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湓浦 pén pǔ
即 湓水 。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 卢峰 莲刻削, 湓浦 带縈紆。”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 湓浦 从君已十年, 京江 仍许借归舡。” 清 陈维嵩 《鹊踏花翻·春夜听客弹琵琶作隋唐平话》词:“依稀 长乐 夜乌啼,分明 湓浦 邻船话。” ——《漢語大詞典》
依然 yī rán
(1).依旧。《大戴礼记·盛德》:“故今之人称五帝三王者,依然若犹存者,其法诚德,其德诚厚。” 唐 曹唐 《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诗:“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揭帐看时,月光朦朧,禪椅之上,依然有个人坐着不动。” 艾青 《鱼化石》诗:“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
(2).形容思念、依恋的情态。《晋书·华廙传》:“帝后又登 陵云臺 ,望见 廙 苜蓿园,阡陌甚整,依然感旧。”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唐 高适 《遇冲和先生》诗:“拊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 宋 欧阳修 《和对雪忆梅花》诗:“惟有寒梅旧所识,异乡每见心依然。” ——《漢語大詞典》
(2).形容思念、依恋的情态。《晋书·华廙传》:“帝后又登 陵云臺 ,望见 廙 苜蓿园,阡陌甚整,依然感旧。”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唐 高适 《遇冲和先生》诗:“拊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 宋 欧阳修 《和对雪忆梅花》诗:“惟有寒梅旧所识,异乡每见心依然。” ——《漢語大詞典》
遗迹(遺蹟)yí jì
亦作“ 遗跡 ”。亦作“ 遗蹟 ”。
(1).指留下的脚印。《晋书·卫恒传》:“ 邕 ( 蔡邕 )作《篆势》曰:‘鸟遗跡, 皇頡 循。’” 唐 柳宗元 《禅堂》诗:“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 周公 告诫 成王 说:‘整顿你的军队,踏着 禹 的遗迹,走遍天下,直到海外,没有人不降服。’”
(2).指古代或旧时代的人和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先民遗迹,来世之矩。”《三国志·吴志·陆胤传》:“ 胤 天资聪朗,才通行絜,昔歷选曹,遗迹可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洹水》:“今池林絶灭,略无遗跡矣。” 宋 苏轼 《渚宫》诗:“谁能为我访遗迹,草中应有 湘东 碑。” 宋 苏辙 《中秋见月寄子瞻》诗:“黄楼未成 河 已退,空有遗蹟令人看。” 元 虞集 《舒城县学明伦堂记》:“昔贤名人遗蹟,足以风动其人。”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二》:“此木殊方不可知,以余所经他处,未有见之者,亦圣贤之遗跡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历法·日圭同异》:“ 登封县 有观象、测景二臺,乃 周公 营 洛邑 时,手建遗蹟,其土圭表漏尚存。”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乃遍行营垒,周视所开地道,览战争之遗蹟。” 杨朔 《永定河纪行》:“在 翠微峰 下,有一处古代遗迹,题做‘冰川擦痕’。”
(3).犹遗墨。《北史·崔宏传》:“﹝ 崔宏 ﹞尤善草隶,为世摹楷,行押特尽精巧,而不见遗迹。”《南史·陈始兴王伯茂传》:“时军人於 丹徒 盗发 晋 郗曇 墓,大获 晋 右军将军 王羲之 书及诸名贤遗跡。”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杜羔 ﹞忽覩屋柱烟煤之下,见字数行,拂而视之,乃其父遗跡。” 宋 王谠 《唐语林·伤逝》作“遗迹”。 宋 苏轼 《墨宝堂记》:“ 毗陵 人 张君 希元 ,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跡至多。”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国亡,遗跡悉归上都,流传人间者不过残縑片幅耳。”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 唐 李石 《续博物志》: 陶隐居 书自奇,世传画板帖及 焦山 《瘞鹤铭》,皆其遗迹。”
(4).谓行人遗弃脚印,毫不在意。比喻极端鄙视。《国语·楚语下》:“ 灵 不顾於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韦昭 注:“ 灵王 不君,罢弊 楚 国,三军叛之,如行人之遗弃其迹。”《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不念擕手好,弃我如遗跡。”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捨资财若遗跡。”《北史·隋宗室诸王传论》:“变本宗如反掌,弃慈母若遗迹。”
(5).谓忘乎形迹。《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臺之下,遗跡江湖之上。” 李善 注:“《庄子》曰:‘鱼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术。’ 郭象 曰:‘各自足,故相忘也。’今引‘江湖’,唯取‘相忘’之义也。” 张铣 注:“遗跡,谓心相知而跡相忘也。”一本作“ 遗迹 ”。 ——《漢語大詞典》
(1).指留下的脚印。《晋书·卫恒传》:“ 邕 ( 蔡邕 )作《篆势》曰:‘鸟遗跡, 皇頡 循。’” 唐 柳宗元 《禅堂》诗:“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 周公 告诫 成王 说:‘整顿你的军队,踏着 禹 的遗迹,走遍天下,直到海外,没有人不降服。’”
(2).指古代或旧时代的人和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先民遗迹,来世之矩。”《三国志·吴志·陆胤传》:“ 胤 天资聪朗,才通行絜,昔歷选曹,遗迹可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洹水》:“今池林絶灭,略无遗跡矣。” 宋 苏轼 《渚宫》诗:“谁能为我访遗迹,草中应有 湘东 碑。” 宋 苏辙 《中秋见月寄子瞻》诗:“黄楼未成 河 已退,空有遗蹟令人看。” 元 虞集 《舒城县学明伦堂记》:“昔贤名人遗蹟,足以风动其人。”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二》:“此木殊方不可知,以余所经他处,未有见之者,亦圣贤之遗跡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历法·日圭同异》:“ 登封县 有观象、测景二臺,乃 周公 营 洛邑 时,手建遗蹟,其土圭表漏尚存。”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乃遍行营垒,周视所开地道,览战争之遗蹟。” 杨朔 《永定河纪行》:“在 翠微峰 下,有一处古代遗迹,题做‘冰川擦痕’。”
