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
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形-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形-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南阳(南陽)nán yáng
(1).古地名。 春秋 晋 地。《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晋 於是始启 南阳 。” 杨伯峻 注:“《水经·清水注》引 马融 曰:‘ 晋 地自 朝歌 以南至 軹 为 南阳 。’……则 南阳 大约即 河南省 新乡地区 所辖境,亦 阳樊 诸邑所在地。”《史记·秦本纪》:“ 魏 入 南阳 以和。”
(2).古地名。 战国 齐 地。《孟子·告子下》:“一战胜 齐 ,遂有 南阳 。” 杨伯峻 注:“即 汶阳 ,在 泰山 之西南, 汶水 之北。”《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且 楚 攻 齐 之 南阳 , 魏 攻 平陆 ,而 齐 无南面之心,以为亡 南阳 之害小,不如得 济北 之利大,故定计审处之。” 清 宋琬 《渔家词》:“ 南阳 之南 嶧山 北,男子不耕女不织。”
(3).郡名。 秦 置,包有 河南省 旧 南阳府 和 湖北省 旧 襄阳府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本布衣,躬耕於 南阳 ,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 亮 家于 南阳 之 邓县 ,在 襄阳城 西二十里,号曰 隆中 。” 唐 韩愈 《题广昌馆》诗:“丘坟发掘当官路,何处 南阳 有近亲。” 清 王士禛 《南阳》诗:“ 汉 家陵闕晚烟重,路入 南阳 识旧封。” ——《漢語大詞典》
(2).古地名。 战国 齐 地。《孟子·告子下》:“一战胜 齐 ,遂有 南阳 。” 杨伯峻 注:“即 汶阳 ,在 泰山 之西南, 汶水 之北。”《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且 楚 攻 齐 之 南阳 , 魏 攻 平陆 ,而 齐 无南面之心,以为亡 南阳 之害小,不如得 济北 之利大,故定计审处之。” 清 宋琬 《渔家词》:“ 南阳 之南 嶧山 北,男子不耕女不织。”
(3).郡名。 秦 置,包有 河南省 旧 南阳府 和 湖北省 旧 襄阳府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本布衣,躬耕於 南阳 ,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 亮 家于 南阳 之 邓县 ,在 襄阳城 西二十里,号曰 隆中 。” 唐 韩愈 《题广昌馆》诗:“丘坟发掘当官路,何处 南阳 有近亲。” 清 王士禛 《南阳》诗:“ 汉 家陵闕晚烟重,路入 南阳 识旧封。” ——《漢語大詞典》
城 chéng《國語辭典》
城 [ chéng ]
名- 古时环绕京师或围绕某一区域以供防守的大围墙。《广韵·平声·清韵》:「城,城郭。」《墨子·七患》:「城者,所以自守也。」唐·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
- 都市。如:「京城」、「城市」。
- 姓。如战国时有城浑。
- 筑城。《诗经·小雅·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明史·卷三·太祖本纪三》:「是月,城西宁。」
唯 wéi《國語辭典》
唯 [ wéi ]
副- 独、只有。《易经·同人卦·彖曰》:「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楚辞·屈原·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通「惟」。
- 以、因为。《左传·僖公二年》:「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 希望、祈使。《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陛下未有继嗣,子无贵贱,唯留意!」
- 听任、听随。《左传·僖公十五年》:「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庄子·说剑》:「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 虽。《荀子·性恶》:「今以仁义法正为固无可知可能之理邪?然则唯禹不知仁义法正,不能仁义法正也。」《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通「惟」。
- 发语词,无义。《论语·述而》:「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汉书·卷四○·张良传》:「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通「惟」、「维」。
唯 [ wěi ]
名- 对于尊长的应答之词,表示恭敬的意思。《礼记·曲礼上》:「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意者寡人殆不明乎,非有先生伏而唯唯。」
餐 cān《國語辭典》
餐 [ cān ]
動- 吃、食。如:「聚餐」、「野餐」。《詩經·鄭風·狡童》:「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 捱、受。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呼保義哥哥見責,我李山兒情願餐柴。」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有一日受法,餐刀正典刑。」
- 採取、聽取。《文選·王儉·褚淵碑文》:「餐輿誦於丘里,瞻雅詠於京國。」
- 食物、飯食。如:「早餐」、「西餐」。
- 量詞。計算飲食次數的單位。如:「一天三餐飯」。
独 ( 獨 ) dú
独 [ dú ]
- 单一,只有一个:~唱。~立。~霸。~裁。~创。~特。~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 老而无子:鳏寡孤~。
- 难道,岂:“君~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 〔~孤〕复姓。
- 语助词,犹“其”:“弃君之命,,~谁受之?”
山蕨
郑谷咏怀诗溪莺喧午寝山蕨止春饥山皮日休怀章来二上人诗水花移得和鱼子蕨 收时带竹胎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