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茅茨 máo cí
亦作“茆茨”。
(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墨子·三辩》:“昔者 尧 舜 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韩非子·五蠹》:“ 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钱起 《早渡伊川见旧邻作》诗:“村落通白云,茆茨隐红叶。” 清 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公归而无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数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乃於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
(2).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不慕荣宦,身安茅茨。”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太皇太后年节词语》:“求贤审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华察》引 陈卧子 曰:“ 子潜 清俭,似茅茨下人。”
(3).用以谦称自己的家。 唐 清昼 汤衡 《怀李司直纵联句》:“幽独何以慰,友人顾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但愿一门皆贵仕,时将车马过茆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饌,於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 ——《漢語大詞典》
(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墨子·三辩》:“昔者 尧 舜 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韩非子·五蠹》:“ 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钱起 《早渡伊川见旧邻作》诗:“村落通白云,茆茨隐红叶。” 清 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公归而无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数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乃於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
(2).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不慕荣宦,身安茅茨。”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太皇太后年节词语》:“求贤审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华察》引 陈卧子 曰:“ 子潜 清俭,似茅茨下人。”
(3).用以谦称自己的家。 唐 清昼 汤衡 《怀李司直纵联句》:“幽独何以慰,友人顾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但愿一门皆贵仕,时将车马过茆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饌,於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 ——《漢語大詞典》
篱落(籬落)lí luò
(1).即篱笆。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贫无僮僕,篱落顿决。荆棘丛於庭宇,蓬莠塞乎阶霤。” 唐 柳宗元 《田家》诗之二:“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诗之十四:“列树徧阡陌,东西各纵横。岂容篱落间,採叶惮远行。” 清 赵翼 《野菊》诗:“多少秋芳入贵家,独餘篱落几寒葩。”参见“ 篱笆 ”。
(2).喻外蕃,屏障。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要害之处,通山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国造篱落。” ——《漢語大詞典》
(2).喻外蕃,屏障。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要害之处,通山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国造篱落。” ——《漢語大詞典》
外 wài《國語辭典》
外 [ wài ]
名- 不属于某一定的范围内均称为「外」。相对于「内」而言。如:「内外」、「门外」、「屋外」。
- 特指外国。如:「古今中外」、「对外贸易」。
- 戏曲中的脚色名称,多扮演老年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外扮沈公宪,净扮张燕筑,小旦扮寇白门,丑扮郑妥娘同上。」也称为「老外」。
- 非自己所在或所属的。如:「外币」、「外地」、「外族」。
- 母亲、出嫁的姊妹、女儿家的亲戚称为「外」。如:「外祖父」、「外甥」、「外孙」。
- 别的、其他的。如:「外一章」、「外一首」。《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
- 不是正式的。如:「外号」、「外史」。
- 疏远。《易经·否卦·彖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荀子·王霸》:「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
- 处于……之外。《国语·晋语六》:「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
- 背叛。《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惟有 wéi yǒu
只有。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 会稽 盛孝章 尚存。” 宋 苏轼 《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诗之一:“惟有当时月,依然照杯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那 刘省帅 向来最恨的是吃鸦片烟,这是那一班中兴名将公共的脾气,惟有他恨的最利害。” ——《漢語大詞典》
菜花 cài huā
(1).蔬菜或油菜的花。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浄尽菜花开。” 唐 温庭筠 《宿澧曲僧舍》诗:“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
(2).花椰菜的通称。 ——《漢語大詞典》
(2).花椰菜的通称。 ——《漢語大詞典》
肥 féi《國語辭典》
肥 [ féi ]
形- 脂肪较多,肌肉丰满。一般用来形容动物。如:「肥胖」、「肥猪」、「肥肉」。 《 礼记·礼运》:「肤革充盈,人之肥也。」
- 丰裕充足。《礼记·礼运》:「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 腴美。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
- 饱满。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利益丰厚的。如:「肥缺」。
- 衣服宽松。如:「袖子太肥了。」
- 在田地上施用养料。如:「肥田」。
- 肥马。《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乘坚策肥,屐丝曳缟。」 农地的营养剂。如:「施肥」、「有机肥」。利益。如:「分肥」。人、畜的粪便。如:「水肥」、「堆肥」。 姓。如汉代有肥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