(3).犹遗墨。《北史·崔宏传》:“﹝ 崔宏 ﹞尤善草隶,为世摹楷,行押特尽精巧,而不见遗迹。”《南史·陈始兴王伯茂传》:“时军人於 丹徒 盗发 晋 郗曇 墓,大获 晋 右军将军 王羲之 书及诸名贤遗跡。”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杜羔 ﹞忽覩屋柱烟煤之下,见字数行,拂而视之,乃其父遗跡。” 宋 王谠 《唐语林·伤逝》作“遗迹”。 宋 苏轼 《墨宝堂记》:“ 毗陵 人 张君 希元 ,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跡至多。”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国亡,遗跡悉归上都,流传人间者不过残縑片幅耳。”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 唐 李石 《续博物志》: 陶隐居 书自奇,世传画板帖及 焦山 《瘞鹤铭》,皆其遗迹。”
(4).谓行人遗弃脚印,毫不在意。比喻极端鄙视。《国语·楚语下》:“ 灵 不顾於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韦昭 注:“ 灵王 不君,罢弊 楚 国,三军叛之,如行人之遗弃其迹。”《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不念擕手好,弃我如遗跡。”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捨资财若遗跡。”《北史·隋宗室诸王传论》:“变本宗如反掌,弃慈母若遗迹。”
(5).谓忘乎形迹。《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臺之下,遗跡江湖之上。” 李善 注:“《庄子》曰:‘鱼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术。’ 郭象 曰:‘各自足,故相忘也。’今引‘江湖’,唯取‘相忘’之义也。” 张铣 注:“遗跡,谓心相知而跡相忘也。”一本作“ 遗迹 ”。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道源 dào yuán
(1).僧道以为,佛教、道教的经义是事物的本源,故称。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三:“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唐 柳宗元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今有释 文畅 者,道源生知,善根宿植,深嗜法语,忘甘露之味,服道 江 表,盖三十年。”
(2).知识之源。 唐 李翰 《难进论》:“或以小人所长,乘以君子所短,或以己所未达,不信人所能然,则道源蔽而不通,心境旷而不接。辨虽博万物,不能释其疑辞,智虽络天地,不能效其长策。”
谓引水出流。 宋 欧阳修 《会圣宫颂》:“巍峩穹崇,奠京之东,有山而崧,奫沦道源,匯流而渊。” ——《漢語大詞典》
(2).知识之源。 唐 李翰 《难进论》:“或以小人所长,乘以君子所短,或以己所未达,不信人所能然,则道源蔽而不通,心境旷而不接。辨虽博万物,不能释其疑辞,智虽络天地,不能效其长策。”
谓引水出流。 宋 欧阳修 《会圣宫颂》:“巍峩穹崇,奠京之东,有山而崧,奫沦道源,匯流而渊。” ——《漢語大詞典》
须是(須是)xū shì
(1).必须;定要。强调某种情况。《宣和遗事》后集:“须是忍耐强行,勿思佗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我本为葬父,故此卖身,须是完葬事过,才好去得。”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六章:“表演须有目的:须是使得观众在看了表演之后,对于人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2).本是。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我须是读书人凌云豪气,偏遇这泼虔婆全无顾忌。”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你本是 赵盾 家堂上宾,我须是 屠岸贾 门下人。” 明 高明 《琵琶记·糟糠自厌》:“爹妈休疑,奴须是你孩儿的糟糠妻室。”
(3).总是;终是。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一折:“虽然俺心下有,我须是脸儿羞。”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第五来 欢郎 虽是未成人,[ 欢 ]俺呵,打甚么不紧,[ 旦 ]须是 崔 家后代孙。” ——《漢語大詞典》
(2).本是。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我须是读书人凌云豪气,偏遇这泼虔婆全无顾忌。”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你本是 赵盾 家堂上宾,我须是 屠岸贾 门下人。” 明 高明 《琵琶记·糟糠自厌》:“爹妈休疑,奴须是你孩儿的糟糠妻室。”
(3).总是;终是。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一折:“虽然俺心下有,我须是脸儿羞。”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第五来 欢郎 虽是未成人,[ 欢 ]俺呵,打甚么不紧,[ 旦 ]须是 崔 家后代孙。” ——《漢語大詞典》
静中(静中)
唐 韦应物 咏声 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唐 白居易 对镜 静中得味何须道,稳处安身更莫疑。 ——《骈字类编》
唐 白居易 对镜 静中得味何须道,稳处安身更莫疑。 ——《骈字类编》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動-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動- (一)2.4.之讀音。
-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