,都来看。”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文炬传警告急的光景。”
(2).特指所居官位接近或远离帝王。《管子·任法》:“治世则不然,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后汉书·张酺传》:“好丑必上,不在远近。”
(3).指远方近处的人。《吕氏春秋·简选》:“遂其贤良,顺民所喜,远近归之,故王天下。”《北齐书·神武帝纪上》:“远近闻之,皆称 高仪同 将兵整肃,益归心焉。” 唐 元稹 《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及为大官,远近多归之。” 宋 曾巩 《〈强几圣文集〉序》:“ 几圣 为属稿草,必声比字属,曲当绳墨。然气质浑浑,不见刻画,远近多称诵之。”
(4).指路程的距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 晋 太元 中, 武陵 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唐 元稹 《估客乐》诗:“通筭衣食费,不计远近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一向不曾问得:仙庄在何处?有多少远近?老汉可去得否?”《说唐》第十八回:“ 云召 闻报,便上城一看,果然退去有三里远近。” 沙汀 《丁跛公》:“这里离城只有七八里远近,除了快近市街时有一片沙坝,其馀是山沟路。”
(5).附近。《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 崔丞 相来到 定州 中山府 远近,接入进府,交割牌印了毕。”
(6).指才智程度的高低。 宋 司马光 《〈冯亚诗集〉序》:“文章之精者尽在於诗,观人文者,观其诗斯知其才之远近矣。”  ——《漢語大詞典》
含 hán《國語辭典》

含 [ hán ]

  1. 东西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吞下。如:「含著药片。」汉·刘熙《释名·释饮食》:「含,合也,合口亭之也。」《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
  2. 里面藏著,存在著。如:「含水分」、「含养分」、「含苞待放」。《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
  3. 包容、容纳。如:「包含」。《易经·坤卦·文言曰》:「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 怀著。如:「含怒」、「含恨」、「含羞带怯」、「含情脉脉」。唐·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5. 忍受、忍耐。如:「茹苦含辛」。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含垢忍耻,与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含 [ hàn ]

  1. 古代塞在死者嘴里的珠玉。《广韵·去声·勘韵》:「琀,送死口中玉。亦作含。」《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汉·何休·解诂:「缘生以事死,不忍虚其口。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贝,春秋之制也。」《战国策·赵策三》:「邹、鲁之臣,生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通「琀」。
  1. 一种古代礼俗。将珠玉塞在死者的嘴里,称为「含」。《左传·襄公十九年》:「二月甲寅,(荀偃)​卒,而视,不可含。」《礼记·檀弓下》:「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
晴光 qíng guāng
晴朗的日光或月光。 唐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緑苹。”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郁达夫 《采石矶》:“呆着向窗外的晴光一望,他又拿起笔来伏下身去,在诗的前面填了‘秋夜’两字,作了诗题。”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