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何由 hé yóu
亦作“ 何繇 ”。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沈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漢語大詞典》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沈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漢語大詞典》
探借 tàn jiè
预借。 宋 陆游 《立春前一日作》诗:“重温寿酒屠苏釅,探借春盘饼饵香。” 宋 陆游 《夏日湖上》诗:“迎风枕簟平欺暑,近水帘櫳探借秋。”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傅相生日癸亥》词:“玉斝满斟长寿酒,冰轮探借中秋月。” ——《漢語大詞典》
中秋 zhōng qiū
指农历八月十五日。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七:“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轩。”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中秋》:“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四折:“俺两口儿今年做一个中秋八月圆。” 老舍 《四世同堂》三九:“在他的端阳节那组卡片中,五毒饼正和中秋的月饼与年节的年糕一样,是用红字写着的。”
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周礼·天官·司裘》:“中秋献良裘。” 郑玄 注:“中,音仲。” 唐 顾况 《望初月简于吏部》诗:“泬寥中秋夜,坐见如钩月。” 叶圣陶 《饭》:“这时候正是中秋的天气。” ——《漢語大詞典》
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周礼·天官·司裘》:“中秋献良裘。” 郑玄 注:“中,音仲。” 唐 顾况 《望初月简于吏部》诗:“泬寥中秋夜,坐见如钩月。” 叶圣陶 《饭》:“这时候正是中秋的天气。” ——《漢語大詞典》
月 yuè《國語辭典》
月 [ yuè ]
名- 月亮、月球。如:「新月」、「殘月」、「日月星辰」。
- 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的時間。十二個月為一年。
- 月光。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如:「這個企劃案花了數月時間才完成。」
- 姓。如明代有月文憲。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圓形像月亮的。如:「月餅」。《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治塹溝,築月城以守。」
- 每月的。如:「月會」、「月刊」、「月薪」。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名- 地支的第一位。
-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缀- 词尾:➊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同游(同遊)tóng yóu
亦作“ 同游 ”。
(1).互相交往。《国语·齐语》:“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荀子·法行》:“ 曾子 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这两位先生同里,少同学,长同游,壮同事。”
(2).一同游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王东亭 作 宣武 主簿,尝春月与 石头 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鑣俱进。”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 。”
(3).指同游者;同伴。 唐 许浑 《秋思》诗:“琪树西风枕簟秋, 楚 云 湘 水忆同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海公子》:“﹝ 张生 ﹞开尊自酌,恨无同游。” ——《漢語大詞典》
(1).互相交往。《国语·齐语》:“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荀子·法行》:“ 曾子 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这两位先生同里,少同学,长同游,壮同事。”
(2).一同游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王东亭 作 宣武 主簿,尝春月与 石头 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鑣俱进。”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 。”
(3).指同游者;同伴。 唐 许浑 《秋思》诗:“琪树西风枕簟秋, 楚 云 湘 水忆同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海公子》:“﹝ 张生 ﹞开尊自酌,恨无同游。” ——《漢語大詞典》
白玉京 bái yù jīng
指天帝所居之处。 唐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宋 苏轼 《游罗浮山示儿子过》诗:“人间有此白玉京, 罗浮 见日鷄一鸣。” 宋 陆游 《夏夜》诗之四:“不知竟是真仙未?夜夜神游白玉京。”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