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且有元戎命,悲歌识者谁。

杜甫唐代〕《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飘飘西极马,来自渥洼池。飒飁定山桂,低徊风雨枝。
我闻龙正直,道屈尔何为。且有元戎命,悲歌识者谁。
官联辞冗长,行路洗欹危。脱剑主人赠,去帆春色随。
阴沉铁凤阙,教练羽林儿。天子朝侵早,云台仗数移。
分军应供给,百姓日支离。黠吏因封己,公才或守雌。
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活国名公在,拜坛群寇疑。
冰壶动瑶碧,野水失蛟螭。入幕诸彦集,渴贤高选宜。
骞腾坐可致,九万起于斯。复进出矛戟,昭然开鼎彝。
会看之子贵,叹及老夫衰。岂但江曾决,还思雾一披。
暗尘生古镜,拂匣照西施。舅氏多人物,无惭困翮垂。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元戎悲歌识者

且 qiě/jū《國語辭典》

且 [ qiě ]

  1. 暂时。如:「你且坐著」。《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民劳,未可,且待之。」
  2. 将要。如:「旦暮且下」。《战国策·齐策一》:「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
  3. 只。宋·苏轼〈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词:「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常在莫披离。」《水浒传·第六五回》:「我自要干大事,那里且报小仇。」
  1. 又、并。如:「老榕树既高且大。」《诗经·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2. 况、何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师老矣,何故退?」《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3. 尚、还。如:「尚且」、「然且不可」。《孟子·公孙丑下》:「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4. 抑、或者。《战国策·齐策四》:「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史记·卷四四 ·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5.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情。如:「且歌且舞」、「且战且走」。

且 [ jū ]

  1. 农历六月。《尔雅·释天》:「六月为且。」
  1. 用于句末,无义。《诗经·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元戎 yuán róng
(1).大的兵车。《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朱熹 集传:“元,大也。戎,戎车也。”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驍骑十万,元戎轻武,长轂四方,雷輜蔽路。”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元戎十乘,驱 卫 霍 於前军;甲士三千,列 孙 吴 於后殿。”
(2).大军。《史记·三王世家》:“虚御府之藏以赏元戎,开禁仓以振贫穷。”《汉书·董贤传》:“统辟元戎,折衝绥远。” 颜师古 注:“元戎,大众也。” 宋 苏轼 《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挥使制》:“出总元戎,作先声於士气;入为环尹,寓军政于国容。” 清 秦松龄 《杂感》诗:“ 关陇 车书此日同,相公拜命领元戎。”
(3).主将,统帅。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王》:“我之元戎上将,协力同心,承禀朝謨,致行明罚。” 唐 柳宗元 《故连州员外司马凌君权厝志》:“以谋画佐元戎,常有大功。”《老残游记》第六回:“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陈毅 《开国小言》诗:“元首耀北辰,元戎雄 泰岱 。”
(4).军器名,弩的一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亮 ﹞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漢語大詞典》
命 mìng《國語辭典》

命 [ mìng ]

  1. 差遣、下命令。如:「命人送信」。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2. 取定。如:「命名」、「命题」。
  3. 以为。如:「自命不凡」。
  1. 生物生存的机能。如:「生命」、「性命」。《文选·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 先天注定的穷通得失本分,不是后天所能改变的。《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汉·王充《论衡·命义》:「操行善恶者,性也;祸福吉凶者,命也。」
  3.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如:「遵命」、「奉命」。《左传·成公十三年》:「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
悲歌 bēi gē
(1).悲壮地歌唱。《淮南子·说林训》:“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 晋 陶潜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 钟期 信为贤。” 宋 苏轼 《次韵范淳父送秦少章》:“后生多名士,欲荐空悲歌。” 峻青 《海娘娘》:“这时候,人的心里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慷慨悲歌,拔剑起舞的热烈情感呢。”
(2).悲壮或哀痛的歌。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行觴奏悲歌,永夜繫白日。”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厄 宋 围 陈 ,奏悲歌於 下蔡 。”《红楼梦》第二七回:“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艾青 《向太阳》诗:“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漢語大詞典》
识者(識者)shí zhě
有见识的人。《汉书·师丹传》:“京师识者咸以为宜復 丹 邑爵,使奉朝请,四方所瞻卬也。” 颜师古 注:“识者,谓有识之人也。”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且有元戎命,悲歌识者谁。”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谈小品文》:“这一层,却要读者有选择的眼光,也希望识者给相当的指点的。”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